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林晓燕 《学理论》2012,(15):164-165
依法治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功能,实行依法治校,建设法治校园是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展必须采取的重要举措。新时代,贯彻落实依法治校理念有着较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结合时代特点,探讨分析在新时期构建和谐高校的过程中,高校践行依法治校理念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依法推进学生管理工作是依法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具体实践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依法推进学生管理工作,必须明确高校和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依法建立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法律水平、加强对学生和家长的法治教育。  相似文献   

3.
要创建新世纪高校和谐有序的育人环境,就必须秉承依法治校的理念.依法治校要求管理者树立法治观念,依托法治宣传,正确处理法律和学校规章制度的关系,在合理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实施依法治校战略.只有依法治校,规范管理,才能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侯鹂 《各界》2009,18(12)
创新信访思维,加强校园网络建设,畅通信访渠道,及时化解不利因素、解决突发问题,是保障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时期高校信访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12)
随着今年年底我国高校章程制定工作的全面收官,全国所有高校完成章程制定进入倒计时,章程已被官方定性为大学发展、建设与管理的"宪法"。让大学章程成为依法治校之本,这是目前操控舆论的主流观点,但笔者认为,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就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有了大学章程,不等于就能解决依法治校问题。尤其是对大学章程的性质、功能等缺乏符合大学实际的科学定位。认识上的盲目,导致对大学章程期望值过高。在当前的国情下,大学章程既不是依法治校的保障,也解决不了依法治校的实质问题。试图从大学章程的产生、中国大学的实际和大学章程的性质、特点和功能等角度分析大学章程与依法治校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5)
做好高校党务公开工作能有效推进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保障党员权利,密切党群关系,有利于构建民主、开放、规范的高校基层党务工作机制。同时,党务公开科学化是高校办学现代化的重要指针,是依法治校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陈国军 《各界》2009,18(10)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五大、十六大确立的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新形势新要求,深刻认识依法治校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和理解依法治校的本质内涵,明确依法治校的目标与建设任务,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地提高师生的法律素质,对于全面提升依法治校水平和能力,保障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培养具备现代法律素质的新型人才,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校是高校落实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战略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当前高校推进依法治校的方略与途径,主要应从思想层面、制度层面、文化层面等方面入手做好工作,同时还要抓好理论研究和探索,用改革、发展、创新的思维和举措破解依法治校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不断推进依法治校工作。  相似文献   

9.
《求知》2016,(7)
正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依法治校已然成为学校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成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依法治校,就是要求教育部门、学校行政部门、教职员工和全体学生依法办事,使学校的各项工作依法进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对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是,随着国际  相似文献   

10.
建设和谐高校,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但目前高校因利益调整机制的不完善、各种非主流文化思潮的泛滥冲击、"扩招病"的盛行及外部治安环境的恶化影响,还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和谐高校的构建,应坚持"和谐高校"的构建目标和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坚持发扬民主和实施依法治校;坚持借鉴多元文化的合理因素和积极引导、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科学发展观,系统引导高校发展;坚持探索建立长稳机制及维护高校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丁建军 《求知》2007,(6):25-27
加强教育法制化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校。是当前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管理观念和现行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依法治校在高校的进展却并不令人满意。如何强化依法治校。以营造“安全、规范、健康、有序”的育人环境。仍然是我国各类学校。特别是高校需要在教育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1)
回顾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展示了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在教育界的推进历程。推进高等职业院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重要性在于:依法治校是保障高职院校正常运转的基本手段;依法治教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3.
党委参与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在全面总结和继承既往高校领导体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新时期高校内部领导体制.这种新的领导体制,有利于保障学术自由,实现教授治校,提高教学质量.又有利于实现高校的自主管理、民主管理和管理的法治化,有利于高校内部的和谐和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4.
樊迪 《学理论》2011,(32):209-210
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作为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保障和支撑作用。研究依法治校进程中的学生事务管理,是高校在如今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发展加速转型、学生群体急剧变化的背景下,面对原有理念、体系、结构、模式与现实的诸多不适应和与学生发展需求的不相符,通过管理转型,产生管理创新,从而有效提高管理绩效、实现教育目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信访工作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是促进社会和谐的稳定器。组织部门的信访工作是密切联系党员、干部和人才的重要渠道,是检验组织工作成效的重要标杆。近年来,我们注意研究新形势下信访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着力构建“依法、有序、务实、高效”的信访工作新格局,突出工作重点,不断提高组织部门信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刘晓惠 《学理论》2012,(33):97-98
高校作为事业单位,经过法律法规的授权可以成为行政主体,分析行政法治在高校学生管理的作用,使高校以法治的要求评价和改进现行的管理制度,才能实现依法治校、自主管理,保障高校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信访工作是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人本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加利  于钦明 《学理论》2008,(22):63-64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优秀接班人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坚持依法治校,才能营造"人本法治,校园和谐"的良好法治氛围。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8)
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实需要,是加快推进依法治校的现实需要,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依法治校背景下,应着重从拓展大学生法治观的教学渠道、更新大学生法治观的教育内容、丰富大学生法治观的教育形式等方面入手,加强大学生法治观教育。  相似文献   

20.
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自我纠正错误的一种监督制度。通过自我纠错,来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促进依法行政。从面密切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信访工作是贯彻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发扬民主、体察民情、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一条重要渠道。行政复议与信访工作的本质都体现了一个“为民”思想。因此,两者客观上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