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十八春》与《简.爱》都是孤独与伤心的爱情之旅的代表作。它们在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的展开等方面存在某种程度的相似性,美学风格的生成方面又形成迥异的特征:《十八春》凄婉艳丽苍凉,《简.爱》迷离豪放悲壮。  相似文献   

2.
作为新世纪中国公安典型宣传和中国警察影像的标志性双璧,电影《任长霞》和电视剧《任长霞》都是体制内和行业性的高层次制作,都是对高层次先进人物的典型宣传,都是平民化纪实美学创作,都受到广泛欢迎和高度评价。同时,因文体和主创人员的不同,两剧在情节结构与创作方法上也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中唐传奇经典作《霍小玉传》和《李娃传》都是讲述文人与妓女的爱情故事,但故事结局一悲一喜相差迥异.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差异折射出双方爱情的开始就已注定了结局.本文就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分析及作者的创作目的浅探角色相同的爱情故事的不同结局的原因,试以给我们后人总结些许教训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在情节、语言、人物塑造和主题等方面娴熟地、全方位地运用了各种讽刺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画卷,揭露了以门第为轴心的爱情与婚姻,抨击了腐朽的旧爱情的婚姻观,宣扬了作者进步的爱情与婚姻道德观。本文拟探讨《傲慢与偏见》情节设计方面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5.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在主题、语言、人物塑造和情节等方面娴熟地运用了各种讽刺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揭露了当时社会盛行的以金钱为轴心的爱情与婚姻,抨击了只注重物质、门第而不注重男女双方之间的爱情的婚姻。通过对几对青年男女结合过程的描述,一方面,作者批判了腐朽的旧的爱情与婚姻观念;另一方面,作者宣扬了自己关于完美婚姻的观点:既注重物质也注重爱情的婚姻才是完美的,完美的婚姻应该是物质与爱情的完美结合。本文拟探讨《傲慢与偏见》中主题的讽刺。  相似文献   

6.
《民法通则》已颁行20多年了,《民法通则》的内容保留着大量计划经济的痕迹,在改革开放、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新形势下,《民法通则》的过时日趋明显。近年来,几乎每颁布一部新的民事法律都会与《民法通则》的内容相冲突,特别是刚刚生效不久的侵权责任法,竞以下位法来修订上位法的民法通则;在实践中,由于这些内容相互矛盾的法律的同时存在,同时实施,结果造成法律的无法准确适用。在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法律、修订法律已成为经常性的活动的今天,《民法通则》得不到及时的修订。这无疑是我国民事立法的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民法通则》的过时及与后来颁行的法律的矛盾和不统一是多方面的,其中以与《合同法》的矛盾最为突出。《民法通则》与《合同法》内容的冲突主要表见在立法的原则与指导思想、民事主体的行为能力、行为的效力等诸方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镜花缘》与《再生缘》都以大多读者所关注的才女为主要人物,描写了两位女主人传奇不凡的经历.《镜花缘》中的唐小山与《再生缘》中的孟丽君同为才华横溢的女性,都参加过科举考试,但是命运和结局有一定的差异.文中从唐小山与孟丽君两位人物的社会地位、性格特征、行为方式上进行对比,分析两位女主人公不同结局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十八春》与《简·爱》都是孤独与伤心的爱情之旅的代表作.它们在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的展开等方面存在某种程度的相似性,美学风格的生成方面又形成迥异的特征:《十八春》凄婉艳丽苍凉,《简·爱》迷离豪放悲壮.  相似文献   

9.
余华作为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往往从自身审美出发,强调自我的个人感觉,打破固有常识与传统故事性小说模式,从而起到先锋性的效果。《古典爱情》这部小说亦是通过解构与戏仿“古典爱情”的主题而达到建构其小说先锋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史记》和《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写人艺术成就出色的两部代表作品。《史记》刻画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红楼梦》塑造了形形色色的艺术典型。司马迁以其独到的眼光选择了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为其立传,使这些历史人物形象名垂千古;曹雪芹用艺术家的眼光塑造了《红楼梦》中的经典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在文学创作中也是熠熠闪光。综观《史记》和《红楼梦》两部作品,尽管一为史传文学,一为小说,但《史记》的写人艺术对《红楼梦》里的人物塑造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与《灵枢》、《素问》关系,晋·皇甫谧认为是由《黄帝内经》一部书变成《针经》、《素问》二部书。元·吕复和清·姚际恒则认为《灵枢》、《素问》是汇聚而成。本文考析认为:《汉书》之后的东汉时期医经七家曾经历了一次改纂过程,可能由医经七家被分别集纂成《灵枢》、《素问》、《难经》,一直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2.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和江奈生·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发表的时间相隔两百多年 ,但这两部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位作家都对现实社会的阴暗面进行了批判 ,并描绘了与之相对照的理想社会。他们在作品中都用了虚构、夸张和讽刺等艺术手法。斯威夫特在创作《格列佛游记》的过程中 ,既借鉴了《乌托邦》 ,也发挥了自己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13.
刘伟 《工会论坛》2014,(1):131-132
艾略特名篇长诗《荒原》通过历史典故和现实生活中的几组典型女性形象,展现出女性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反映出当时欧洲社会严重的精神信仰危机造就了一片爱情与婚姻的荒原,女性精神世界的荒原,至今仍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罗密欧与朱立叶》是莎士比亚早期的剧作,《雷雨》是曹禺成名之作,两部作品在语言上都充满了诗意,本文通过对这种诗性语言的对比研究,进一步挖掘内在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刘宝华 《工会论坛》2010,(6):154-155
简·奥斯丁作为18世纪末英国女作家的杰出代表,其《傲慢与偏见》翔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爱情婚姻状况。对当时所处的时代来说,她的爱情婚姻观已经有相当大的突破,但是由于她自己的生活现实和时代背景所限,又无法跨越时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劳伦斯以独特的视角提出性就是美以及爱情就在于神圣的情爱与世俗的爱欲的统一。他的学说构成他的力作《恋爱中的女人》的主题。现代女性厄秀拉与古德兰各自缠绵跌宕的爱情经历及其不同的结局构成小说的两条主线。劳伦斯的爱情观的寓意在于以性为切入点对传统文化加以尝试性解构与扬弃。  相似文献   

17.
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是联结《实践论》《矛盾论》两篇哲学名著的内在线索。两篇文章回答了以实践活动为中介,思维把握存在以及实现两者真正统一的可能性,并将这种思考放置于中国语境,这为解决近代中国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提供了理论的"拱顶石"。  相似文献   

18.
论《资本论》的生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它首先是一部伟大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它以严密的逻辑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科学地阐述了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资本论》在主要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矛盾的同时,合乎逻辑地推导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某些基本特征和经济规律。在今天,无论是研究现代资本主义,还是搞社会主义建设,都要以《资本论》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穆旦的诗中充满了矛盾,特别是其代表作《诗八首》,主人公在对爱情的追寻中,夹杂着感性与理性、灵魂与肉体、痛苦与甜蜜、永恒与短暂等多重矛盾。但随着诗歌对矛盾痛苦的展开,诗人经过激烈的灵魂的搏斗,最终给人以宁静的坦然结束。穆旦对于爱情的追求如此,对于信仰、理想的追求也是如此。认真解读穆旦的《诗八首》,就能理解穆旦在面对人生各种矛盾时精神搏斗的痛苦历程。  相似文献   

20.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通过在主题、语言、人物塑造和情节等方面对各种讽刺手法的娴熟的、全方位的综合运用,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经典的人物形象,如贝内特太太、柯林斯先生、威克姆和宾利小姐、凯瑟琳夫人、等等。通过人物形象的讽刺,作者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盛行的以金钱为轴心的极端物质化的爱情与婚姻,抨击了只注重物质、门第而不注重男女双方之间的爱情的婚姻,宣扬了作者自己的爱情与婚姻道德观。本文拟通过探讨《傲慢与偏见》中对贝内特太太的讽刺来管窥奥斯汀博大精深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