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关村科技园区是研究中国高新区发展史乃至科技产业史的关键性界标。与后来许多"先规划、后发展"的科技园区不同,它的成立是"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充分发展基础上"瓜熟蒂落"的产物。从1984年"中关村规划纲要"被"束之高阁"到1988年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批准建立,其间是具有鲜明市场行为特征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从理论到实践的日趋成熟。综观中关村科技园区创立史可以看出,它的建立虽然包含了学习美国硅谷等世界先进经验的成分,但主要还是体制改革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正>中关村科技园区顺义园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首都创新驱动发展前沿阵地、北京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承载地、顺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近年来,中关村科技园区顺义园党工委坚持以党建引领园区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抓经济,踔厉奋发开新局,打好党建引领“组合牌”,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关村高技术服务业重点领域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期间,在北京市组织实施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五年上台阶行动纲要>指导下,中关村高技术服务业不断加强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长,中关村高技术服务业还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园区应统筹安排、突出重点,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壮大经济实力为目的,对高技术服务业的重点发展领域进行选择,以期更好地指导中关村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贵林 《新视野》2005,(2):50-51
中关村科技园区已经走过了16年的风风雨雨,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和市场经济发展中,留下了清晰的足迹.从历史和发展角度看,中关村创新之路是"三个代表"的具体实践,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园区实践中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将指导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相似文献   

5.
2002年3月15日下午17时,记者如约来到中关村科技发展大厦A座六层会客室,采访了中关村科技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段永基总裁。段总裁是人们熟知的我国IT产业的知名人士,是中关村2001年十大优秀企业家之一。虽然已紧张工作了一天,可他依然精力充沛,毫无倦意。谈起“中关村科技”,他思路清晰,见地深邃,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关村科技公司的成立,是北京市委和市政府设计和实施“首都经济”战略目标———把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基地,使之成为首都经济“发动机”的整体战略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6.
陈述 《党建文汇》2004,(6):26-27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已经正式颁布实施了,这是从严治党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个条例是中国共产党成立近83年、在全国执政近55年来的第一部党内监督专门法规,也是马克恩主义政党诞生150多年来的第一部党内监督法规。它的起草,始终在全党高度关注、中央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进行。本文印证了条例的起草经过正是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条例的特点为我们深入学习条例理清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2019年3月1日,黑龙江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的《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这是黑龙江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中要求"营商环境不优问题采取法治方式来化解"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建设迈进了法治轨道。《条例》的颁布,将深入推动黑龙江省营商环境根本性改善和优化,为实现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北京市中关村中学,坐落于首都乃至全国科教智力和人才资源最为密集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是北京市最年轻的高中示范校。近年来,中关村中学党委以党建为引领,以"身边榜样"为抓手,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勇于创新,学校的优质、特色教育  相似文献   

9.
舰艇是浮动的国土。为便于领导指挥、通信联络和保守机密,每艘舰艇从诞生起就有它的编号和名称。我军的《海军舰艇命名条例》对海军舰艇命名作出  相似文献   

10.
傅首清 《前线》2009,(9):15-16
过去二十年,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取得辉煌成绩,个中重要原因是坚持不懈地实践科学发展观;未来十年,海淀园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肩负起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重要历史使命,做自主创新示范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11.
知识窗     
《前线》2000,(5)
民选街聘是我市为提高居委会干部素质采取的一项改革措施。街道办事处通过向社会招聘部分社区事业干部,作为居委会主任或副主任的推荐候选人,到居委会工作并依法参加选举,当选后由所在街道办事处与其签订聘用合同,纳人事业编制管理。社区事业干部从市、区机构改革中的分流人员、现任居委会成员、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待业人员以及在职人员中择优聘用。一路一城一园一网是指中关村科技园区1999年至2002年重点规划建设的项目。“一路”即贯穿东北与西北郊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一城”是指中关村西区高科技商贸中心和中关村…  相似文献   

12.
发展高新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新趋势,是中国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提高自身竞争力,争夺21世纪经济发展主导权和主动权的一次冲刺。科技园区担当着培育高新技术并使之形成产业优势的重任,因此将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科技园区,不仅对北京市,而且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它是中国新世纪发展的龙头。 一、中关村科技园区国际竞争力现状 借鉴现代国际竞争力理论,我们可从六个方面对科技园区竞争力进行系统的描述和分析,即创新能力、产业聚集、政府作用、基础设施、生活质量以…  相似文献   

13.
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条例》对信息是否公开,公开多少、怎么公开、什么时候公开进行了约定,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中央新近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工作原则,为各级党组织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制定了科学的制度、民主的方法、严密的程序、严格的纪律。《条例》通篇贯彻了科学、民主和法治的精神。一《条例》的科学精神,集中体现在紧紧抓住“选什么人,怎样选人”这个关键问题上,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为选贤任能确立了科学的制度。它的颁布和实施,表明我们党在建立和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标…  相似文献   

15.
孙力 《探索》2005,2(3):45-50
权力监督对法治的诉求越来越明显和强烈,实际上这源于现代政治文明质的规定性,是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必然要求。权力监督的实施,首先涉及到权力的理念问题。法治的诞生打开了终结绝对化权力的理念之门,意味着权力的运作要符合法律的要求,法律的规则迫使掌权者按既定的行为方式行事。权力监督有不同的实施方式,但对法治的诉求是它的基础和核心。从社会主义权力监督的“人民当家作主”这一价值取向上,可以更深刻地揭示它对法治的诉求。  相似文献   

16.
《党建》2017,(12)
正青岛市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工作,先后出台《青岛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青岛市轨道交通条例》等法律法规,将日常生活相关行为准则纳入法治轨道,有效探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实践相融的现实路径。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2016年,青岛市启动了《青岛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立法程序,2017年1月1日,《条例》正式施行。  相似文献   

17.
徐秀霞 《新长征》2008,(12):40-41
吉林的振兴发展既需要与生产经营发生联系的基础条件,即硬环境,也需要影响投资企业生存发展的外部因素,即软环境,如服务质量环境、优化政策环境、人文氛围环境、法治环境等。其中法治环境是所有软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境因素,它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李永亮 《奋斗》2023,(9):38-40
<正>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加快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建设,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到更加完善的阶段,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法治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全力打造公平公正法治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中共太原市委九届三次全会提出建设省城现代宜居城市的目标要求,为改变和优化省城人居环境描绘了美好蓝图。笔者认为现代宜居城市与法治环境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宜居城市建设涵盖了法治环境的内容,法治环境又为宜居城市提供了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因此,我们必须为宜居城市建设研究法,制定法,利用法,依法规划、依法治理、依法建设、依法推动,打造良好的宜居法治环境,为尽早实现宜居城市建设目标做出我们应有的、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法治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文章对法治环境建设应坚持的法律理念、核心要素、多样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法治环境建设应坚持市场经济法治观念、要以培育和保护市场竞争为核心的民商法和经济法"秩序"建设为重点以及法治环境建设应多样化等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