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几年来,改革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建立乡镇人民政府的工作在全国各地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截至1987年底,全国共建立乡镇人民政府69842个,建立村民委员会846000多个。在建乡前,全国共  相似文献   

2.
《瞭望》1984,(22)
我国农村正在按照宪法规定,有领导有步骤地改变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建立乡政权。到去年年底,各地已经建立乡政府二万二千八百多个,在今年年底以前将大体上完成建立乡政府的工作。政社分开以后,人民公社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的一种组织形式可以保留,也可以根据生产的需要和群众的意愿建立其他名称的集体经济组织。这是我国农村又一项意义深远的重大改革,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3.
在全国地方机构改革中,广 东的改革走在前列。目前, 全省乡镇机构改革已基本完成,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解决政企政事政社不分 机构改革的工作重点在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广东省编办负责同志说,有效解决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的关键在于理顺两个关系:一是要在政企分开、政社分开的基础上,研究解决市县与乡镇镇政府职能定位问题,理顺市县与乡镇的事权关系,明确各  相似文献   

4.
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1982年12月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后,在农村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同时,各地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建立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截至目前,全国共建立村民委员会九十多万个。几年来的实践表明,村委会对于促进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农村的安定团结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一九八四年郊区政社分设以来存在的实际问题,郊区各县正着手做政社分设的完善工作.总结政社分设以来的经验教训,我们认为:统一认识、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做好政社分设完善工作的前  相似文献   

6.
为期4天的全国侨刊乡讯工作研讨会于6月9日在西安落下帷幕。全国侨联、国务院侨办、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陕西省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各地侨刊、侨报、乡讯社的代表14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了各地侨刊侨报乡讯的工作经验,探讨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侨刊、  相似文献   

7.
川西平原的新都县,是四川省最早实行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综合改革的试点县之一。一九八二年春天,原复兴人民公社改为斑竹园乡,分别选举产生了乡党委和乡人民政府。同时,成立了斑竹园乡农工商联合公司,作为乡政府领导下的集体经济组织,代替原人民公社的经济管理职能。谈到政社分开、党政分工两年来的变化时,人们形象地说:过去是“书记忙得团团转,其他干部把戏看”;现在是“千斤担子大家挑,众人拾柴火焰高。”  相似文献   

8.
目前,全国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换届直接选举工作正在各地顺利进行。天津、吉林、湖南、宁夏、上海、四川所有县、乡两级的人大代表都已选出,而且大部分县、乡都召开了新的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领导班子。还有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将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工作。就全国来说,这项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可以基本完成。 从各地选举工作进行的情况看,这次选举在充分  相似文献   

9.
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的政策要求明确后,调查显示:行业协会商会发展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政社关系调整任务艰巨,政府职能转移、政府购买服务等进展有限,行业协会商会的能力、公信力有待提升,行业协会商会由公益服务的替代机制向优先机制转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江燕 《学理论》2014,(6):1-2,5
改革开放以来,"乡政村治"体制适应了农民作为生产经营主体的需要;有助于乡村治理权力结构的合理化;促进了乡镇政权的民主化、规范化建设。而在具体实践中,当前我国乡镇政权与村委会之间总体上依然保持着明显而强烈的上下级行政命令关系,与法律规定的"指导关系"尚有相当距离。对于改革的走向,应该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在治理方式上由资源汲取型向资源支持型转变,由管治型向服务型转变,统筹城乡基层治理,在体制设计上,尝试由"乡政村治"向"乡村共治"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1.
乡镇机构是我国在农村最基层的一级政权.搞好乡镇机构政革,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加强党和政府对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县级机构改革试点的深入进行,改革乡镇机构的任务必然摆到了县、乡领导的面前,这是一项面广量大而且非常艰巨的工作. 一、充分认识乡镇机构改革的迫切性我国现行的乡镇机均,是在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这些机构基本上是以强化产品经济为基础的集权式管理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改革的进程大致是: ——改革通过试点,由点到面逐步展开; ——改革由小企业发展到大、中型企业,由小商品发展到大商品,由中、小城市发展到大城市,是由易到难地向前推进; ——改革从搞活企业入手,逐步配套,由微观搞活到既考虑微观搞活又要加强宏观控制和管理; ——城市经济结构正在由纵向封闭型的条块状结构向横向开放型的网络状结构转化; ——我国正由对外封闭转为对外开放,开放范围不断扩大; ——城市经济正在由过去忽视价值规律的带有自然经济特征的产品经济,向社会化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化; ——改革正逐步由经济基础向上层建筑领域发展,城市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开始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理论定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基本上是在立宪政体和责任政府的框架内 ,通过公共服务市场化和扩大民主参与 ,进一步确立理顺党政、政企、政社、政民关系 ,特别是要进一步确立公民在政民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把我国下一步行政体制改革定位在政民关系上 ,使我国政府管理真正变为公共行政。二十年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回顾与评价一、简单回顾 :1978年以来 ,我国在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大方向是由“计划”转向“市场” ,即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国的这…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12)
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受人们关注,政社合作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管理途径进入公众视野。但政社合作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角色困境、合作意愿、制度环境不成熟等许多制约因素,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协同进行社会管理的协同治理理论的引入为政社合作领域提供一种社会管理新机制,在这种新机制下解决政社合作中的现实问题以社会管理促进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论压力型体制下的乡政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镇政权是县以下压力型体制的主要载体,它必须按照政府下达的指标完成各项任务。在压力型的运行体制下,乡镇政权的角色扮演与村民自治的要求出现严重冲突,导致乡政异化。乡政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将目光局限于乡政制度改革,不能“头痛医头,脚病医脚”,应从全局的角度审视乡政的体制病灶,最终通过积极推进宏观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  相似文献   

16.
政府职能转变包括三个方面,即政府职能总量从“全能”向“有限”转变、政府职能结构从过分注重政治统治向更加注重社会服务与管理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方式从直接的、行政方式为主向间接的、经济和法律方式转变。转变政府职能是发展现代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民主政治成长的重要路径、是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证、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前提和基础。要正确处理政市、政企和政社三大关系,促进政府职能总量转变;合理确定职能结构,推动政府职能重心转变;构建现代政府治理体系,实现政府职能实现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7.
农村治理结构改革,是对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全能型政府统治体制的变革,重构了政社一体的乡村治理结构,构建了政社分工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农村治理结构。但是,这种新的治理结构在运行中出现异化,政府公共性削弱,治理合法性流失,农村出现衰落景象。新世纪之后的农村税费改革,再次对农村政府与社会关系作出重大调整,以政建社与政社共治的农村治理新模式取代政社对立的二元治理结构。十八大以来,以反腐败和精准扶贫为中心,农村治理结构有了新发展。新时代的农村治理结构,要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治理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一、当前农村的形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变化最大、最深刻、最显著,而且经久不衰。概括起来说,农业和农村经济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三个跨越,即: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跨越;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跨越;由传统农业逐步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的跨越。其主要特征是:(一)农村改革率先进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新体制的框架已经开始建立。一是废除了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体制,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民得到了解放、一政一治上民主,_经济上自主。二是发展多种经济成份…  相似文献   

19.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作为近年来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举措与突出亮点,不仅体现了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更在深层意义上反映了政府与社会关系格局的动态变化。基于2013-2016年A市政府使用“市级社会建设专项资金”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短面板数据,对政府购买服务视角下的政社关系重新进行了审视。实证结果表明,包括替代型关系与合作型关系在内的两类理论假设都得到了经验数据的部分支持,在功能替代、功能吸纳以及功能嵌入等不同机制的共同作用下,现阶段中国的政社关系表现为一种兼有替代与合作的复合形态。在对未来政社关系的展望上,认为政社关系的理想状态应当是在双向赋权和利益共容的基础上走向共生,但目前尚无充分理由认为政社关系已实现了从替代到共生的演化。  相似文献   

20.
《行政论坛》2016,(3):37-42
基于中国本土背景来分析我国政社关系演变历程,已经成为国内学者的基本共识。但是研究的范畴不应仅限于当前问题的突破和实验的创新,更应该从历史宏观背景中,挖掘政社关系演变的基本规律和规范要素。政社分开的"善制进路"即是在体制变革的微观具体制度演变考察中探寻政社分开的层层递进之路;"善治进路"则是基于问题意识上的反思进取,从相关政策沿革及社团发展演变规律中总结改革的经验教训,以治理转型的理论意识倒逼政社分开的事实路径。二者以内外双重进路共同影响和推动政社分开的顺利实现,从而构建一条"政府之用"向"本体(社团)之律"再到"客体(体制要素)之通",最后到"目的(善治)之本归"的求真问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