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独秀是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1929年以前,他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道路的认识,基本上是正确的,但也存在逐渐脱离实际的偏颇性。1929年陈独秀读了托洛茨基的一些论著后,开始转向托派的思想。陈独秀的托派思想与托洛茨基主义在诸多基本问题上有一致看法,同时也有不少相异之处。认真考察这一时期陈独秀的思想演化,对于深化对陈独秀和中共党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晚年“托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晚年是否最终还是"托派"的问题在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其实,简单地认为陈独秀在出狱后是或不是托派以及与托派"藕断丝连"的观点都是不准确的.陈独秀晚年与托派关系是有一个由保持关系到最终脱离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在1940年3月前,陈独秀仍是托派中人,此后就已脱离了托派.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影响力又颇具争议的复杂人物,他的政治生涯跌宕坎坷,五任中央最高领导人,大革命失败成为托派领袖而被开除党籍,晚年蛰居江津客死异乡,这不能不说是陈独秀的人生悲剧。究其原因,主要是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反托派斗争及王明、康生的诬陷,国民党的险恶用心,以及陈独秀的独特个性等,共同造成了陈独秀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4.
王凤青 《工会论坛》2009,15(1):148-149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在对基督教进行批判的同时,也肯定了基督教精神的伟大。受当时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其基督教观经历了两次转变。陈独秀基督教观之所以有如此转变,主要是因为受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科学主义思潮、文化运动中反孔思潮、民族主义思潮以及唯物史观的影响。但是由于受唯物史观的影响比较彻底,陈独秀最终确立了无神论的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5.
陈独秀是个敢于思想、善于思想的人,他“生性倔强,不畏强御”,能将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融为一体,显出他特有的、非凡的魅力。正因为这样。使他成为近代中国有很大影响的开创性人物,一生中几度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思想界的明星”,“五四时期的总司令”,中共党史上连任五届的总书记。正因为这样,他一生跌宕起伏,曲折漫长,在一条艰难的道路上摸索,“右倾机会主义”“托派”,四次入狱,客死江津。也正是因为这些,陈独秀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他庞大、独特的身影,这个身影曾一度影响、支配了几代人的生活、命运。  相似文献   

6.
对托洛茨基如何评价,是当前国内外引人注目的一个问题。目前在对托洛茨基的评价问题上,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意见。 一种是完全按照《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所定的格调,把托洛茨基说成是叛徒、间谍和自卫杀人凶手,替德日法西斯效劳的奴仆和走狗。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也曾经出版过若干关于托洛茨基的小册子,基本上采取上述绝对否定的方针。1987年9月27日《苏维埃俄罗斯报》发表了历史学教授伊万诺夫的文章,阐述为什么不应该给托洛茨基平反。他说,布尔什维克党拒绝接受托洛茨基和托洛茨基主义,并且同他决裂,这是托洛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加强出狱人安置工作,降低重新犯罪率,对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出狱人安置工作需要对出狱人保护进行立法、建立出狱人保护组织、转变出狱人安置方式。同时改革现行的监狱对服刑人员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提高出狱人回归社会后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8.
拟释放出狱回归社会的服刑人员,从法律意义上讲,他们仍然是法律程序执行中的罪犯,仍然是一个由监狱执行刑罚的不自由公民,但从社会管理角度看,他们即将回归社会成为自由公民,如果我们仍然按照罪犯改造思路去监管和教育他们,势必对拟刑释人员出狱后的心理健康和生活工作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因此,对其模拟回归社会后作为社会公民进行管理,将直接关系到拟刑释人员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30年代,中(苏)俄之间因为历史的遗留问题,爆发了“中东路事件”。本来,这个事件是国民党南京政府为了反苏亲西方帝国主义,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号挑起的。当时的中共中央在策略上应该揭穿国民党的阴谋诡计,但是当时的“左”倾中央却从“国际革命”的立场出发,提出维护(苏)俄国家利益的口号;相反,陈独秀则清醒地看到了“中东路事件”背后的企图,根据形势提出了恰当的口号。结果,引起陈独秀与当时的中央在“中东路事件”上的争论。  相似文献   

10.
试论托洛茨基主义的几个特征陈生洛托洛茨基主义作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极左思潮已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其组织以第四国际为中心,遍布世界各地。托洛茨基主义组织的人数虽少,却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一度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七十年代的拉丁美洲,许多国家的左翼力量...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和思想启蒙运动,此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作为五四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陈独秀也在这之后完成了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彻底转变。他实现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对民主共和的逐渐失望、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对基督教以及西方文明的新认识等复杂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2.
出狱人保护工作在中国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诉求,对犯罪预防、平衡社会关系意义重要。出狱人应当被视为被犯罪破坏的对象,同样需要恢复性保护。公众对于出狱人应有宽容和责任感,给予其帮助,这有助于防止再犯罪从而有效保护社会。加强出狱人保护工作,应制定专门的出狱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出狱人的权利、义务,完善出狱人社会保障机制;应构建包括生活保险、待业保险等内容的出狱人社会保险制度,维持出狱人最基本的生活;应修改刑事法,增设前科消灭制度,以消除社会对出狱人的歧视;应实行罪犯劳动报酬制度,激发其改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出狱人自食其力的意识;应构建出狱人社会救助体系,在政府督导模式下,促进民间力量积极开展出狱人社会帮教工作,鼓励慈善团体将扶助出狱人纳入慈善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与陈独秀这两个人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 名人物,都是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大学问家,但是他们 一生的大半岁月并不是用于研究学问,而是从事政治改 革运动,试图改变二千多年的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和反抗 外国的侵略。他们是引领时代潮流前进的思想家,是学 者型的政治家。他们两人政治上最大的不同在于一个是  相似文献   

14.
一九二一年七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没有出席党的“一大”,却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对于这个问题,曾有不同的解释,但是,只要对陈独秀在“一大前的活动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不难看出:陈独秀当选为“一大”总书记决非偶然。 一、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徒有虚名,在反动军阀统治下,专制横行,民族危机加深,封建的伦理思想依然严重的束缚着人们的手脚。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急进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在组织和领导早期青年运动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观点鲜明、极具时代指导意义的青年思想。改革开放以来,陈独秀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为此,学术界组建了多家研究机构,召开系列学术会议,发表了丰富的论著。其中,就陈独秀青年思想而言,学界围绕其发展阶段、基本内容及其当代启示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成果丰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对陈独秀青年思想的研究应结合时代背景,符合当前青年工作实际,在广度和深度上取得更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法治思想是陈独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崇尚善法、主张法律至上、强调程序正义构成了陈独秀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实质法治的始终关切,对人的现代化的特别关注,对法律作用的充分肯定则是陈独秀法治思想的主要特色.由于时代背景和个人际遇的复杂与变化,陈独秀法治思想也存在着抽象化与形式化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文化运动主将的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的关键人物之一,其美国观代表当时一代知识分子对美国的态度,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五四时期,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上西方国家对待中国的态度使陈独秀的美国观发生了一个截然的转变,并带动了中国一大批知识分子的转变。在近代中国众多知识分子中,胡适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孙中山则一直是革命派的领袖人物,而陈独秀代表着自由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的一派,对比他们的美国观基本可以了解当时整个中国知识分子对美国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一部历史著作有无研究者对历史的独特感受和见解,是其有无史学价值的重要标志。陈璞平先生的《陈独秀之死》就是一部既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又具有个人独特历史感受和见解的著作。这部著作尽管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学著作,而是以历史研究为基础,结合作者对历史生活的个人感受与体验,具有文学色彩的历史人物传记,但是它同样能够给读者提供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历史见解。陈独秀是中国现代史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特殊人物,他的功过是非同整个中国现代历史的进程息息相关。他的生活与思想都非常复杂,在历史上的地位与评价也颇有争议。尤其是晚年…  相似文献   

19.
更生保护制度是刑事政策的一种,在我国台湾和日本是对刑满释放人员、或有不良行为的人,在社会上给予帮助,使之从新回归社会,不至再犯的一种制度。但是我国台湾与日本的具体制度又略有不同。根据更生保护制度的保护对象及保护方法,我国大陆地区与之相应的保护出狱人的制度是安置帮教制度。  相似文献   

20.
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与共产国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是其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根源,而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在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和具体帮助中所出现的失误,又助长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因此,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与共产国际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