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议互相监督陈荣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共产党通力合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要不要民主党派存在,还要不要发挥他们的作用?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作了回答,他说:"究竟是...  相似文献   

2.
互相监督与民主监督中共中央统战部游洛屏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前夕,我们党提“互相监督”的思想,到新时期,“互相监督”发展为“民主监督”。但并不是说新时期互相监督就不存在了,就没有意义了。互相监督仍然是存在的,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互相监督与民主监督...  相似文献   

3.
正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其中精辟地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同年9月,在中共八大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以正式决议的形式确立了下来。这之后,各民主党派积极履行参政党各项重要职能,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也更加亲密,同心协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推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关于共产党处理同各民主党派相互关系的重要思想,今天,我们重新学习并认真坚持毛泽东这一思想理论,对于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在民主监督中的作用,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的性质、作用和意义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互相监督是“十六字方针”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始终遵循着这一原则,不断推进多党合作的顺利前进,使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更加密切。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的性质是:互相实行民主监督,这种监督既不是法律监督,也不是行政监督和一般的社会监督,而是政党之间通过民主的方式实行监督,即参政党通过民主的渠道向执政党提出批评、意见、建议,实行民…  相似文献   

6.
重视党委内部的互相监督,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和必须不断探索解决的问题。在此谈三点粗浅看法。一、党委内部互相监督的地位和作用恩格斯早就指出:“看来大国的任何工人政党,只有在内部斗争中才能发展起来,这是符合一般辩证发展规律的”。“无产阶级的发展,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在内部斗争中实现的”。(《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4卷432页、434页)。毛泽东同志把在党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写了《反对自由主义》的著名论文。邓小平同志尤其重视党委内部…  相似文献   

7.
李东明 《政策》2005,(12):36-37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是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互相监督既是这一方针 的重要内容,也是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基本条 件。多党合作中的互相监督是政党之间高层次的政治 监督,是以提意见、作批评为基本形式的非权力性监 督。处理好这一关系,对于我国多党合作的长期存在 和发展,增强我国政党制度的生机与活力,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的公开发表,标志着中共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经过40年风风雨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标志着中共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又有了新的涵义。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历史,标志着中共党內和中国社会民主建设的不同进程。由于中共一直是国内的执政党,所以它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是党内民主和国家民主的晴雨表。什么时候中共与民主党派合作得好,  相似文献   

9.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是首次提到"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同年9月15日,刘少奇同志在中共八大上作政治报告时指出,"在今后,我们认为应当采取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简称八字方针)。50年过去了,当人们再一次重温这个方针的时候,都会感到这是一个正确的方针,是一个意义深远的方针。新中国成立初期,曾有一些同志认为民主革命已完成,民主党派的使命就完成了,因此,民主党派也就没有必要再继续存在下去了。针对党内有人认为"民主党派是一根头发的功劳,可有可无",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四个关系看,“互相监督”即包括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监督,又包括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监督。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监督,现阶段主要体现在对民主党派政治上的引导和自身建设上给予支持这两个方面,其目的是要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保证民主党派具备基本的政党功能和参政实力,使参政党有能力同中国共产党一道,在不同的角色定位中,共同完成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江泽民同志用“一脉相承”一词科学地揭示出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内在的密不可分的承袭关系。其意就在于郑重说明: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那种把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做法是错误的。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至少可从以下几方面来…  相似文献   

12.
谈“谈心”     
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加快,相互之间沟通的愿望也随之增强。作为领导干部适时地与下属、同事谈心,既是提高领导艺术和工作效力的基本方法,也是创建和谐型机关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谈“唯一”     
关于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早已越出理论界,在全国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广泛地展开。在讨论中,有曲同志提出,我们并不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但为什么一定要加上“唯一”二字,强调它是“唯一”的标准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有“唯一”的提法吗?强调“唯一”,是否会把实践标准绝对化?是否会贬低马列主义、  相似文献   

14.
“异读”谈     
读书是件幸事、福事。毕竟,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但现在的问题是,知识爆炸书太多,工作繁忙时间少。如何在这种多与少的矛盾中去读书,当然有个选择问题。异而读书值得一试。这里说的异读,就是指因书而异,区别对待,不用同样时间与精力读不同的书。  相似文献   

15.
谈“淡泊”     
谈“淡泊”王家壁“淡泊”一词古已有之,有“淡泊”思想者古代也不乏其人。当今社会充满竞争,“淡泊”已从某些人的头脑里清除。只知尔虞我诈、四处钻营保乌纱,吃拿卡要、敲诈勒索捞大钱,还美其名曰“现代意识”、这些人认为埋头本职工作,实干真干者是迂腐的书呆子,...  相似文献   

16.
谈“啸”     
啸,《说文》曰:“吹声也。”《诗·召南》郑笺:“蹙口而出声也。”古人爱用啸声来表达悲愤哀伤的感情,《楚辞》里就有“临深水而长啸”的句子,《诗经》中也有“其啸也歌”。这在开始大约也和悲哀而叹息是一样的。所以《楚辞》里同时更多的是叹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抽思》);“思故旧以想象兮,长太息以掩涕”(《远游》)等等。历史上真正啸声大作,并把它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艺术创造活动的,是魏晋时代。曹植“太息终长夜,悲啸入青云”(《杂诗》);嵇康“永啸长吟,颐性养寿”(《悲愤诗》);潘岳“长啸归东山,拥耒耨时苗”(《洛阳县作》);左思“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咏史》);陆机“隆想弥年月,长啸入飞飚”(擬古诗》)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归  相似文献   

17.
谈“心”     
心,有多种多样。从好的方面讲,就有热心、细心、虚心、精心、耐心、诚心等等。要做一个好的政治教师,当然就要讲这样的“好心”了。先要“热心”。要热心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把全部心劲用在教学工作上。这是搞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次要“细心”。有助或有关教学工作的情况,资料等等,都要细心体察、该记的记、该问的问,该管的  相似文献   

18.
谈“争”     
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常常离不开争取,离不开努力。但是,争不争、争什么、怎么争,不是小问题。争取的方法、努力的方向,对人们的理想、信念、行为方式、工作态度和生活情趣有着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人人都有“争”的欲望和潜意识,总希望通过努力争取,使自己在各方面都能走在前列。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在争与不争的问题上,人们的态度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总是保持着一股“不松懈、不怠慢”的劲头、一种“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精神、一颗不服输的心,为真理、为群众,孜孜以求,越争越勇。相反,有的人则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也有人当争不争,对明知…  相似文献   

19.
20.
谈“易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关于《周易》的研究中,一些同志很重视《易》之“象”与文学形象的关系及《易传》的“卦象说”与古代文学形象理论的渊源关系等问题,取得了不容低估的成就,这是应该充分加以肯定的。但是由于这一工作还处于开始阶段,所以,有一些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