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县(市)级领导干部实行易地任职,互相交流,已是干部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收效良好。但是,在“交流”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即被群众称之为“干部走读”的现象:“上任不带妻,秋冬不备衣,一周一来回,想想也不易。”有的地方“走读”现象已发展到了较为严重的地步,“走读干部住一楼,周一  相似文献   

2.
实言 《瞭望》1984,(23)
读了《瞭望》周刊十六期发表的《干部专修科非“镀金”之地》后,不由想起某省委党校攀办的“特殊干部专修科”来。  相似文献   

3.
政治学习是加强干部理论教育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四有”职工队伍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集中学习,向干部、职工正面灌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进行形势和任务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方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曾经收到过显著的效呆。但由于过去采用的学习方法比较简单,多以“一人读(文件、报纸、杂志),众人听”为主要形式,已不太适应当代干部和职工纷繁复杂的思想心态和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方式。因此,必须对政治学习方…  相似文献   

4.
干部“带病提拔”现象的产生,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干部提拔前已“染病”。二是在“染病”的前提下,组织上失察失误。因此,防止干部“带病提拔”,首要的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使干部不愿、不能、不敢违法违纪,保持整个干部队伍的纯洁性,这是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釜底抽薪”之策。同时必须通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从干部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人手,把监督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切实解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识人不准、用人不当、责任追究不到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时下,一些地方在选任干部的“试用期”上,只是走走过场、摆摆样子,部分人存在着“试用期制度可有可无”的错误认识,加之在实际操作中存有难度,干部试用期制度甚至成为一个“空转”的程序。实行干部试用期制,是干部任用考核的延续,是更加公开、透明、长久的“任前公示”。要通过建立健全一套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体系,防止试用程序“空转”,切实加强对新提任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6.
阅读的重量     
铁凝 《学理论》2008,(5):85-87
一般来说,阅读是和文字相关联的。虽然,人们有时也会把欣赏一幅好画说成“读画”。用在这里的“读”,强调的是欣赏的深度了,就此也微妙地点出了看画与读画间的差异。但是,在网络时代,在网页挤占书页、读“屏”多于读书、纸和笔逊位于光和电、机器的规则代替着汉字的规范、数字的操作颠覆了铅字的权威、“输入”代替着书写的潮流中,在“拇指文化”无限深入人群的今天,在消费的欲望热烈拥抱大众的背景下,“读”和“看”的界限似乎日渐模糊起来。  相似文献   

7.
据报道,某镇有一批“傻”干部,他们自己掏钱为群众办事,贴路费招商引资。读了这则报道,我在感动之余,不禁生出一些忧愁。为民办事也好,招商引资也罢,  相似文献   

8.
随着干部制度改革的深 入,许多年轻干部 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刚出校门就入“仕途”,有的得天时地利,轻云直上。过快的升迁速度、高高在上的地位和一帆风顺的处境,使他们踌 躇满志,以致有些人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轻视或放弃了学习。在业余自修中,有的人看似学习热情高涨,专科读了读本科,本科读后考“研”,实质上,他们看重的是文凭这块“敲门砖”,并不想扎扎实实地学点东西。在党校调训,学习成了“镀金”,成了休整期。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结果学友越来越多,学业却未见有多少长进。在平时,学习更是难入正席。眼睛…  相似文献   

9.
有些领导把政令不畅归咎于一些“不好说话”的干部,对言不听、计不从的干部冠之以“不好说话”,借口“不换思想则换人”,动不动进行组织处理,结果贻害无穷。何谓“不好说话”的干部,笔者认为有正反两种之分:一种是不卑不亢,不屈不挠,不循私情,严格按原则办事,对某些领导来说,这是“不好说话”的干部;另一种是不听党的话,专听某些领导的话,只唯上,不唯实,办事看来头,说话见风头,对上唯唯诺诺,对下颐指气使。对某些领导来说,这是“好说话”的干部,其实,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好说话的干部。因此,对“不好说话”的干部要…  相似文献   

10.
张国庆 《求知》2014,(1):26-27
当前。广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坚定性,增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和坚决反对“四风”的自觉性。增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责任感极为必要。本文重点从加深对党的群众路线的把握、加强推动重点工作和发挥领导带头作用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1.
孙安平 《党政论坛》2010,(21):54-54
近几年,“空降”干部(即从上级机关下派干部到下级担任领导职务的)作为一种干部交流方式,在培养锻炼干部、改善领导班子结构、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防范用人不正之胍等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但由此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是:有的地方“空降”干部过度,  相似文献   

12.
黎安 《各界》2013,(4):1-1
朱家骅(1893—1963)是位奇人,奇就奇在他拥有常人少有的复杂人生。读张昌华先生《一言难尽朱家骅》一文,大抵可以概览朱家骅亦官亦儒的多彩人生。他是“反革命”,曾担任国民党中统“头子”,被中共列为国民党战犯,位列第二十。他亦曾“革命”,民国初年带领“中国敢死团”响应辛亥革命,声援“五卅”惨案后的北京学生运动。  相似文献   

13.
台州市是市场经济的先发地 区,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干 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面临着繁重的任务。近几年来,台州市积极探索干部制度改革,以把好“三关”为重点,注意加强制度的系统配套,对干部实行监督工作的全程化管理监督。 任前:把好“入口关”,选好干部,变“少数人选人”为“多数人选人”。 一个领导干部犯错误的原因固然复杂,但自身素质不高仍是一个重要原因。为保证干部应有的素质,台州市把“关口”前移,把好干部任前的“入口关”。为力求选准选好干部,变“少数人选人”为“多数人选人”──即走群众路线,让群众参与干部…  相似文献   

14.
“党管干部”是干部工作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党的干部队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管干部”的内涵得到了极大丰富。“党管干部”是一个动态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涵盖的内容和标准也是不同的。在计划经济年代,“党管干部”是靠干部高度的“党叫干啥就干啥”的自觉性来实现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15.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江苏省滨海县实行“民主弹劾干部制”,规定县人大代表或党员代表等,可以联名弹劾本单位内不称职的领导干部,弹劾议案经代表表决形成决定后,被弹劾人将被解职,3年内不得担任同一职务。这样就使得普通党员、群众和一般干部,都有对工作不称职领导干部进行弹劾的权利。读之,不禁让人产生诸多联想。  相似文献   

16.
干部教育是一个以思想政治理论为基础,党性修养为主线,培养干部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能力的综合性的终身教育。在新形势下,如何让干部教育进一步走上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已成为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在干部教育工作制度创新,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干部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一、在干部教育内容上推行“主题稳定渐变式”。干部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翻版,而是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大教育,必须牢固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特别是要牢固树立“与时俱…  相似文献   

17.
干部考察不仅是组织部门的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基础性工作,而且是保证干部工作达到“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但从目前干部考察的工作实践来看,由于受到主、客体和外来因素的制约和干扰,干部考察往往不能反映干部的本来面貌和工作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考察失真”,这样就直接导致了一些甚至为数不少的的干部带“病”上岗。探索建立一种真实、可靠、科学的考察方法和干部识别评价体系,是当前干部考察工作的难点问题。本文拟就如何强化对干部考察工作的“质检”与优化干部考察的操作过程,谈谈推进干部考察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的一些基本构想和思路。随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和干部工作民主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优化考察主体,改进考  相似文献   

18.
瞭望信箱     
《瞭望》1984,(26)
读了《瞭望》周刊第十六期《干部专修科非“镀金”之地》一文后,颇有同感。文中所谈现象,绝非个别,兹举我所见二端,以兹证明。譬如,东北某省省委党校举办的干部专修科,明文规定,只要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便可以报考;学习三年,即获得大专学历。该校招收的学员,文化程度普遍很低。据任课教师反映,有的学员连“词组”和“句子成分”这类概  相似文献   

19.
张顺  李春 《瞭望》2001,(15)
近来,在基层干部监督工作中发现,一些干部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但对周围关系较为密切的同志存在的问题却置若罔闻:召开民主生活会时不能开诚布公地进行批评;组织上了解干部廉政建设方面的情况总是想办法替他人“捂盖子”,甚至有的干部违法乱纪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一些干部仍然极力为其开脱。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一条重要理由是:领导之间,朋友一场,总是要讲点“义气”。 这些人所讲的“义气”,并不是所谓的“朋友义气”,“追其根源, 实质上是封建社会的“江湖义气”的残渣。这种“义气”对党的建设具有十分严重的危害性。其一,“…  相似文献   

20.
班组学习起源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在“四清”期间逐步固定下来,“文革”中形成“天天读”,以后逐步降温;到一九七八年前后改为每周一次。“一人读,众人听,读过以后谈谈心”。二十多年来,这种学习形式基本上没有改变。班组学习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但是目前难以维持。行政干部担心占用生产时间不希望学,班组长担心组织不起来不想学,职工觉得索然无味不愿学。即使学习,也收效甚微,往往流于形式,以致一些班组长把班组学习视为包袱。班组学习应与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改革和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