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流 《瞭望》1993,(18)
1941年春,博古调任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社长,邀丁玲主编副刊。他对丁玲说:“副刊决不是报屁股,决不是甜点心。每篇文章都要起一定的作用,占一定的地位。”(见《丁玲文集》卷五) 博古对报纸选载文艺作品,有  相似文献   

2.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办出报刊的党派特色是相互关连的问题,但有主次轻重之分。办出特色,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的,它一方面是根据新闻事业的自身规律与报刊自身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可以这样表述:能坚持而缺少“特色”的报纸,还不失为一张报纸,有“特色”而未能“坚持”的报纸,肯定是一张坏报。  相似文献   

3.
我是从报上知道这件事 的:6月22日清晨,身着 制服的南京市容队员没收了三四十家报摊上正在出售的“快报”和“桥报”,有的队员抢了报纸就撕,有的队员警告摊主:“再敢卖快报、桥报,有一张没收一张。”其理由是“整顿报摊占道经营”。但报上却写道:“巧的是,这两家报纸最近连续报道了个别市容队员粗暴执法的行为。”报纸还列举了22篇批评报道的篇目和刊出日期。对此,该市市委副书记汪正生迅速指示:这超越了市容执法的权限,必须纠正。 记得1988年3月,甘肃省武威市也曾发生过“收报事件”。因《武威报》发表了该市人大代…  相似文献   

4.
有一家报纸的副刊编辑,牛年来京约稿,召集几位作者小聚,并要求写几个字。一文友说:“牛年咱也不能免俗,我且以牛为喻,出个上联,哪位来对个下联?”于是七嘴八舌凑出了下面一副楹联: “孺子牛,开荒牛,大蟒牛,老黄牛——牛年要有牛劲; 中国人,外国人,经济人,文化人——人间须讲人情。”  相似文献   

5.
“针眼儿风波”近年来各报纷纷扩版,副刊和周末版增多。很多作家,包括我在内经常被编辑追着给这些副刊和周末版写一些小文章,过去叫报屁股文章。写这些文章的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女作家。这些文章中有写喝酒的,有  相似文献   

6.
民进有一张办给孩子们的报纸——《少年智力开发报》。在每一期报纸的报头下面,“民进河北省委主办”几个黑体字赫然在目。十几年来,这张报纸得到了民进各级组织的爱护、支持和帮助。民进中央各位领导给予热情的关怀和鼓励。冰心名誉主席曾为本报题写报头,并为我们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民进有这样一张《少年智力开发报》,我作为一名民进会员,感到非常自豪。”雷洁琼主席、楚庄副主席、冯骥才副主席等曾为本报题词;叶至善副主席曾两次撰文对本报工作予以称赞;梅向明副主席、张怀西副主席等都曾亲临报社指导工作。十几年来,本报在民进河北省委的领导下,与民进各地方组织(江苏、江西、黑龙江、广西、山东、浙江、山西省委等)密切合作,组织了不少好稿件,成功地策划  相似文献   

7.
永远的丁丁     
《丁丁历险记》的作者埃尔热本名乔治·雷米,1907年生在布鲁塞尔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埃尔热在布鲁塞尔上完中学后.进了一家保守的天主教会报纸——《20世纪报》。老板诺尔贝尔·瓦菜神父正好在筹办一份专给青少年看的副刊《小20世纪报》,他把创刊的事情交给了21岁的埃尔热。  相似文献   

8.
一天到晚开不完的会议做不完的事,哪有时间读报纸!这是有些基层干部对“你平时是否读报”这个问题的回答。 因此笔者又有一问:你连报纸  相似文献   

9.
我们湖南,原来有一份《湖南农村报》,贴近乡土,亲和农民,受不少“泥腿子”朋友的喜爱。但不知何故,这份报纸变成了《家庭导报》,立足都市求发展去了。当地农民青睐的另一份报纸《湖南科技报》,改版推出的“生活版”,亦掉头瞄准城市读者群。难怪今年报刊征订时,有农民上邮局订报竟无从选择,连声慨叹:咱农民只剩半份报了。 农民这话掺杂些许埋怨情绪,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面向农村的报纸虽不是很多,但肯定不止“半份”,加上一些报刊的涉农报道、涉农栏目、涉农版面,至少,农村算不上被报纸“遗忘的角落”。然而,眼下一些报业…  相似文献   

10.
亢振洲 《民主》2008,(5):46-46
北京晚报迎来了创刊50周年.庆典声势很大,又是在首都博物馆搞社史展览。又是发特刊.著名的“五色土”副刊更是发了不少资深作者、铁杆读者的纪念回顾文章。这些都无可厚非。社庆么,哪家报纸都掌握着一定的舆论资源,谁不是尽量说自己好,能发它不好的文章吗?  相似文献   

11.
在哈尔滨,从报坛步入文坛 1932年2月5日,日军占领哈尔滨。萧军和朋友方未艾住在一家小旅店。萧军写了一篇《暴风雨中的葩蕾》,揭露日军占领沈阳的暴行,投给了哈尔滨《国民日报》发表出来。之后,他和朋友又写了几篇文章,陆续在《东三省商报》、《国际协报》发表。萧军受《国际协报》副刊主编裴馨园的邀请,协助编辑副刊。  相似文献   

12.
一、集团化:世界报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报业集团(简称报团),一般是指19世纪末以来,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因竞争和垄断的不断加剧,由一个资本家或董事会联合一些报刊、电台、电视台所组成的集团。从世界上第一家报业集团于1889年在美国诞生至今,报业集团化趋势早已蔓延所有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市场经济国家,任何一张有影响的大报,无一例外地都为报业集团所有。应该说,现代报业集团的产生和发展,既是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一方面,报业进入自由发展的“大众化报纸”阶段以后,报纸成为盈利…  相似文献   

13.
瞭望哨     
《瞭望》1985,(23)
旅客出远门,往往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看报纸也不方便,可谓闭目塞听,不知时事。尤其是坐守车站,静候车辆的时候,闲得无聊,憋得发慌。倘若寻觅到一张报纸——那怕是陈年旧报,也会从头看到尾,津津乐道。然而,这种不算过侈的愿望在许多时候却无法满足,不免使人感到遗憾! 笔者到过不少地方,几乎没有发现哪一家车站设有阅报栏。问一些服务人员为何不替顾客想  相似文献   

14.
怀浚县     
离开河南浚县36年多了,但遇见报上有浚县的消息总要多看一遍,不过,大概因为这个县小,也还不富,很少上报纸的机会。那天在《检察日报》的头版上,看到记者王子瑞摄的一张照片,照的是乡村墙上斗大字的标语:“依法上访保护,缠访闹访、越级上访严惩!”下署“屯子村宣”。看照片下面说明,才知道此村属于河南浚县,我一气把报纸扔进废纸篓了(冷静下来,觉得迁怒于报纸是没道  相似文献   

15.
最近到一所中学调查,找了几个高中学生聊天。我问他们:“常看报纸吗?”回答说:“看一点。”“看什么报?”“电视报。”我又问道:“知道最近豫西大旱,庄稼枯死,人畜饮水艰难,每人一天只配给2公斤水吗?”学生们瞪着双眼,  相似文献   

16.
1961年,周总理出访归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机场迎接他。第二天,周总理看到一张报纸上刊载他回京的消息上有“周恩来总理神采奕奕地走下飞机”时,不由得紧皱眉头。指着报纸对值班秘书说:“你打个电话,问一下这条新闻是谁写的,叫他马上到我这儿来一下。”那位记者很快赶到西花厅。周总理放下手中工作,又拿起那张报纸说:“我们现在国家遭难,人民受苦,我周恩来凭什么还‘神采奕奕’?”那位记者知道错了,只好向总理检讨。同时也汇报说,他当时写这则新闻时只考虑了国际方面的情况,没有考虑国内方面的因素,因此出了差错。周恩来略一…  相似文献   

17.
在我的陋室中,挂有一副朋友送的清人郑板桥书的拓片,这张拓片正文写着“难得糊涂”四个大字,四个大字的下面还有几行小字:“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富报也。”每有朋友到家中来做客,都要议论一番这几个字,见仁见智,有的说这几个字有特点,有的说寓意深刻,有的说这几个字含义太消沉……总之,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观察角度。在近  相似文献   

18.
1992年1月1日,对于《文汇报》这张“立足上海、面向全国”的综合性日报来说,是个重要日子。从这一天起,它扩大版面,由原来的每天出4个版一大张,改为每天出8个版两大张。 翻开这份扩版后的报纸,人们不难发现,它的一至四版全为新闻  相似文献   

19.
近日去机关办事,发现了一种时尚语言,叫做“没办法”.稍微复杂一点的事情,有的机关同志就会摆出一副涉世不浅、造诣颇深的神态,两手一摊:“对不起,没办法”.在他们面前,任你千般耿直、一腔热血,不生出“没当家不知柴米贵”的惭愧,也会不由自主地附几句“当官难”的感叹.但是,“没办法”的事见得多了,就难免产生质疑:坐吃俸禄的“和尚”们,咋就只会念让人丧气的“没办法”经呢?  相似文献   

20.
也许是因为孤陋寡闻的缘故吧?当我两年前来到世界音乐之维也纳时,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这个音乐名城辉煌的大歌剧院,也不是那雄伟壮丽的皇宫,更不是那鳞次栉比的“哥特”和“巴罗克”式教堂以及那斐声世界的蓝色多瑙河。 我的“新大陆”是那些在十字路口,车站以及闹市区兜售报纸的成人“报童“。他们身着红、黄相间的报服,胸前挂着报袋,年龄二十——四十岁不等。举目望去,近则十米,远则百米,红黄相间的彩服遍及大街小巷,同维也纳的绿树灰墙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