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烛邹三罪     
[原文]景公好弋(音 yi,打鸟,捕鸟),使烛邹(人名)主(管)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  相似文献   

2.
王立常 《民主》2006,(12):39-39
读《三国演义》,人们都会为刘关张的悲剧而痛心疾首。刘备、关羽、张飞,为了匡扶汉室而桃园结义,立誓生死相共,共谋大计。刘备仁义贤德,怀有大志,又是汉室后裔;关羽、张飞都是具有万夫不挡之勇的猛将,后来又有号称“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的诸葛亮和庞统的辅佐,周围还凝聚了一大批如赵云、马超、黄忠、孙乾、糜竺等有本事的武将谋臣。这样的一个领导班子,应当说是组合理想,战斗力很强,很有希望的。但这样的班子最后却成不了大业,还导致三国中蜀国先亡的后果,岂不令人深思?其实,蜀国的早亡是必然的,除了天时、地利等因素外,主要败在…  相似文献   

3.
公务员姓“公”,理所当然,天经地义.深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中山先生当年提出“天下为公”,一时天下响应,兵强马壮.共产党是人民的执政党,共产党领导下的公务员在“公”字的含金量上更应百分百.  相似文献   

4.
讲文明     
《易·乾》:“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孔颖达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今人将它译为阳气出现在地面,天下文采光明。可见,“阳气”与“文明”是分不开的。一个社会如果缺乏阳刚正气,那必然会产生阴毒邪气。邪恶之气一生,人们就会起邪念、走邪路、搞邪门歪道,这么一来,文明就会化为乌有。作家浩然,厂家请他在电视上说一句广告词就给他100万元,他却“甘愿一辈子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卖官之制和官员私下卖官之风,古已有之,两者的差别,前者是制度性的,而后者是非制度性的,但在不少场合,却又没有什么差别可言。在夏商周三代,官爵世袭,不成其为商品,故没有出现卖官之可能。对《管子》一书,一般认为非春秋时管仲所作,而是战国时的作品。其《八观》篇说:"上卖官爵,十年而亡。"大约是指卖官造成政治腐败,因而导致亡国。《韩非子·八奸》说:"故财利多者买官以为贵,有左右之交者请谒以成重。"  相似文献   

6.
关于“清官政治诉求”的核心,目前学界并无定论。大致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是“忠君”,一种认为是“逆君”。“忠君说”认为“清官政治诉求”虽然是一个“孝亲-忠君-爱民”三位一体的结构,但其核心仍然是“忠君”;“逆君说”则认为“清官政治诉求”的核心是在君之上安置一个“理”,这个“理”是逆君的,而不是顺君的。牺牲一切现实利益,以致以牺牲生命来捍卫此“理”,捍卫此“道统”,正是“清官”的本义所在,正是“清官政治诉求”之根本落脚点。在此意义上说,“清官”在中国政治“天-君-民”的三极循环中,正是“天”一极的代表与象征。本文认同“逆君说”,并扼要分析了“清官政治诉求”在中国长盛不衰的原因及其现实基础与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7.
反间计     
有人说,春秋不义战.实际上,鲁哀公获麟前,至少还比较讲究名义.诸侯出战,要么代周天子征伐不君,要么代周天子讨伐不臣.除了义外,还讲究信.大国有大国的风度,小国有小国的家法.之后,刑名法术之学、鬼谷子之说大行,诸侯间战争少有正义、信义可言.至若秦、楚问鼎于周,孟子所谓大道不行.战争好比游戏,游戏需要规则,《孙子兵法》应运而生.孙子日:“兵者诡道也”,可以“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孙武《孙子兵法》)“亲而离之”,指反间计而言.反间计是一种阴谋,名声虽不好听,却屡屡被人运用,也屡屡运用成功.  相似文献   

8.
听谁的好?     
齐宣王问孟子:“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殷纣,真有这回事吗?”孟子说:“古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做臣子的弑君,行吗?”“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这类人我们都叫他做独夫。我只听说周武王诛杀了独  相似文献   

9.
卫君论臣     
【原文】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音 Yuè,断足之刑)。弥子瑕母病,人闻,有夜告弥子,弥子矫(擅称君命)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战!为母之故,忘其犯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啗君。君曰:“爱我战!忘其口味以啗寡人。”及弥子色衰爱驰,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啗我以余  相似文献   

10.
马立诚 《各界》2010,(10):42-45
从仁宗时代的“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到徽、钦二帝的“靖康耻,犹未雪”,北宋王朝由盛而亡,只经历了短短100年时间。而这份亡国的罪状书,很久以来,都由王安石一个人背负着。  相似文献   

11.
赌博之害,祸国败家,世人皆知。 禁赌之难,不唯难在其集犯罪与娱乐于一体,有极大的诱惑力;尤难在官员参赌聚赌,有极大的影响力。故历代统治者大都在禁止民间赌博的同时,对惩治官员赌博采取更为严厉的态度。 春秋战国时期。赛马、斗鸡、六博等赌博活动盛极一时,孔子斥之为:“兼行恶道”,违礼悖义,孟子更把它列为“五不孝”之一,予以抨击。齐国大政治家管仲变法图强,告诫齐桓公要以耽于享乐和赌博而导致覆灭的亡国之君为鉴戒,并把禁赌、尤其是禁官赌,作为整饬内政和吏治的一项强国之策,终使齐国称霸中原,一匡天下。 唐玄宗李隆基在其当政后期,安于享乐,迷恋赌  相似文献   

12.
公务员姓“公”,理所当然,天经地义。深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中山先生当年提出“天下为公”,一时天下响应,兵强马壮。共产党是人民的执政党,共产党领导下的公务员在“公”字的含金量上更应百分百。  相似文献   

13.
[原文]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緼请火于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  相似文献   

14.
古之帝王,临御万民,富有四海,为天下主,统治百姓,是其核心。洪武九年,朱元璋在总结了以往的治民经验时明确提出了君臣吏三者关系的观点:“自古天下之治乱,在于君臣能不能驭耳,君能驭臣以礼法,臣能驭吏以体上,故治由此始。若君不能  相似文献   

15.
大家都很熟悉毛主席1945年在延安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谈话时,黄老先生提出的纵观历朝历代很难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政周率”。大概很少有人了解在我国古代还有人提出过著名的“官周率”,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魏公子牟总结出来的。说的是魏公子牟东行,穰侯送子日:“先生将去冉之山东矣,独无一言以教冉呼?”魏公子牟日:“微君言之,牟几忘语君。君知否官不与势期而势自至呼?势不与富期而富自至呼?富不与贵期而贵自至呼?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呼?骄不与罪期而罪自至呼?罪不与死期而死自至呼?”他总结出了一套由官—权—势—富—贵…  相似文献   

16.
国学赏析     
《侨园》2020,(7)
正【老子·第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翻译】:重是轻的根基,静是躁的主人。所以君子每天出行时都带着辎重。虽有荣华壮观,他却安然超脱。然而有的大国君主,只重自身,轻慢天下,以致灭亡。轻浮就会失根,骄躁就会失控。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基本内涵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种涵义:一是民为邦本。《尚书》中曰:“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其意是说人民是国家的本体,人民稳定了,国家才能安宁。孟子总结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二是民贵君轻。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见解。荀子进而以舟水相比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三是安民利民。西周初期,周公采取“崇德,尚礼,利民为本”的治国方略,实行“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左传》昭公26 年)。孔子效法周公,也提出“足食、足兵…  相似文献   

18.
《瞭望》2006,(9)
“不先审天下之势而欲应天下之务,难矣。”执政党之所以能够正确地引领人民“应天下之务”,就在于能够清醒地“审天下之势”。当今“天下”到底是怎样一个“势”,本刊2005年48 期《辩证把握发展的十个特征》一文,已有论述。进一步深入认识这个“势”,增强领导干部辩证把握形势的能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领会党中央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部署,更加主动地“应天下之务”。  相似文献   

19.
中华"治道"之核心,是"礼治".而"礼治"并非一种单独"治道",它只是"天治"、"君治"、"民治"三种"治道"之循环.三种"治道"循环相济相生、相制相克,就是所谓"礼治".三种"治道"之循环,由六大核心理念支撑:天下主义、和而不同、广土众民、兴灭断绝、执两用中、返本开新.其中"天下主义"与"和而不同"偏向"天治"一方面;"广土众民"与"兴灭断绝"偏向"君治"一方面;"执两用中"与"返本开新"偏向"民治"一方面."天下主义"对治"民族-国家主义","和而不同"对治"同而不和","广土众民"对治"小国寡民","兴灭继绝"对治"殖民主义","执两用中"对治"单边主义","返本开新"对治"弱肉强食".前六大理念,共同指向"王道";后六大理念,共同指向"霸道"."民族文化"之复兴,本质上应该是"民族核心理念"之复兴、古老"王道"之复兴.  相似文献   

20.
岑燮钧 《各界》2014,(6):53-54
大宋国的老百姓都替皇帝着急。皇帝你再这样闹下去,一旦沦为亡国之君,会有好果子吃吗?可是,赵佶一点也不着急,该踢足球还是踢足球,该画画还是画画,管他前有狼后有虎,该玩还得玩。大不了让儿子做皇帝,自己做太上皇,岂不更惬意?等到金人逼近,他果然撂挑子,做他的太上皇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