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朱善杰 《南风窗》2013,(12):45-47
曾经的青春理想让他们不愿出卖灵魂,而现实的重压又逼迫出卖它。那么,是"困守"还是"逃离",成为摆在这群人面前的二难难题。青春期成长于八九十年代的人,现在已经不再年轻了。回望过去,感慨现在,他们会走向何方,又会影响到中国走向何方呢?无论如何,经历怎样的青春,将拥有怎样的青春遗产。这个群体的青春具  相似文献   

2.
每个人从他的青春里走来,中国,从每个人、每代人的青春里走来。今天,电影、电视、书籍,还有现实,正在进行关于"青春"的叙事。诉说、暗示、回忆,对应着社会沉闷、现实压抑的精神表征——不安、  相似文献   

3.
张智慧 《南风窗》2013,(12):53-55
怎么将越来越普遍和深刻的不安情绪,转化为积极奋斗、改造社会的青春能量,是现在的头等大事。"青春"正在成为一种流行文化。当"青春"的叙事浮上社会表层,其政治文化含义早已和20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不同。它是对"困境"的揭示,但似乎也是在开启另一扇门前的精神表征。如何看待今天"青春"的挣扎?它  相似文献   

4.
田磊 《南风窗》2012,(20):2-2
##正##过去的两周里,日本人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挑衅所引发的中国社会内部一连串反应,越来越超乎很多人的意料。对这场对外示威的群众运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称其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于日方侵犯中国主权的强烈义愤,同时呼吁国内民众冷静、理智、合法有序地表达诉求。而由此引起的各种争议性解读,成为观察中国社会的宝贵契机。在这个政治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这算得上是一场难能可贵的政治参与景观。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达,让游行中出现的种种细节迅速得到了广泛  相似文献   

5.
黎骏 《南风窗》2012,(3):92-93
当所有人都对某一主义疯狂时,摩罗说你们错了,当相同的情况再次出现时,摩罗又说,你们错了。当叛逆走向极致,成为一种思考方式时,毅然否定自己和自己过去的思考变得容易起来。对于近代以来的中国来说,西方文明带给我们的百年屈辱早已融入一个民族的血液,内化为社会隐形基因。但现在,随着中国经济如魔术般给人无限想象,当曾经以为"只有你们才有可能"的可能,变成"我们也可以",而且比你们更优秀的时候,对过去反思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公民政治参与的双重变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中国,无疑面临着政治发展这一严峻课题。一方面,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与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前提;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和现实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尚未成熟,从而不可避免地影响政治稳定,制约政治发展的进程。在现代化的大背景和中国社会转型特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需求下,只有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公民政治参与的关系,切实解决公民政治参与所面临的两难境地,才能促进中国的政治发展,实现政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贝淡宁 《南风窗》2012,(14):94-94
真正的麻烦在于中国消除了贫困之后。正如孔子建议的,在民众的温饱问题解决之后,政府就要转向民众的教育,即促进民众的道德水平和智慧发展。有人预言中国的政治结构会崩溃。这种耸人听闻的预言假定了民众对政权感到不满。其实,大部分中国人看起来并不反对一党执政的国家体制。自1990年代以来,西方和中国学者就中国政治权力的合法性进行过很多次大规模调查,到现在为止,他们基本上达成共识:中国政治体制的合法性非常高。研究人员对调查进行过修改以避免受访者撒谎,但结果总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8.
吕德文 《南风窗》2014,(18):38-41
<正>在身份制并未完全消除的今天,稍有不慎,来自下层的政治风险就会随之而来。今天中国的社会下层,已经不是过去的下层了,分散在多种职业群体中,其阶层处境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市场能力,而不是相对稳固的身份制,但其命运却同时受到制度和市场的影响。他们具体是由哪些群体构成?如果给他们描画一幅社会学肖像,那会是什么?他们又通过哪些社会机制,来影响社会接下来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宪政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其基本原则在中国已经基本确立。“依法执政、依宪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社会主义宪政的重要标志。“依法执政、依宪执政”揭示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宪政之路:坚持和发展宪政制度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党接受人民通过宪法法律实施的监督制约,是实现党的执政方式根本转变和中国走向宪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哈贝马斯"后民族政治"可行性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后民族政治。为了捍卫后民族政治,他至少提出了三个依据。对这些依据的论证没有能够证明民族国家的框架过时了,也没有证明应对国际国内情况的变化、维护公民的权利和民主一定要走向后民族政治。在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的背景下,我们不能否认他的后民族政治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又具有其规范性价值意义,但是,我们现在依然处于民族国家时代,后民族政治的时代能否到来仍是个未知数。  相似文献   

11.
贤能政治的含义是设计一种政治制度,挑选能力超过平均水平的政治领袖做知情的、道德上站得住脚的政治决断。也就是说,贤能政治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政治领袖有超过平均水平的才能和品德;二是设计用来选拔这种领袖的机制。当今世界,贤能政治已在政治理论中黯然失色,但是,在中国背景下,复兴并重新解释这种政治理念尚有三个重要理由。其一,贤能政治过去是,也会一直是中国政治文化的核心;其二,西方民主是一种有缺陷的政治体制,而贤能政治有助于弥补其部分缺陷;其三,过去三十多年里,中国共产党本身正变得越来越崇尚贤能。本文接下来将讨论一下这几个方面,最后会提出一些问题供大家思考。  相似文献   

1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政协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两种重要形式,是当今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基础,决定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走向。完善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既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要求,又符合世界民主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大趋势,对有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石勇 《南风窗》2013,(20):42-44
今天的中国政治、社会结构,可以给年轻人受挫的世俗化理想,以及更年长一些的人对于政治和社会的想象以一个什么样的出口呢?一个人要彻底弄死他的自我的话,是绝对不可能的—理想也是如此。但在今天,说到"理想",已然是一种社会隐痛了。这正暗示了某种秘密:"理想"在今天的命运,大概就是无数年轻人—无论他是大学生、白领、新生代农民工,还是公务员—以及这个社会的命运,反之亦然。被压抑到内心深处的"理想",它所指向的现实,还有未来,似乎隐含着某种玄机。  相似文献   

14.
政治发展问题是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问题,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政治现象。一个国家的民主是发生于这个国家和民族所处历史环境的,每个国家和民族都会有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具有内生性。因此,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对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世界上没有一条普适的政治发展道路。中国依据国情,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的政治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南书房     
《南风窗》2009,(16)
陈丹青、徐冰、阿城、李零、王安忆……本书30位作者,最重要的成长期,是70年代。他们从懵懵懂懂的少年时期就一步跨入一个罕有的历史夹缝当中,并且在沉重的社会政治挤压里生长,这一代人在走出70年代之后,不但长大成人,而且成为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中最有活力,最有能量,也是至今还引起很多争议,其走向和命运一直为人特别关注的知识群体。遗憾的是,中国知识精英往往用怀旧替代反思。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海权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仅有海上军事力量不能成为海权大国,西方传统的海权概念也不适应今天中国的海权发展。中国的海权即中国研究、开发、利用和控制海洋的能力和影响力。中国不太可能成为海权大国,甚至不可能成为海陆兼顾的大国,而只能定位为建设具有强大海权的陆权大国。中国大陆区域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文化各方面的综合发展,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中国的发展和强大都是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储昭根 《南风窗》2010,(7):21-22
<正>民主是提前化解、消除社会冲突、避免走向极端,公开、公平、公正的博弈机制,却不是事后包治百病的灵药。"被动民主"需要应对社会动荡可能加剧的危险。在已经结束的全国人代会上高票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领域的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李成教授是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研究部主任,他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同时,李成教授还担任美中关系委员会常务理事、对外关系理事会成员、美国国会美中工作组学术咨询小组委员以及"百人会"理事等职。李成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政治研究,尤其是他对中国政治精英的代际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学术及现实影响,被海内外学术界公认为该领域的权威。他撰写和主编的主要作品包括:《重新认知中国:改革的动力与困境》(1997)、《中国新一代领导人》(2001)、《架起横跨太平洋的思想桥梁:中美的教育交流1978—2003》(2005)、《中国变迁中的  相似文献   

19.
会党在中国近代社会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组织严密且往往与政治相关,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北方 《南风窗》2012,(25):78-81
在很多方面,查特杰所称之为"政治社会"的,恰恰是公民社会的对立面。帕萨·查特杰帕萨·查特杰(Partha Chatterjee),1947年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求学于加尔各答大学和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现任加尔各答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荣誉政治学教授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教授。查特杰教授是后殖民主义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也是印度"底层研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在中国已经出版的著作包括《被治理者的政治:思考大部分世界的大众政治》等。此外,他还是一个剧作家和演员,曾创作出演多部戏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