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冷战期间,由于受国际大环境和地理距离影响,印度与日本的关系始终不冷不热。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在政治、经济、安全、防范中国等一系列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加之美国的支持和推动,两国关系开始逐渐升温。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大国;  相似文献   

2.
由于地理环境和政治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对华贸易是日本对外贸易的支柱。新中国成立后,东西两大阵营尖锐对立之下,新中国“一边倒”向苏联,日本则“一边倒”向美国。以“贸易立国”为重要国策的日本,在对华政策上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立场,无论首相如何更迭,搁置政治对立、促进经贸交流的“现实主义”都是日本对华政策的核心内容。后冷战时期的日本,对华政策仍然坚持“现实主义”立场,安倍新内阁将以怎样的态度处理困境中的中日关系,安倍此次上台的“天命”又是什么,关系着中日关系今后的走向:  相似文献   

3.
特朗普执政与美国对华政策的新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朗普执政的第一年,中美关系总体上发展顺利,但双方并未就两国关系的定位和框架达成共识。随着特朗普政府内对华强硬派影响力的上升,中美关系在经济和安全领域正面临严峻挑战,两国关系的竞争性在强化和扩大,在此情况下,如何管理和引导竞争是双方共同面临的课题。从更广阔的视野看,美国对华政策正在进入新阶段,与中国的力与势之争是这个阶段美国对华政策的重点,维持对华力量优势将是未来20~30年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关切。这一重大变化对中国的对美政策提出了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伴随首相更迭,日本不断调整对华政策。其间,中日关系历经冰冻、破冰、迎春、暖春四个阶段。日本在迈向正常国家的过程中,通过舆论造势强化“厌华”情绪,对华军事政策重在两面下注,备战冲突升级;但为缓解政冷对两国关系的桎梏作用,日本在对华经济政策上重视推进战略互惠,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对此,中国应加强对日政治交往,提高战略互信;增强中国国防实力,避免冲突升级;发展双方互利合作,化解矛盾分歧;增进国民沟通理解,改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5.
林晓光 《和平与发展》2012,(2):54-59,72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政府推进"南进战略",高调介入南海问题,争夺海洋权益的政策倾向越发明显。野田内阁上台以后,更是积极与东南亚国家开展海上安全合作,谋划关于南海问题的多边机制。不难看出,日本的战略意图和政策目标是在从地缘政治、经济、安全等多个方面实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这不仅使中日两国关系变得更为复杂,也必将危及东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然而,对华政策又是决定日本外交成败的关键,中日之间的结构性问题是长期的,决定了中日关系将长期在曲折反复中前行,中日领导人之间的机制性定期会晤,将有助于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由于英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相对缓和的立场,以及对西欧、英联邦国家甚至是对美国的独特的影响,导致了其在日本的对华政策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与作用。因此,日本总是通过各种渠道与英国就对华政策进行协调。在池田内阁时期,日英两国在对华政策上主要围绕两个中心进行协调:一是联合国的中国席位问题;一是放松对华贸易问题。在联合国的中国席位问题上,日本的重心在于维护蒋介石集团在联合国的席位,而英国的重心是支持中国取得联合国的席位。在放松对华贸易问题上,双方立场相近,产生了共鸣。  相似文献   

7.
一、美国对华政策的目标辨识美国对华政策的定位和实施与美国全球-亚太的战略目标是密不可分的,受美国的军事安全、经济繁荣和扩展民主全球战略三大支柱的指导,并服务于这些目标。据此,我们可辨识出美国对华政策的目标,在可预见的将来将主要包括六大项:第一,在自由...  相似文献   

8.
《和平与发展》2021,(1):18-36
日本对华政策一贯受到日美同盟、美国对华政策及中美日关系互动的影响与制约。特朗普时期,日本政府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采取有限合作姿态,通过首脑互访等推动中日关系改善,其对华政策的战略自主性增强、两面性凸显。拜登上台后则更为重视与盟国的关系,关注全球性问题并倾向于参加多边国际合作,强调美国民主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反对激烈的关税战与对华全面"脱钩"。日本的对外政策取向在更大程度上与拜登的政策主张相互重合,日美双方的信任与协调将有所增强,日本对华政策亦将与美联动。为此,日本将更加注重以日美同盟为基轴的对华制度制衡,或将加大对"中国威胁论"及涉港、涉疆等问题的炒作力度,为确保"产业链安全"而对华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由于国际战略力量的对比失衡、中国国力的迅速攀升及日本国内经济、政治新因素的作用,日本对华政策中双面性特征充分显现:既支持合作又防范限制,既积极接触又温和遏制。源于日本国家利益的出发点与地缘政治格局中国家力量对比变化产生的博弈,日本对华战略中形成了借重与防范并举的外交倾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日两国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特别是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国后,中日两国由此进入了战略磨合期与相互适应期,如何塑造与中国的关系成为日本外交中至关重要的课题。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两次执政的经历及其前后对华大相径庭的外交政策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安倍第一次执政期间积极改善对华外交,主张两国建立战略互惠关系。然而时隔5年再次执政,却不断展现强硬的对华态度和立场。安倍对华政策调整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两面性、依赖性、务实性,为日本国内和中日关系带来了深远的政治经济影响。对比研究日本对华政策的转变,对我国认识日本对华政策调整的特征、本质、动因,正确把握和处理中日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北萨哈林岛的石油成为苏联和日本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日本注重石油的经济、军事意义 ;苏联则从石油资源中开掘政治、经济潜能。在一定意义上 ,石油发挥了维系两国关系的战略效能。  相似文献   

12.
从《防卫白皮书》看日本对华安全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世界各国的官方出版物中,日本<防卫白皮书>被认为是对中国国防关注最多的系列文件.白皮书中公布的部分资料是目前系统研究日本对华安全政策的重要参考资料,根据对这些资料的研判,可以了解日本政府在各个重要时期在对华安全问题上的认识特征,并从总体上把握其对华政策的演变轨迹.即日本的安全政策从在冷战时期的反华到中日复交后的联华制苏;再到冷战后的对华疑虑观望,关注戒备;最后发展到21世纪初的防范明确化.  相似文献   

13.
“克林顿政府对华政策的新调整与中美关系走向”研讨会发言摘要〔编者按〕吉林省美国经济学会、吉林大学国际经济系、东北师范大学美国研究所于1997年11月15日共同举办了“克林顿政府对华政策的新调整与中美关系走向”研讨会。研究美国问题、亚太问题的部分在长专...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定位、美对外政策中的意识形态倾向、台湾问题和经贸往来已成为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结构性因素。中美两国间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和两国在许多领域拥有共同利益掩盖不住两国关系中依然存在的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中美两国有着多方面的共同利益和广阔的合作空间,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是符合历史潮流的.但由于美国继续以冷战思维来指导其对华政策,未来中美关系发展的道路仍然是曲折的.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日本一直主动参与多边贸易体制.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美国的影响下,日本的区域经济合作理念曾一直受到压制和制约,日本因多边主义停滞不前,开始尝试区域主义,并与中国展开竞争,而这都与日本对美、中两国的认知和对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刻变化有关.2005年以来,日本“自由贸易协定(FTA)战略”实现了两次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在日本签订FTA所在区域范围的扩大、对象国的增加和政策倾向的变化三个方面,其背后有经济和战略原因,而战略原因大于经济动机.日本FTA战略的实质是日本由“东亚主导”转变为“美日共同主导”的无奈.日本试图借“跨地区主义多边化”的政策倾向进而实现政治抱负的野心恐难实现.  相似文献   

17.
从中日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看,中国相对强大是两国关系总体稳定的基础和前提:两国的实力接近时,日本就会通过侵犯朝鲜半岛等方式,挑战以中国为核心的华夷体系,使中日关系进入矛盾多发的拐点期;日强中弱时,日本则野心膨胀,为谋取地区主导权而屡屡犯华,甚至全面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当前,中日综合实力接近,日本对华政策的挑衅性、攻击性明显增强,两国关系再次进入拐点期。中国应该依靠日本人民,并联合各种国际力量,迟滞日本右倾化步伐,平稳度过两国关系的拐点期,确保中强日弱的发展大势不被干扰。  相似文献   

18.
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是影响澳大利亚对华政策的两个重要因素.澳大利亚对华政策面临着对中国经济的日益依赖和在战略上必须长期依靠美国的两难.如何在对华政策中很好地平衡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之间的关系,对澳大利亚是一个难题.从目前情况看,澳大利亚在处理对华关系时并未妥善处理好地缘政治利益与地缘经济利益的矛盾.同时,中澳贸易关系对澳大利亚国内政治及经济环境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72年后,美国的对华政策最初以发展战略关系为主。1983年里根政府改采“新现实主义”政策,不强调战略关系,更多侧重于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关系,两国关系持续稳定发展。布什面临着中美苏关系、亚太局势和中美双边关系三方面形势,必须协调与中国的关系。中美没有根本利害冲突,互有需要,发展关系存在潜力。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北欧国家对华政策更加偏向警惕、防范及对抗,意识形态敌对态度更为突出,整体上接触与对抗兼具的两面性明显。其对华政策调整涉及面广,包括经济上反对脱钩与防范依赖并重、政治上保持疏远、安全上加紧提防以及人权问题上强化对抗等。这一政策调整主要缘于北欧国家主观判断和利益考量,涉及维护多边自由贸易体系、谋求更大中国市场份额、应对中国在国际秩序变化中的作用、呼应美国推动的价值观阵营化与中国问题泛安全化以及顾虑中国的乌克兰危机立场等多方面因素。北欧国家对华政策调整在中欧关系层面、国际层面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