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志勇 《法庭内外》2007,(11):49-51
聋哑人的世界,无声的世界。其中,身残志坚的大有人在,同样,因为生理残疾导致心理残疾而致犯罪的人也不少。聋哑人因为与他人无法进行正常的言语沟通,聋哑人之间形成了独特的聋哑人社会圈。聋哑人自身心理和生理的缺陷使其容易遭致社会公众的歧视,在心理失衡和物质需求膨胀的双重作用下,他们极易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  相似文献   

2.
对在押服刑人员子女的救助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他们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特点是年纪小,缺乏社会阅历,欠缺社会支持,很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由于他们在很小的年纪就经历父母服刑的心理创伤,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很容易形成缺陷的人格,这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加强对在押服刑人员子女的心理救助就显得十分必要了.然而,心理救助往往是不够的,国家与社会需要积极的参与和辅助,才能从内而外的改善在押服刑人员子女的心理问题,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我国医患信任危机的发生具有深刻的社会心理机制。社会信任危机是医患信任危机产生的社会心理根源,医疗体制改革则加剧了医患信任危机的发展。医患信任危机的社会心理背景一方面使医患双方形成消极的群际刻板印象内容,另一方面则导致医患双方形成群体认同的错位,从而使医患信任互动过程发生偏离。基于群际关系视角,探析医患信任危机的发生机制,可以弥合当前研究中宏观视角和微观过程的裂隙,厘清医患信任危机产生、发展和演化的社会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犯罪心理的形成是犯罪主体与社会环境的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相互影响的过程。犯罪心理在形成过程中,都经历了对社会环境的消极因素内化、外化、强化三个阶段。犯罪分子的“需要”形成欲望和动机,在外界信息刺激和诱因的影响下转化为犯罪行为。因而,犯罪。心理的研究和把握是可能的,进而服务办案,服务减少、遏制犯罪也是可能的。笔者经过分析,以下十大心理很容易导致公职人员堕入犯罪泥潭。1.攀比心理进入80年代初以来,在国家公职人员队伍中产生贪污贿赂犯罪。动理,是具有极其深刻的社会基础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霞 《法制与社会》2010,(24):234-235
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已越来越多地为社会和高校所关注。相当多的贫困生存在着自卑、孤僻、焦虑等心理,容易产生心理危机,做出极端行为。因此,建立心理危机应对机制是帮困助学工作的重要方面,运作心理危机应对机制是帮困助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学生工作部门应开展详尽、系统、长效的工作,杜绝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精神状态,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称为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身体刚刚成熟而心理尚未成熟的当代大学生,面对各种复杂而深刻的社会情况变化,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困惑、心理失衡,甚至心理疾患。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大规模的农民流动是我国社会转型期一个特有的社会现象,当前农民流动引起了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本文主要从农村、城市和农民自身三个方面来分析当前农民流动存在的问题,并对农民流动问题提供一些政策应对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强  彭婕 《法制与社会》2012,(20):167-168
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女性犯罪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面临产业转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激烈的地区,经济结构的急剧变化往往伴随着人口流动的加速、社会地位的分化及道德文化凝聚力的减弱,对从业者的生理及心理都易造成巨大冲击。作为城市建设者中重要力量的女性群体,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异质化、边缘化,走向犯罪泥潭。本文对广东省某地区的女性犯罪为例,对该类地区女性犯罪的特点、现状、成因及对策做简要分析,以期为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杨明 《法制与社会》2010,(4):219-220
近年来由于社会对大学生的供求关系产生明显逆转,使他们不再拥有昔日"天之骄子"的头衔,许多大学生的自我预期值开始下降,部分大学生容易产生消极颓废心理,直至滑向犯罪的深渊。大学生犯罪数量逐年增加,犯罪手段和动机也日趋多样化,预防大学生犯罪已成为学校、家庭甚至社会迫在眉睫的需要。同生理上的成熟相比,大学生的心理水平发育相对滞后,因此对大学生的潜在犯罪心理进行疏导作为预防大学生犯罪的重要手段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一、背景对未成年人的矫正与介入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于未成年人在各项法庭程序、特别是刑事案件的审理、羁押过程中,心理上往往受到强烈冲击,同时其家庭、求学等社会环境也往往发生极大的改变,在审判之后也容易遇到许多生活和心理上的困难,从而使其在外部环境和内部心理方面都陷入困境,触发种种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老年受害预防与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随着老龄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老年问题的增多与复杂化,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重视。老年人由于其身体素质、心理机能、社会交往、生活能力等各方面的特殊性,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往往处于弱者地位,其合法权益很容易受到损害和剥夺。然而,他们在家庭或社会中的境遇,往往会给其他社会成员形成“涟漪效应”,这种效应会给人们的观念和心理产生长远的影响,从而影响一代人或整个社会心态。因此,探讨老年人作为现实的或潜在的被害人所面  相似文献   

12.
陈尤文 《检察风云》2014,(19):12-14
腐败行为首先来自某种腐败的心理,而产生腐败心理是因为有腐败的机会与空间,此空间越大、越长久,腐败心理的形成就越容易,腐败行为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所以要预防官员产生腐败心理,必须先堵住可能导致腐败的各种漏洞,要让其在无缝可钻中死"心"。堵漏洞防止产生腐败心理需教育引导,更要通过严密的制度控制,现阶段这方面的建设任务是迫切的。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是在农村人口的迁移流动过程中,我们赋予的独特的称谓,是当代中国正在崛起的一个庞大的新型阶层,他们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且大都依靠体力劳动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民工在流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需求,催生了一个巨大的就业服务市场,同时也给过去主要面向城市劳动者的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工作带来了挑战。本文就农民工就业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监狱干警的心理素质影响着监狱的发展。目前,监狱干警队伍中的异常心理不容忽视。影响监狱干警产生消极心理的环境因素是长期面临沉重的工作压力和紧张的人际关系,经常接触的社会阴暗面,产生负面心理。经常处于正义与邪恶、理智与情感的较量、选择中,内心紧张和矛盾。人际交流单一,环境封闭,缺少新鲜信息和生活激励,容易在认知、情感、意志、人格方面发生异常。全面提高干警队伍心理素质的具体构想如下:创新监狱用警机制和体系;提高干警个体心理素质;构建科学心理培训体系;加强制度的宏观保障。  相似文献   

15.
肇始于社会变革所产生的利益多元,致使旧有纠纷解决机制在当前多元社会环境中捉襟见肘.鉴于此,从新的视角审视纠纷解决机制尤为必要.纠纷的产生和解决与当事人的心理需求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以当事人心理秩序衡平假设为基础,探究纠纷解决过程中当事人的心理动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建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必要性、建构思路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个人价值观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面临着多种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人们在这个过程中最容易出现心理状态的失衡。本文探讨不同价值取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从价值观的认知作用、价值观影响压力应对方式以及影响社会适应性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最后提出价值观教育应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及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心理误区,不仅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而且有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论述了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提出了培养健康就业心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西方国家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和固有矛盾日益尖锐,由此在西方城市中产生了大量复杂的社会问题,引起了欧洲社会学者的密切关注和积极思考,从而导致了西方城市社会学的孕育、产生和发展。本文着重介绍了西方城市社会学的早期发展的历史过程,对其主要代表人物关于城市的类型结构、社会关系、社会组织、社会心理、文化传统、人类生态、人口因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主要理论观点进行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流动票箱的主要特点在于“流动性”,由于远离公众或选民的视线,容易出现流动范围随意扩大、投票过程难以监控、选举纠纷增多等不可预见情况发生.因此,必须依法加强和规范对流动票箱的管理使用,确保选举依法进行.  相似文献   

20.
唐玲 《犯罪研究》2016,(4):58-63
警察执法强势心理是指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展现的一种居高临下、傲慢、权威的心理状态,它对执法公正性产生无法排除的疑问,冲击行政执法机关的公信力。这种心理的表现主要有知觉上的麻木、优越感强以及心理认知性等形式;是个体、群体以及社会三个方面的促成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消解警察执法中的强势心理影响,可以采取增强社会支持度、创建群体逆向执法模式、加强警察心理调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