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芳 《党政论坛》2008,(12):18-19
记者:您心目中的中国新农村是什么样子的? 党国英:我心目中的中国新农村,是农民人数大规模减少并实现充分就业的农村:又是充满竞争活力、市场发育成熟的农村;也是农村社区事务由农民民主协商解决、农民保持相对保守的文化传统的农村;更是农民生产生活环境融入优美田园风光的农村。  相似文献   

2.
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对新农村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政治参与获得了较大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还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为此,我们需采取多项有效措施推动农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升农民的政治参与素养;加快农村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3.
李坚  易晓芸 《学理论》2012,(10):7-9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发展农村、振兴农业、培养农民、缩小城乡二元差距、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在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公正思想视野下,新农村建设的价值导向:实现自我公平、村内公平和城乡公平;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发展生产力、规范生产关系和缩小阶层差别;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培养新型农民、搭建组织载体、深化民主管理、强化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王鑫 《学理论》2009,(31):34-3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对新时期中国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是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武器。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经济。突出农民的主导作用,是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而大力推行农村教育,则是强化农民的主导作用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和目标,是以人为本,不断构建中国农村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中国农村新型农民,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农村教育文化建设仍然是培育造就新型农民的根本途径.现阶段,要突出农村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地位,切实提高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要多渠道开展科技培训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农民技术素质和经营素质;要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6.
提高农村消费力促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要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就要提高农村消费力,让农村的生产、消费能够形成良性循环。为此,要采取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农民的消费心理;调节农村物价水平,引导农民正确消费,健全保护农村消费者的规章制度等举措,促进农村消费力的解放和发展,从而拉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要搞好新农村建设,必须在农村内部和农村外部两条战线上同时作战:内线作战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三大战略转型;即实现农业产业、农村社会和农民身份的战略转型;外线作战的主要方向是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社会认同:新农村文化建设之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种种表现,实质上是农民对这一过程少接受、少认同,难接受、难认同乃至不接受、不认同的反映和折射。作为主体和客体、参与者和受益者辩证统一体的农民,认同与否、满足与否是衡量新农村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内在标准,是新农村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石。在全球化和社会转型叠加的特殊时代背景下,社会认同是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所无法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对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巩固执政之基;对重建农民的生活意义,主动化解农村文化建设之困境、稳定农村社会秩序,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确立共同理想和信仰目标,大力建设并广泛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农民精神文化的实际需求出发,重构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形式和载体等,是增强农民社会认同感的基础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新型农民将取代传统农民,关于新型农民,党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中指出:"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必须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相似文献   

10.
转换思路 创新机制 推进新农村文化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永新 《民主》2006,(8):22-2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还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精神生活水平。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建设农村文化就是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潮的到来,有必要认真总结农村文化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研究和遵循农村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时俱进地更新工作思路,建立长效机制,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效,全面发挥文化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传播知识、凝聚人心、提高农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农村也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广大农民群众能够明辨是非、美丑、善恶,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加强荣辱观教育是推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重要保证。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推动新农村生产发展主要靠农民。农民的整体素质如何,是决定农村生产能否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提高农民整体素质,通常是指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只有当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较高的文化素质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构成优质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梁春燕 《学理论》2011,(27):57-5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素质,农民素质包括农民的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等方面。首先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基本内涵,进而分析提高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紧密关系,最后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魏遂群 《学理论》2009,(19):123-12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育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民。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现农村富裕劳动力合理转移和充分就业,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引起了社会利益结构的调整和社会阶层之间差距的扩大,农民群体成为一个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农民利益制度化表达渠道的不畅,导致农民利益非制度化表达方式非常普遍,影响了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构建新时期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途径为: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完善人民代表的利益表达功能;建立和完善农民的维权组织;健全和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引入协商民主的治理模式,以及健全大众传媒的农民利益表达功能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社会中介组织:理论、功能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正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转型之中。农村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可以起到安全阀的作用;可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可以推动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可以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然而农村中介组织的发展还须进一步完善,其主要思路是: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健全农村中介组织的筹资体系;加强农村中介组织与其他组织的合作;加强农村中介组织的内部建设以及加快农村中介组织的电子商务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农业的主人也是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建设新农村要靠党和国家的新思路,关键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2010年,陕西城固县成立了"中国城固新农村文化建设活动中心暨城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基地",这是我国由农民自己创建的公益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地。两年来,该中心免费向社会义务开放,活跃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成为城固的一张文化名片。去年8月,这个中心又成立了"农民道德文化研究会",教育农民对党和政府要知恩图报,积极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我刊特约该中心创建人之一、"农民道德文化研究会"会长尚志龙撰文,以期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党亚瑞 《学理论》2012,(8):134-13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大任务之一,作为国家公共事业的固原市原州区图书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是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责任。延伸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方式有: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为农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制定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培训计划。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力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充分调动三种基本力量,一是党和政府的主导力量,二是农民的主体力量,三是市场的推动力量。只有实现三种力量的有效整合,形成持久的合力,“20个字”所描述的新农村图景才能逐步实现。一、党和政府的主导力量主导力量可以理解为引导力量和领导力量,新农村建设的启动、展开、发展方向都需要主导力量的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法律保护、舆论引领。主导力量的作用可以通过三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思想重视的程度和思想倾向;二是政策的偏好及其落实的程度;三是财政投入状况。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张勤  邓玉娟 《行政论坛》2009,16(1):87-92
通过对江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分析表明,创新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当前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当前,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对策为:围绕壮大村级经济基础,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创造更大的生存空间;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实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围绕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地创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合理划分专业协会和合作社两大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视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向紧密型方向发展;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切实保障农民利益,警惕泛合作主义思想的侵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