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互联网有利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与此同时,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创新也有利于产业互联网核心发展要素的形成,为产业互联网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因此,自由贸易试验区可通过集聚先进制造业弥补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技术短板、引导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创新和管理变革、利用互联网企业本身的数字技术和资源建立产业赋能平台等方式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产业互联网助推贵州千亿级产业发展。在推进千亿级产业发展时,要大力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先进技术支持的产业互联网研发与应用。随着互联网技术兴起,国内出现了很多关于互联网的词语,例如:消费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等。互联网概念早期应用于工业领域,随着扩展,有了产  相似文献   

3.
<正>信息安全产业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核心产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发展信息安全产业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发挥我省信息产业基础雄厚的比较优势,加快推进两化融合,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新的历史阶段凸显发展信息安全产业的重要性(一)互联网时代带来产业发展新机遇。自移动互联网出现以来,互联网引起了经济社会几乎所有领域的深刻变革,提供了一条高技术、高效率、高附加值却几乎不  相似文献   

4.
十八届五中全会面世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把"互联网+"列入"十三五"规划产业的发展主线,并成为当前新的投资主题和热点。达州地处深丘,交通方便,农产品丰富,互联网基础较好的优势,应把"互联网+"发展纳入我市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重点,利用互联网打造美丽达州,带动产业升级转型,实现互联网兴市战略。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随着"互联网+"理念的逐步渗透,互联网作为社会发展最基础性生产力的作用日渐凸显,相继涌现出一批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IP热""VR热""直播热""网红热"等产业现象,彰显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产业格局正在形成,互联网文化产业对社会发展的驱动效应日渐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实施"互联网+"行动的主战场,振兴实体经济重在做大做强制造业,深入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有利于加快新旧动能转化,促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当前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互联网的崛起、数字经济产业集聚的加快以及政策支撑体系建设的跟进使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面临有利的发展环境,未来要从统筹"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总体战略布局、加快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加快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等几方面推进融合进程。  相似文献   

7.
网络经济的形成及发展是以网络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为标志的,而网络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是信息产业和互联网发展的必然结果。网络经济正对传统的经济理论、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经济结构、经济全球化、全球资源分配等一系列问题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对此,我们必须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8.
李少波 《当代贵州》2020,(19):79-79
C2M模式产销协同电商平台砍掉中间环节,帮助农产品打通销路,有效帮助农户解决品牌建设、增产增收、产销协同等问题,达到农民和消费者双赢,助力脱贫攻坚。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互联网服务主要集中在消费互联网上,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正在经历从流量为王到数据为尊、从人为单位到物为主体、从线上经济到虚实结合的重要转变。在消费互联网阶段,无论是电脑还是智能手机,服务主体都是以人为单位,而产业互联网阶段在物联网、5G等技术的突破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主的社会运行模式已逐渐盛行在各个领域。而"互联网+政务"就是该模式在政府治理方面的重要实践。随着成都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成都的支柱性产业,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这为成都市"互联网+政务"的开展和运行提供了有效契机。因此,在全面归纳和总结成都市"互联网+政务"现实情况的基础之上,分析并厘清"互联网+政务"建设和运行的现实困境,对于构建成都市"互联网+政务"建设和运行的法律保障机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加快推进互联网与数字出版产业融合发展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出版强国"目标的必然选择,是满足群众文化消费需求的必由之路。当前,缺乏整体规划、创新性可持续商业模式欠缺、复合型专业人才供求矛盾突出等制约数字出版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因素依然存在。因此,为了推进互联网与数字出版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融合发展环境;推动商业模式创新,拓展融合发展思路;持续注重内容建设,夯实融合发展基础;完善数字版权保护法规,加大数字侵权惩治力度;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