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荆楚文化圈的协同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通过政策溪流整合、职能部门协调和文化因子互动等方式构建荆楚区域文化一体化的协同机制;其次,通过制订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与措施,运用文化产业链、资金利益链等方式来消除荆楚文化协同发展的区域壁垒,促进区域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最后,通过搭建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平台、文化产业交易平台和文化产业合作平台来推动荆楚文化圈文化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法律文化的视角,构建“巴楚民族文化圈”,将其作为中国区域文化的一个独特类型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是扩展中国传统民族法文化研究领域的一种尝试。本文拟通过巴楚民族文化圈的演变、特点、民族法文化转型与现代化诸问题的初步构想,阐明此课题研究的主旨和目标,及其现实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一个内涵极其广泛的概念,用一句话表述,它是整个人类生存方式的总和。人类的发展史,也是文化形成、发展和逐渐完善的历史。由于大自然赐于人类的自然条件、生存环境以及人类种族之间的差异,经过漫长的千百万次的实践,就出现带有本民族本区域不同特征的  相似文献   

4.
“汉字文化圈”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除中国使用之外。还包括日本、朝鲜、越南、原琉球(中山国)、新加坡等。汉字对这些国家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他们与我国共同组成了长达数千年的“汉字文化圈”。面对21世纪世界文化的新格局和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重新谐调、整合的新形势,对历史上客观存在的“汉字文化圈”进行研究——包括对中国文化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传播影响研究,以及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汉文文学研究——进而探讨“汉字文化圈”在各个国家和地区文化、文学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应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加快推进乐山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以实施文化民生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衡发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建共享,形成具有实际意义的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  相似文献   

6.
福莆宁三地在建置沿革、地理人种、语言风俗、文化艺术、经济商贸、宗教信仰等方面有着许多的相似性与相关性,可以看作是处在同一个海洋文化圈的。在当前推动福莆宁连片发展,构建福州大都市区的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有不可忽视文化的整合与协同发展的重要作用。应该从传播思想观念、形成协调机制,搭建合作平台和强化项目抓手等多方面推进闽东北海洋文化圈的建设,挖掘、彰显三地文化中的海洋共性,促进三地文化融合,扩大三地海洋文化的影响力,促进闽东北一翼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7.
区域文化的互动与合作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路径。夜郎文化是一种区域文化,具有区域广阔性、区域差异性和区域互补性等特征。夜郎文化开发的现状表明,建设优势互补的大平台,用区域发展的新视野打造区域文化圈,是区域文化互动与合作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一、发展文化消费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 恩格斯把人们的消费需要划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从需要满足的次序来看,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人们总是先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然后逐步满足较高层次的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主要是精神文化消费需要.所以,人类消费需要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生存资料需要所占比重相对降低,享受和发展资料需要所占比重逐步提高;物质消费比重相对降低,精神文化消费比重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石郁文  守祥 《理论前沿》2003,(20):43-44
2003年8月15日至18日,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国家行政学院综合教研部和浙江省委党校联合举办的“文化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在浙江省委党校举行。中央党校副校长石泰峰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培训部主任李书磊作了专题发言。与会代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文化理论诸问题:一、关于如何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问题。文化问题,说到底是整个民族生存方式的转变问题,即中国传统文化从整体上向现代转型的问题。一百多年来,汹涌而来的西方文明的冲击使我们无法按照过去的生存方式生存下去,但民族生存方式的…  相似文献   

10.
犯罪是由多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引起的,包括客观环境中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等,其中,文化环境因素往往直接影响人的生存生活方式,并渗透到人的心理、精神等内心世界,具有相对持久性和稳定性。由此可见,文化环境与犯罪关系非常密切。所以,认真研究农村不良文化环境对农民违法犯罪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