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解放日报》连载的《生活中的毛泽东》,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毛泽东的一句“口头禅”;“谁叫你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毛岸英和刘思齐没到法定的结婚年龄,父亲教育儿子遵守婚姻法:“你找谁结婚由你作主,结婚年龄不到你作得了主吗?那就由制度和纪律作主。谁叫你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送儿子赴朝参战,同志们竭力劝阻,毛泽东还是一句话:“谁叫他是毛泽东  相似文献   

2.
什么叫城市?恐怕连许多城里人也难以一下子答得上来。 其实,在我国卷帙浩繁的典籍中,有许多关于城市的详细解释。我国古代的“城”和“市”并不是一个概念。关于“城”,《管子》曰:“内之为城,城外之为郭。”《古今注》曰:“城,盛也,盛受国都也。”早期的“城”只是一个由环墙围起来的城堡,其职能主要是为了防卫。“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关于“市”  相似文献   

3.
“PK”要进汉语词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PK”,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前不久,有一个简称为“超女”的演唱比赛,其间“PK”频频亮相。何谓“PK”?有家报纸耐心地解释说, “PK”是英文“选手对决”的缩写。比如张三与李四比赛,不叫比赛,叫张三PK 李四。这就让人弄不明白了,对于汉语而言,要表达区区如此意思可谓小菜一碟。为什么主办方要把一句原本普通的话说得如此不伦不类呢?  相似文献   

4.
1992年,中国局势稳定,改革深化,经济持续增长,独立自主、灵活务实的外交取得丰硕成果。那么在这一年间,外国人如何看待中国?外国舆论对中国的反应有什么变化?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和地位又如何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回顾一年来海外报刊对中国的评论,也可以给人启迪与教益。  相似文献   

5.
说——潇洒     
“潇洒”是一个体面的字眼。它在报刊和青年们口中出现的频率之高,罕有可匹。前不久一曲《游洒走一回》,更把“潇洒”二字“炒”到了烫手的程度。 最可惜的是,想“潇洒走一回”的人中,多半未必明白什么是“潇洒”。“潇洒”到底是什么呢?是电视广告上一身牛仔的摩托骑士?是刚刚用“飘柔二合一”洗完秀发的那位美人?意思是有一点点,但这怎么可能表达“潇洒”的丰富内涵呢?如果穿几件时装、梳几个时髦的发式便叫“潇洒”,那“潇洒”就是一件可以用钱买到手的玩意儿了。而我们都知道,这东西硬是花多少钱也买不到的。我们常见有人身穿价值万金  相似文献   

6.
从事中国传统文化工作的人,仿佛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工作时间一久,渐渐文化的特征也就“附上身来”。比如,从事了半个多世纪京剧写作的翁偶虹先生,在退休岁月当中,又是如何打发时日的呢?养花、喂鸟且不去说,容我讲两个特別的例子。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谈到生产时,一股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由于生产要花费时间,所以马克思在考察产品的生产过程时,又划分了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占用的多少,决定其它时间的剩余。这样就提出一个问题,生产时间和剩余时间(非哲学意义上的时间)是从哪儿来的呢?如果没有生产,就没有生产时间;没有生产时间,也就  相似文献   

8.
一、调整产业结构与保持社会稳定时下理论界都在呼吁:调整产业结构是治理整顿的当务之急。道理确实不错。但实行起来可不容易。什么叫“调整产业结构”?无非是有保有压、区别对待,或者说“倾斜政策”。对于当前的“瓶颈”产业,如农业、能源、交通运输、原材料等基础工业、基础设施等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短线”,要大量输血,促其发展。对近几年畸形发展的一般加工工业,即所谓“长线”,要大力压缩。对加工工业中的高技术行业,农付产品加工行业又要适当加强。调整产业结构的目标无疑是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按比例地)发展。可是用什么办法来调整呢?一是拉长短线,二是截短长线。或者分别叫增量调整和存量调整。拉长短线,增量调整固然好。增者高兴,不增者  相似文献   

9.
人权问题,往往是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喜欢侈谈的一个活题。早在粉碎“四人帮”后的一段时间里,有人曾提出“要人权”的口号。甚至有个所谓“中国人权小组”,居然贴出大字报,要求美国总统“关怀”中国的“人权”。时至1986年,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头面人物王若望在上海的一次会议上,竟指责我们开展的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是“侵犯人权”。这就提出一个问题,什么叫人权? 一般来说,“人权”就是指人身自由和所要享受的其它民主权利。“人权”这个口号是300多年前由资产阶级的思想先驱们提出来的。那时,欧洲已萌发了资本主义因素,但整个社会仍处在封  相似文献   

10.
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王选有一段关于名人和凡人的精辟论述,让人深思:“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的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轶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做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做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名人喝酒叫,豪饮凡,人呢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从王选的名“人与凡人论”中读出他对名人与凡人的深刻诠释读,出了他的名利观。他视名利如浮云不,屑一顾。他是…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他的一生中有两个伟大的发现:一个是唯物史观;一个是剩余价值学说。由于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马克思的这些卓越地发现和他那渊博的知识是他头脑里固有的吗?是“天赋”之才吗?绝对不是的。那么,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他那种治学精神和求实作风,刻苦研究和坚持斗争实践中来的。马克思从他青年时代起,就是一个追求真理,勤奋钻研的好学生。他在中学的时候,就常常能够解释古典文学作品中含意最深的章节,就常常能够写出思想丰富的好文章。他在大学里的主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七九年三月,新华社播发了一篇《风沙紧逼北京城》的报道,这个消息引起全国人民的极大关注。据专家分析,威胁北京的风沙大都是从首都的“北大门”张家口这个“风沙口”涌进来的。因此,很多人士曾呼吁,为了使首都在二十一世纪到来时不致成为“沙都”,除坚持全面造林种草、固本冶沙外,还应尽快在“北大门”筑起一道绿色屏障,挡住这个风沙口子。时隔六载,这个风沙口子挡得如何?植树种草进展得怎样?记者带着这个全  相似文献   

13.
某局局长谭某1998年以单位名义购进一辆豪华轿车,却长期放在家中供家人使用达两年之久。人民检察院对其立案侦察,发现他家的电视机、音响、空调等高档商品全是从单位“借”来的,遂以贪污罪起诉。犯罪嫌疑人却力辩这些物品全是向单位“暂时借用”,并都向单位出具了借条,无永久占有之目的,不构成贪污罪。此案的犯罪嫌疑人能不能以挪用公款罪予以认定呢?  相似文献   

14.
俺是河北蠡县武家营村的农民,过去的日子是罐子没鼻——别提啦。如今的光景,俺用个啥词来比方呢,求先生翻遍了大辞海也没找着,反正是够上“传奇”这俩时髦的字了。 俺的大号叫张树明,都怪俺是个穷光蛋,人们就蛋子、蛋子的叫开了,臊死人了!有啥法子,谁让你穷呢?十年前,有人给俺算过命,说是俺这辈子能盖上三间土坯房、买上两节躺柜,外加一辆“大水管”  相似文献   

15.
聊“天”     
平白 《瞭望》1999,(31)
咱中国人以吃饭为最大的事,所以“吃”跟“天”比,叫“民以食为天”。过去,人们见了面,头一句是问“吃”:“您吃了吗?”第二句话会说到“天”:“今儿天真不错。”说完之后,如果投机可意,又有点闲功夫,就聊天。──聊天大概是从“吃”和“天”开聊的。在中国文化中,对“天”的解释很复杂。《说文》:“天,颠也。”“颠”就是头顶,这是“天”的最原始的意思。甲骨文和金文的“天”字都是画一个人,突出他的顶部。从古代某些文献中可偶见“天”的本意,如《周易》:“其人天且料”.“鼻*(音。i)是古代割鼻的酷刑;“天”呢,…  相似文献   

16.
左岸,左岸     
“左岸”成为汉语中一个新潮的、特别时髦的词语,在我的记忆里好像还是近几年的事情。那么,“左岸”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所谓“左岸”是相对于“右岸”而使用的一个概念,与塞纳河流经巴黎紧密相关。塞纳河是从东南角朝西北方向流入巴黎的,巴黎人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94,(45)
刚刚参加关贸总协定中国复关工作组第十八次会议归来的中国外经贸部部长助理龙永图,10月底在北京坦率说:目前,中国复关谈判的形势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太平洋彼岸那个世界主要贸易大国的政治诚意。 龙永图坦言:现在需要美国作出决断。是把中国列为发展中国家好呢,还是把中国列为发达国家好?是像大多数缔约方那样尽快使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好呢,还是反过来硬卡住好?所谓“好”,就是指中国复关,是不是对整个世界贸易有利,是不是对美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有利,是不是对中国的改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搞活,部队的兵员成份复杂起来,各式各样的人物都涌进了军营。但薛峰当了四年指导员,还是头一回碰到这样一个“闯江湖跑码头”、浑身富有传奇色彩的兵。他叫王诗超,名字象天使,人却象野马。耍起性子来,天王老子也不怕,曾两次举菜刀“逞英豪”;他年纪不大,见识却很广,东到太阳岛,南到五羊城,西到兰州,北到漠河,中国跑了个大半,差点没出国;“侃起大山”来,他口若悬河,云里来,雾里去,但斗大的字不识一筐,写信还要人代笔。他的入伍动机,不是来尽保卫祖国的义务,按  相似文献   

19.
运用先进典型指导工作,是根据个性和共性的辩证统一关系,用在“点”上总结出的规律性认识指导“面”上的工作的一种工作方法。怎样树立典型?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总结以往典型工作的经验教训,本文提出以下四个方面意见。一、培养典型不能“唯人”。先进典型是从哪里来的?它既不是从天  相似文献   

20.
每当广播、电视报时时 ,不少人都爱抬手看看自己的手表 ,校对一下时间。由此 ,笔者想到了生活中另一种对表现象。如果我们把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作为标准的北京时间 ,把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比作一块表 ,那么你是否天天对表 ,校正误差?可以说一些不正之风、腐败现象愈演愈烈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人记忆中没有“标准的北京时间” ,目中无表 ,行事之前又不“对表” ,结果 ,离北京时间越来越远 ,终于违了纪犯了法。因此 ,对对表有助于我们更快、更好地达到目的 ,使我们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 ,以减少损失。经常对对表能使我们具备更强的“时间”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