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法律论证的性质和规则——司法的能动性及其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论证过程中,逻辑、修辞和论辩方法都是必要的,我们需要明确强调的是以下两点:法律论证需要理性讨论;逻辑演绎的有效性是法律理性形成的基础。法律论证的性质:法律论证是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法律论证是创造性适用法律的方法;法律论证是寻求一般性前提理由的方法;法律论证是批判性的、全面的、辩证的思维方法。法律论证的性质说明司法有其能动性。把法律论证置于动态背景——论辩之中讨论,从认识论、逻辑学和法律的角度看,法律论证需要考虑一些具体的规则,这些规则表明了司法有其限度。  相似文献   

2.
法律推理的科学模式应是形式论证与实质论证的有机统一.实质论证解决法律推理大小前提的真实性、合理性问题,它是法律推理的外部证明过程;形式论证解决前提之间以及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它是法律推理的内部证明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法律的形式合理性(形式正义)与实质合理性(实质正义)在法律推理中得到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大陆法系以演绎式三段论法律推理作为基本的法律适用方法具有坚实的历史、文化以及制度基础,研究演绎式三段论法律推理的运作逻辑十分必要。但是,从预定前提即制定法出发、非扩充性论证的演绎式三段论法律推理并不能为实现司法公正、实现法治社会提供实质性帮助,因为法官常常要在“无法可依”的情况下进行裁判,演绎式三段论法律推理也不能完全排除个性化、主观性因素对法官判断活动的影响。因此,加强司法程序制度建设,使当事人、社会通过适当的途径参与司法裁判活动以控制法官的裁量权、通过司法程序在诉讼过程中对司法裁判进行正当化论证就成为我国当前司法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侦查逻辑的研究对象是构建和评价侦查论证的原理、标准和规则.一个演绎侦查论证形式是有效的,是指该演绎侦查遵守所属类型演绎论证的所有相关论证规则.就侦查逻辑中的语用问题而言,语境、预设和隐涵是三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它们含义各不相同,但是都在理解语义、避免谬误、构建和评价论证、促进言语交流和理解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判决书充分说理需要两个条件:必要条件,即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的一套概念系统;充分条件,即根据这一套概念系统对判决主文所进行的论证。如果法官可以拿捏到这样的细节层面,就能够落实辩论主义下两造民事主体的自我责任法理,从而夯实判决结果的正当性。司法实践却表明,法官对法律概念与论证两方面贯彻不力,从而使说理不充分问题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疾。在司法改革的技术层面,不仅有必要对判决书样式做相应调整,更有必要通过司法解释要求法官运用说理性的法律概念与论证性的演绎思维。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论述了弱相关谬误在演绎论证,归纳论证及类比论证中的各种具体表现,指出了它们各自的谬误特征,并为克服或驳斥它们提供了相应的逻辑方法。  相似文献   

7.
汪习根 《理论前沿》2007,505(16):21-23
法治的中国特质之一在于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与依法治国的统一,而依法民主执政是这三者结合的基本方式。它不仅奠定了执政合法性的价值基础,也要求在法律上强化执政的法律渊源及其关系模式、确定权力的法定形式与法定程序。  相似文献   

8.
在法律推理中,直觉先于理性思维。直觉感受到的价值以及价值秩序构成了法律推理的前设和基础,理性思维的功能则在于对这些前设进行证实或证伪。价值以及价值秩序是一种现实存在,具有客观实在性和普遍性、一般性,因而能够成为法律推理和法律论证的基础。这个基础构成了法律权衡论证的道德根据,这个理论框架在法律实践中有助于实现法律正义。  相似文献   

9.
犯罪构成的运行不仅充斥着立法权与司法权的服从与反抗、制约与反制约的激烈交锋,也演绎着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对话与协商.立法权通过立法以犯罪构成为媒介来实现对司法权的限制,而犯罪构成的价值评价又赋予了司法权得以反抗和制约立法权的机会;权利要想制约权力,价值评价必须和事实评价独立进行,而且必须具有开放性,即具有不断吸纳各种阻却事由功能的价值层面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法律论证是指法官"根据法律进行论证"。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作为不同的法律规范,决定了法律论证具有不同的模式。法律规则是法律论证的直接理由;法律原则是对法律规则的说明和证立,可以作为法律论证的间接理由。简单案件与疑难案件的划分不过是原则之间力量对比关系的反映。法律论证必然包含原则论证,规则论证以原则论证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司法三段论基本思维模式表现为法律适用、事实认定和裁判结论。大前提是法律规范而不仅仅是逻辑命题,力图通过法律规范和法律事实建立通道,法律规范、法律事实、推理主体需要对众多法律理由进行权衡与抉择。需要对逻辑三段论进行重构,常处于一个由内部推理与外部推理织就的复杂网络中,由内部正当性证成与外部正当性前提构成,在法律规范与事实之间建立具体、有效的推导关系。  相似文献   

12.
普通逻辑三段论理论的教学内容有些繁琐、重复,不易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我们认为:三段论格的规则应当删除,三段论式的理论应限于了解。  相似文献   

13.
在苏力先生的“耕牛”案中,“搭伙”关系更可能是一种租赁关系的。司法三段论的小前提(即作为陈述的案件事实)形成的相对独立性,是法官裁判合理性的必要条件。在司法程序中,双方诉讼当事人的参与使得“作为辩论的案件事实”能够从一个无限庞杂的案件客观事实中剥离出来。法官应当穷尽“作为辩论的案件事实”的全部细节来进行法律评判,从而形成作为陈述的案件事实,而非援引法律规范从案件客观事实中将其捡拾。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对传统法律三段论在法律适用过程中作用的反思,一种围绕着类推思维为中心的法律发现模式逐渐获得了人们的普遍认同。借助于未完全理论化协议理论,孙斯坦将类推思维在法律发现当中的地位和作用上升到推进民主司法的高度,从而更有力地彰显了类推思维在当代司法实践当中的重要性。类推思维是一个迈向民主政治的法治社会应该努力倡导的一种法律思维和法律适用模式,捍卫法治需要我们认真地对待类推思维方法在法律发现当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对传统法律三段论在法律适用过程中作用的反思,一种围绕着类推解释为中心的法律发现模式逐渐地获得了人们的普遍认同。考夫曼的类型思维思想从哲学诠释学的视角倡导一种力图打破"事实与规范二分"的法律发现模式,并将类推的等置法律思维模式置于法律发现的核心地位。当然,考夫曼以"事物的本质"来建构其类型思维的逻辑基础,不可避免地受其先验客观价值论所支配,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6.
资本结构决策是企业融资决策的核心问题,它直接决定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及各种融资方式所占的比重,公司规模、盈利能力、资产结构、税收等内外因素都会对公司资本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规范之势,法条有尽,事情无穷。汉语法律表意系统内,时有规范而无事实指向,抑或时有事实而无规范指向。当事实有具体的规范指向时,司法裁判的过程区分为事实构建过程与依据三段论涵摄推理二个阶段,前者依据规范关系衡平当事双方权利义务,在证据规则引导下,遵循构成要件认定规范性基本事实,后者通过三段论逻辑路径的法律推理进行归摄及价值判断。法官在大前提与规范性基本事实间往返顾盼选择解决方案,给予个案正当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刑法意义上的涵摄是将生活事实涵盖于法律所描述的构成要件的过程,也是三段论中大前提与小前提互动的过程。刑法上的涵摄错误则是指行为人对自己所故意实施的行为事实并未发生认识错误,也知道可能有禁止自己行为的刑法法规存在,但对该法规之解释存在误解,认为其行为并非刑法所涵摄的行为。涵摄错误不是事实错误,不能阻却故意,但可能构成违法性认识错误,阻却行为人的责任。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涵摄错误主要包括对行为主体、对象、方式及性质的错误。  相似文献   

19.
对烟台市245位老年人生活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家庭决策出现了由"丈夫决定"的控制型权力模式向"夫妻共同协商"的平等型权力模式过渡的特点。2.老年夫妻关系的好坏主要受夫妻间交流状况、年龄段、婚姻状况、有无子女等因素的影响。3.老年女性比老年男性更易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对家庭事务分工持保守的认知,但对男权主义的决策模式已开始质疑。4.烟台市老年人对家庭事务的分工与决策在观念和行为上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