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晰的产权关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要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是关键。武汉市国有企业比重很大,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绕不过的课题。我国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表现为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与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者职能搅在一起;表现为所有权被肢解,无人真正对国有资产负责;表现为所有者权益不到位,缺乏对国有产权代表的有效监督。这些问题,在所有国有企业、包括已经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在于从根本上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按照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的原则,建  相似文献   

2.
产权制度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和难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的关键。根据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经营职能分开、国家终极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分开的原则,深圳、上海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主要可以归纳为:产权主体多元化、产权形态货币化、产权流动市场化、产权管理法制化、产权运作人格化、产权经营公司化,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三级授权经营…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必须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进行一系列配套的内涵式改革:遵循能力、有效、合法三个限度的原则,完成政企、政社、政党分开的目标;完善改革配套措施,编制立法,以确保改革实施,变“全能政府”为有限权力政府,建立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4.
由于建国后我国在近 3 0年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政府办企业 ,政府直接安排企业的经营活动 ,因此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塑企业 ,首先就是要实行政企分开 ,理顺“政府—市场—企业”的关系。关于政企分开 ,我国理论上已探讨了 2 0年 ,基本上说清楚了 ,实践上也已采取了很多措施。然而至今政企尚未完全分开 ,国有企业的职能仍被多个部门分割 ,企业仍受多头领导 ,不能以国有资产的增殖为专一目的 ,不能完全自主经营 ,没有应有的灵活应变能力 ,没有一个集中而明确的主体为国有资产负责和承担风险。这种情况被许多国有企业负责人称之为“老板不到…  相似文献   

5.
政府能力是政府实现行政目标的工作能力。在影响政府能力的多个因素中,机构设置处于前提和基础的地位。所以“大部制”改革是政府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当前地方政府进行的“大部制“改革中,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工作核心,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为工作重点,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同时推进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实行政企分开,并不是政企脱钩,政不管企、企不听政,而是要克服传统体制下企业过渡依赖政府、政府“乱管管死”企业的弊端。一方面,使企业形成权责利相统一的机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另一方面又赋于政府对企业的新的职能。职能的核心是优化企业的经营环境、促进企业成长壮大。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这种职能大体可以简单概括为:“用人”、“激励”、“保护”、“服务”、“扶植”、“监督”12个字。  相似文献   

7.
试论政府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职能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乐章 《青年论坛》2007,(3):100-102
本文从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内涵、相互关系出发,论证了政府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应当履行的职能,提出了政府针对国有企业改革应执行的制定规则、保护幼稚产业和其他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管理好国有资产、制定产业战略、提供公共产品等职能。  相似文献   

8.
<正> 一、税利分流的内涵及意义国家在“八·五”计划中初步设想了前三年要积极创造条件,后两年全面推行税利分流改革的目标。为了解决税利分流实践中的现实问题,为实现在“八·五”后期推行税利分流的目标作好理论和措施的准备,我们对税利分流问题提出如下思路。所谓税利分流,就是按照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原则,把政府管理国有企业的双重职能收入分开,即把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管理社会的一般经济职能收入(税收)与政府作为资产所有者管理国有资产营运的特殊经济职能收入(利润)分离开来,通过不同的渠道、按照不同的比例分配。主要内容:一是把国家的税收与资产收益明确区分开来,实行税利分流,分征和分渠道管理。二是降低所得税率,取消调节税,统一所得税制。三是把税前还贷逐步  相似文献   

9.
记者:中国正处在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其中政府机构改革与国企改革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多年来,人们往往强调政府机构改革是国企改革的前提,而你却不以为然。 周:在这个问题上,我有自己的看法。众所周知,从 1984年全国提出改革国有企业的任务以来,已经有16年,其目的在于把国有企业搞活。但是为什么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之后,国有企业的改革并没有取得突破呢?一般认为,这是因为政府的职能制约了国有企业的改革。这种说法不能说不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直接控制和干预微观经济,确实使国有企业很难搞活。但…  相似文献   

10.
近一个时期以来,各地纷纷开始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践探索,但在有些地区和企业的实践探索中出现了“变形”、“走样”问题。1.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同于过去10年的企业改革,摆脱不了“放权让利”的老思路,忽视其制度创新的意义,政企没有分开,重塑国民经济微观基础的目的没有达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政资、政企不分的问题下了很大功夫,从国有企业的承包、租赁到股份制,在某种程度上理顺了产权关系,实现了政企分开。但应看到,承包制虽然赋予企业较多经营自主权,但政府仍然是实际经营者,企业仍是政府的附属物,政府与企…  相似文献   

11.
<正> 传统的经济体制下,是政企不分,政府直接管理经营企业。企业是行政机构的附属物,政府机构也恶性膨胀,都处于不正常、不规范的状态下运行。用“政府控制企业集团,企业集团管理企业”的崭新模式,代替“政府直接管理经营企业”的传统模式,从而实现将政府对经济的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物质形态管理转变为价值形态管理的改革目标,同时,将国有资产管理思路、机构改革思路、企业集团发展思路和企业改革思路一致起来、串联起来,就可以形成统一配套、清晰明了的整体改革思路。一“政府控制企业集团,企业集团管理企业”的模式 (一)第一层次:“政府控制企业集团”这里所说的“控制”,通常是指产权控制。一般是通过资产授权、委托管理和产权投资来实现的。“控制”有别于“管理”,更别于“经营”。那么,政府如何控制企业集团呢?总的是: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大经济、大服务”的思路,将现有政府职能分解,把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与经济管理职能分开、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管  相似文献   

12.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布署,我省省、市级政府机构改革已全面铺开。这次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目的,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其着眼点要放在转变职能上,切实弄清政府与市场、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的关系,界定政府的职能范围。明确政府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真正做到“四个分开”。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继续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那么,束缚生产力发展最大的体制性障碍是什么呢?个人认为,政府对微观经济管理过多、过滥的职能“错位”、“越位”,是束缚生产力发展最大的体制性障碍。 政府职能“错位”、“越位”,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就无法确立。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之所以不是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根源在于政府直接管理企业。因此,政府职能不转变,国有企业即便在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和企业制度创新,政企不分问题也不能真正解决,国有企业也不能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也无法确立,国有企业的创新力、开发力和市场竞争力也难以提高。 政府职能“错位”、“越位”,市场就无法发挥配置资源  相似文献   

14.
旧领导体制的一个重要弊端就是党政不分。因此实行党政分开是我们党领导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十三大报告指出:“党政分开即党政职能分开。”所谓党政职能分开,就是根据党组织和行政组织的不同领导体制、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使之各司其职。具体讲党的职能变化的方面有:从性质上看,党是政治组织,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而政权机关是国家权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经济从计划向市场的转型发展中,制度变迁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不断调整的渐进过程。农村改革开放以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一系列农村改革措施赋予了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从而乡镇政府职能转换成为难以回避的问题。一、乡镇政府职能界定的借鉴(一)理论借鉴。在政府职能体系中,乡镇政府职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乡镇职能的划分需要明确政府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能的界定。西方传统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强调政府管理职能要与政治分开。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公共服务推行社会化和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市场对公共产品生产的作用。新公共行政理论提出了用公共行政责任、产出与效率、灵活的分权制来“重塑政府”。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应遵循“一人一票”公共选择规则。公共行政理论并非把政府定位于阶级统治工具,而更多地赋予了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职能。  相似文献   

16.
根据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我们吉林省政府办公厅通过1994年和1996年两次对机关后勤机构的调整,完成了机构改革的第一步目标,后勤服务职能在机构、编制、经费等方面从机关行政序列中划出,基本实现了后勤服务职能与机关行政管理职能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即“两个职能”和“两权”分开。为贯彻落实国办发〔1998〕147号文件精神和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一届四次常务理事会精神,实现机构改革的第二步目标,到2001年取消事业单位拨款,我们把建立机关后勤对内有偿服务的核算机制作为深化后勤改革的核心内容,在完善房…  相似文献   

17.
国有流通企业是中国特色流通体系微观基础的重要分支,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也是政府治理的“特殊的市场之手”。从政府流通治理视角出发,国有企业既需要在充分竞争中不断提升微观效率以实现盈利和市场占有的市场性目标,又需要通过承担调配货物、应急储备等宏观职能来实现供给保障的公共性目标,从而具有“提效”与“保供”的双重功能定位。结合理论分析和企业实践,本文剖析了国有流通企业“提效保供”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并由此提出政府借助国有企业提升流通治理能力的相关启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以六分之一多的篇幅,深刻阐述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有关问题,讲成绩、问题实事求是,所提措施切实可行。李鹏总理指出:“国有企业改革是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政府工作的突出任务”,明确要求“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这反映了全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 ,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都更加集中表现在政府机构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以及二者协同、整合的关系上 ,这是我们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拟从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与企业角色定位这个角度进行初步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角色定位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建立新型的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关键是转变政府的经营管理职能 ,解决职能混淆、角色错位问题。要对政府的职能进行定位和调整 ,即把国有资产营运职能转给国有资产营运机构 ;把生产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的改革正处在转换机制的重要阶段,目的在于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独立的经济单元和竞争主体,提高经济效益。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问题。一、转制前小型国有企业的现状几十年来,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国有企业在产权制度运行规则、工作习惯和思维方法等方面已形成一套比较固定的模式,也积累了不少“老大难“问题。1、政府行为,即上级主管和职能作用。企业尽管经历了承包经营责任制等一系列改革,企业仍有主管部门,政企职责分开问题仍然是“老大难“问题,企业在人、财、物方面仍没有真正的自主权。2、产权责任不明确。企业利用原有国有资产,在生产经营中盈利,使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增加积累,企业无权支配使用,与经营者的利益没有大的关系。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亏损甚至资不抵债,经营者也没有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