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总根源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只要这一总根源没有发生质变,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不会转变。目前,我国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从总体上并没有发生“质的飞跃”,因此,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没有发生“转变”。买方与卖方的矛盾是市场上的供求矛盾,它们中的任何一方都不能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条件,也不能成为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条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的观点,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政治上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
“牵牛要牵牛鼻子”。这句来自田间的最古老最通俗的民间谚语,蕴藏着深刻的哲理。把它运用于领导工作,便形成了一种抓主要矛盾、抓中心工作、抓关键环节的领导艺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事物由多种矛盾所组成,矛盾又有主要和次要之分,其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产生主导作用,并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转化。一旦主要矛盾得以解决,次要矛盾即可“迎刃而解”。因此,在领导工作中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也就是“牵牛鼻子”。周恩  相似文献   

3.
一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不是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全国土地改革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早提出和明确回答这个问题的是毛泽东。1952年6月6日,他在一个文件上批示说:“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问阶级。”1953年11月4日,毛泽东在同中央农村工作部负责人谈什么是农村工作的纲和主题时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并且逐步解决这个矛盾,这就是主题,就是纲。提起了这个纲,各项帮助农民的政治工作,经济工作,一切都有统属了。”《党的文献》1988年第1期中《主要矛盾与中心任务》一文说:“有一种习惯的说法,过渡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判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依据。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一判断,是我们全面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准确抓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对于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抓住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为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社会的主要矛盾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密不可分。不言而喻,当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时,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就  相似文献   

6.
社会矛盾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体系,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表现。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新时期,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生活中其他一系列矛盾都是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不同表现。因此,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7.
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认识:一、关于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认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二、认为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同剥削阶级,剥削制度作斗争,而是改变我国经济文化的落后面貌,建立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八大前,中国人民百余年来的英勇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九大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重大新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的一条重要路径。一、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个重大政治判断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变化。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对当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矛盾普遍性的把握。党对主要矛盾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其转化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矛盾普遍性的体现,其依据是多种矛盾间的力量对比,这对新时代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新时代我国的历史阶段、基本国情、国际地位没有改变,这其实是"两个没有变",这是一个认识发展过程,其依据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它有限定性作用,与转化了的主要矛盾都是矛盾的特殊性,体现了我国矛盾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应对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膨胀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难题,引发通胀的原因是复杂的。多年积累的经济矛盾,国际国内的各种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严重的自然灾害等,使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难度骤然升高。解决货币投放量过多、“流动性过剩”问题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制约,处于两难困境之中,我国应对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正在经历一次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