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东方》2015,(6)
中国近现代民法的历史发展,是一个先学习日本、德国,后学习苏联,近年来注重广泛吸收他国立法经验的兼容并蓄的历史过程。在当前民法典的制定中,应当充分认识我国学习型民法的价值定位。制定民法典是一个长期学习他国优秀民法文化的结果,也是继续学习的需要。我国民法典的理性形成应当是一个广大民众广泛参与、脚踏实地调查研究以及充分挖掘本土资源三者良好结合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
我国台湾地区继承法律制度较为完善 ,且海峡两岸在民族传统、风俗人情上共通之处颇多 ,因此 ,在我国制定民法典之际 ,考察台湾继承法的特色、把握该法精神的基本点颇具意义。从宏观上考察 ,台湾继承法具有市民法思想和社会法思想并行导入、债权人利益和继承人利益兼顾保护、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并重、血亲继承主义与配偶继承主义共存等特色  相似文献   

3.
宫素珍 《前沿》2006,2(10):122-125
民法总则的设立与否,如何设立,是民法典制定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关系到民法典的体系结构和内容,本文以德国民法总则的产生为切入点,考察大陆法系国家在制定民法典时对总则的取舍及其原因,这对我国法律实践和民法典的制定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顾晖  颜素珍 《前沿》2005,(11):187-190
市民社会源自西方,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民主政治的推进,市民社会在我国的构建和培育有其必然性。针对市民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我国市民社会在构建和培育过程中应该确立一个模式,实现两大转变,推进三大改革,明确四个特点和坚持五大原则。  相似文献   

5.
易有禄 《前沿》2004,(11):169-173
信赖是人际交往必不可少的伦理基础 ,民法在保护人际交往中的信赖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中都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制定我国民法典的过程中 ,应借鉴国外有益经验 ,完善有关保护当事人合理信赖的原则和制度。这对于重塑社会信用、解决我国当前比较严重的社会诚信问题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制定民法典必要性之理由只能说明完善民法体系之必要性,并不意味着中国必须制定民法典。中国民法形式要实现现代化,只须制定以《中国民商法律总纲》为统帅、以各民商事单行法为支撑的有中国特色的民商事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自然法的思想传统和政治意识形态却经久不衰,古代自然法、中世纪自然法、近代自然法、新自然法均对民法有较大影响。作为一套价值体系存在的自然法学,对中国民法研究至少有如下影响:它是中国制定民法典的法哲学基础;自然法思想也是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源泉;根据自然法,道德应该作为民法的补充渊源;自然法应成为民法研究的方法论之一。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转型视角谈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单位功能的变迁,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由单位等社会组织担任未成年人监护人和监护权力机关已不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我国应以制定民法典为视点,将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回位亲属法(婚姻家庭法),从区分亲权照顾权与监护权、构建亲权制度、完善监护制度等方面重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  相似文献   

9.
从1998年3月成立民法起草工作小组负责编纂和起草民法典开始,已有5年之久。经过不断的努力,新中国首部民法典已正式提交九届全国人大审议。究竟什么是民法典?国家为什么要制定民法典?它的出台又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呢?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私法观念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典》制定的重要基础之一是民法观念的深入普及 ,中国私法观念缺失是一个客观事实。从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的内在方面 ,我国四九年后存在的几个误区和法律建设上存在问题分析 ,找出私法观念缺失原因 ,以便采取措施 ,这是《民法典》制定与作用发挥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1.
从1998年3月成立民法起草工作小组负责编纂和起草民法典开始,已有5年之久,经过不断的努力,新中国首部民法典已正式提交九届全国人大审议,究竟什么是民法典?国家为什么要制定法典?它的出台又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呢?  相似文献   

12.
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法律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法哲学层面、政治经济学层面、法律的功能层面、实践的层面、法律的贯通性等五个方面。重视和发挥民法基本原则,对民法典的起草,乃至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完善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沈腾 《两岸关系》2020,(8):24-26
正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民法典》编纂历时5年,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和侵权责任7编、共计1260条,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成文法,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回顾改革开放40年间的民事立法历程,《民法通则》制定于1986年,当时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立法技术相对落后,制度设计带有鲜明的行政色彩。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法典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宏大的基础工程 ,目前 ,立法专家与民商法学者正紧锣密鼓地筹备民法典的起草和编撰工作 ,这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以及法学研究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的程度。为使我国民法典达成 2 1世纪世界民法典的代表之目的 ,我们拟以“中国民法典的理性与科学性”为主题开辟专栏 ,为各位专家、学者提供一个探讨的舞台。  相似文献   

15.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宏大的基础工程 ,目前 ,立法专家与民商法学者正紧锣密鼓地筹备民法典的起草和编撰工作 ,这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以及法学研究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的程度。为使我国民法典达成 2 1世纪世界民法典的代表之目的 ,我们拟以“中国民法典的理性与科学性”为主题开辟专栏 ,为各位专家、学者提供一个探讨的舞台。  相似文献   

16.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宏大的基础工程 ,目前 ,立法专家与民商法学者正紧锣密鼓地筹备民法典的起草和编撰工作 ,这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以及法学研究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的程度。为使我国民法典达成 2 1世纪世界民法典的代表之目的 ,我们拟以“中国民法典的理性与科学性”为主题开辟专栏 ,为各位专家、学者提供一个探讨的舞台。  相似文献   

17.
自由——民法典的灵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宏大的基础工程 ,目前 ,立法专家与民商法学者正紧锣密鼓地筹备民法典的起草和编撰工作 ,这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以及法学研究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的程度。为使我国民法典达成 2 1世纪世界民法典的代表之目的 ,我们拟以“中国民法典的理性与科学性”为主题开辟专栏 ,为各位专家、学者提供一个探讨的舞台。  相似文献   

18.
刘虎 《传承》2011,(14):32-33,63
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的市民社会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改革的持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全球市民社会的兴起和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为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建构提供了可能性。充分发挥国家的主导作用,培养社会中间层和各类社会组织的社会自治能力,培育具有自主品格和公共精神的市民社会主体,是建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有力路径。  相似文献   

19.
论市民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社会促成了法治、参与及民主型政治文化、中产阶级等要素的产生,使民众参与政治成为可能和必要,同时也确保了国家与社会间的良性互动与平衡,这一切便构成了民主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们必须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20.
沈春耀 《中国人大》2023,(11):15-17
<正>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我国宪法同民法典具有多方面的密切联系,从宪法视角观察我国民法典,充分认识我国民法典的宪法意义,不论是对宪法还是对民法典来说都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