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基督教的上帝主权观念是如何演化为人民主权观念的,而后者是近代宪法中最根本的原则。上帝主权观念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早期基督教的圣奥古斯丁,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在宗教改革中有力地阐述了这个观念,使之成为基督新教救恩学说最有力的武器。清教徒把上帝主权观念带到北美开始新的社会实践。清教徒的虔诚和北美的社会实验为北美人接受人民主权的观念准备了条件。理论上的人民主权观念最早由欧洲思想家如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等人提出,但北美人在上帝主权观念的基础上封之加以吸收。美国独立战争使北美的思想家如潘恩、杰斐逊和麦迪逊等人有机会把人民主权观念神圣化,使之成为美国宪法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让·雅克·卢梭(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发表于1762年的著名著作《社会契约论》,是卢梭政治法律思想较全面的概括。书中,卢梭的人民主权论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人民政治自主即人民自我立法的理念上。然而,卢梭的整体主义的主权概念由于排斥个人自由和忽略私人自主领域。因此,卢梭从社会契约到人民主权的国家政治理论论述,即有发展又存在局限。  相似文献   

3.
张磊  赵志坚 《法制与社会》2010,(17):287-288
在五四"新青年"面前,摆着内忧外患两个问题:一是中国的半殖民地位,由此中国必须争取主权的独立;二是中国的半封建性质,由此中国又必须争取维护人权。但主权与人权何者更加优先,却是一个问题。"新青年"在这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同样也面临着一个困境。当今中国依然面临着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是"新青年"们思想的延续,因此有必要梳理新青年在这方面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人权与主权作为现代国家社会领域的两个重要概念,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处理二者的关系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指出解决人权与主权之间的矛盾是判断国际行为是保障人权还是干涉他国内政的关键之所在,所以讨论这个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书是专门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法律硕士而撰写的一本极富启发性的宪法学教材,是作者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该书以保障公民基本人权、控制政府权力为主线,以权力、人权及权力制约的一般理论开头,以宪政结尾,将宪法学的内容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介绍“宪法学的一般原理”;中篇介绍“基本人权”;下篇介绍“政府权力的控制”。为使宪法成为“活”的宪法,  相似文献   

6.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加强,人权与主权关系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最为关心、争论探讨最为集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文章以阿拉伯之春为历史背景,从全新的视角对人权与主权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文章主张坚持在保障主权不受他国干扰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权,就如何保障主权实现人权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管华 《法学评论》2015,(2):34-45
将"right"翻译成"权利"遮蔽了"right"一词原有的正义、超越和划界的意义。宪法学的语境有利于个体从国家中分化出来并为国家权力提供一种新的正当性。宪法学"权利"话语出现了从"公民权"、"公民权利"到"基本权利"、"宪法权利"的流变。"人权条款"入宪后为从国际人权公约角度阐释我国宪法提供了空间。从各国宪法文本看,人权作为宪法学基本范畴具有一定的普世性;在我国,用人权取代基本权利作为宪法学基本范畴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8.
人权与主权到底孰高孰低,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这样的争论到底有无意义暂且不论,对人权与主权的边界作出明晰的界定,于现实政治而言,也许更有助益。  相似文献   

9.
反恩人民的涵义,我们发现:"革命政治"意义上的人民与民主政治意义上的人民相去甚远;"人民意志绝对正确"的观念使得我们从不承认代议机关权力的有限性;对于人民主权原则法国式的、整体化的理解,使人民在"主权"中难以发挥作用;而人民与国家之间本末倒置的关系甚至使得作为"主权者"的人民淹没在"国家至高利益"的"滔天洪水"中.事实上,"人民"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保护每一个人的自由与尊严是宪政制度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0.
2004年“人权入宪”,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时隔8年,全国人大修改刑事诉讼法,再次明确“人权入法”,将“尊重和保护人权”明确写入刑事诉讼法,使“人权入宪”得以深化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11.
从科学分析到人文综合——中国宪法学通往成熟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主义对我国宪法发展与法制现代化产生了极大的干扰,因此,要使宪法学走向成熟,就必须超越科学主义机械的分析方法,实现人文化的理论综合,即宪法学对社会人文学科的大综合,宪法学对部门法学的小综合,宪法学内部理论与实践的综合  相似文献   

12.
李婕 《法制与社会》2011,(1):191-191
国家主权与人权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国家主权在一定程度上受人权的制约,而主权是人权保护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坚持国家主权,人权才能得到保障;只有尊重他国的国家主权,人权才能得到更好地保障。  相似文献   

13.
国际视角下的人权问题已经由国内管辖范畴逐渐递升到国际领域范畴,不得不说这是人类历史进步的成果表现.此外,随着目前主权、人权问题的国际政治化的深入倾向愈演愈烈,人权、主权问题、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等也颇受人们所关注.一部分人的观点较倾向于“人权不分国界”,还有部分人对“主权过时论”比较支持,但随着“人权胜于主权”的观点提出,似乎也撼动了国际主权原则及其政治地位.基于此,本文以国际人权与主权作为切入视角,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以来,诸多学者就什么是人民主权,如何在中国实现人民主权等问题展开了详细的论述,但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着专制历史的国度里,实现人民主权的道路并不平坦.在历经了一个多世纪动荡之后的今天,依旧有很多关于人民主权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本文就人民主权的概念以及民主制度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5.
超越国家间政治——主权人权关系的国际法治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志鹏 《法律科学》2008,26(6):17-24
主权高于人权、人权高于主权,这些观点都是传统国际关系思想在二者关系上的投射。尽管都有其正确合理的一面,却未能清楚的梳理各种现象,更不能指出既面对现实又指出未来发展方向的方案。以国际法治为核心的路径认为主权和人权均可为美好理想,但在现实中皆可被滥用。因此需要法律予以监控和引导。  相似文献   

16.
国家主权原则是国际法上的一个基本原则,人权的国际保护是国际法的一个新领域,两者的关系并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在实践中应该科学正确地对待两者关系,既要反对借口主权侵犯人权,又要反对借口人权干涉主权。  相似文献   

17.
论宪法的人民主权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主权原则是近现代民主国家赖以构造的根本宪法原则。本文阐述了宪法原则的概念和特征,论述了人民主权原则与其它宪法原则的关系,认为人民主权是宪法产生的重要思想根源,人民主权的制度化、法律化是宪法的精神实质,人民主权是宪法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传统国际法向当代国际法的变迁,体现了其价值本位从主权本位向社会本位的演变。传统国际法的主权本位建立在绝对主权观念上,给国际法体系带来了内在弊端,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社会本位与国际社会利益的大量涌现密不可分,在当代国际法的诸多领域得到了反映。主权平等原则仍然是当代国际法的基础,与国际法的社会本位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9.
利比亚卡扎菲政权的倒台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安理会决议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主权的内涵及其与人权关系的广泛讨论。主权概念从起源到发展,以及近来在"保护的责任"方面有了新的发展,而主权与人权并不是对立的,而应是辩证统一的。我国应明确表明一国主权不容他国恣意践踏的立场,并在促进人权保护的合作与交流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论述是对中国人权道路、人权实践成功经验的理论总结,是逻辑严谨的完整理论体系。在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论述的第四个坚持中,“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的理论论断明确了人权保障的目标与方向,也包含了评价一国人权状况的最重要标准。在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论述的体系下认识该论断的理论定位,它代表了一种综合性、实质性的人权观,是中国共产党社会主要矛盾理论在人权领域的具体化,也是新时代中国人权话语体系和当代中国人权观中的“关键词”。为了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目标,必须在人权保障实践中坚持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并加强人权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