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梁章钜字宏中,号苣邻,晚号退庵,祖籍福建长乐,清初徙居福州,所以自称是福州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中举,嘉庆七年(1802年)成进士。曾任礼部立事,充军机章京,升用员外郎,授湖北荆州府知府。道光年间,历官江苏、山东、江西按察使,江苏、甘肃布政使,广西巡抚,前后五任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等职。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正月因病辞官,此后即闲居家中,专事著溢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
王秋爽 《群众》2023,(18):65-66
《从政遗规》是中国古代重要官箴著作,是陈宏谋编辑的《五种遗规》之一。陈宏谋(1696—1771),是雍正、乾隆时期的清官、名臣,曾任江苏按察使、云南布政使、湖南巡抚等职,至补授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共任职四十八年,曾在地方上从政三十余年。《从政遗规》成书于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以官德教化为准则,  相似文献   

3.
《春秋》1998,(1)
1899年12月6日,清王朝任命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仍旧节制武卫右军即新建陆军。1900年3月14日实授山东巡抚。1901年11月7日,袁世凯奉命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离开山东到了保定。袁世凯在山东巡抚的位上待了共1年又11个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的激剧动荡之中。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处于东部沿海又当京都门户的山东  相似文献   

4.
工宝桢(1820年~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县(今织金县)人。1853年(咸丰三年)考中进士。1854年至1856年,在平远、平越等地参与镇压教军和苗民起义。1860年授湖南岳州知府,后调长沙知府。1863年(同治二年)授山东按察使,次年迁布政使。丁宝桢耿直忠厚,为官清廉,办事练达,深得山东巡抚阎敬铭的推崇。1867年(同治六年),阎敬铭因病退休,丁宝桢得其保举继任为  相似文献   

5.
李娟 《春秋》2009,(4):45-46
阎敬铭(1817-1892),字丹初,清代朝邑县(今属陕西省大荔县)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中进士,历任户部主事,湖北按察使,署布政使,署山东盐运使,山东巡抚。光绪八年(1882年)调任户部尚书。光绪九年(1883年)充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晋协办大学士,光绪十一年(1885年)授东阁大学士。他为官40余年,建树颇多,  相似文献   

6.
自光绪二年(1876年),刑部侍郎袁保恒奏请“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的左宗棠再奏“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最终实现台湾建省——晚清台湾建省历程人们都非常熟悉,学界也有很好的研究。但人们并不清楚,清代前期曾有康熙六十年平台将领蓝鼎元“易台湾总兵而设提督”、雍正末年台湾知府沈起元“台湾道行巡抚职权”和乾隆二年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吴金首倡台湾建省之议。  相似文献   

7.
总督与巡抚的斗争 清代地方首长,以总督、巡抚为尊(新疆、东北等地,未设行省以前,不在此例),然而,总督与巡抚相较,谁是老大呢?总督仂口兵部尚书衔)是从一品.巡抚(加兵部侍郎衔)是正二品;总督辖地有至二、三省者,巡抚则只管一省。如此,则总督似为巡抚的上官,巡抚得听从总督的号令。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总督与巡抚,特别是同驻一省的督、抚.为了谁当老大,常常打得头破血流.以致满城风雨。朝野不宁。此即清史上有名的“督抚同城之弊”。  相似文献   

8.
《前进》2019,(10)
<正>在山西沁县,有一句流传了300多年的民谣:"沁县三件宝,鸡蛋、瓜子、吴阁老。"这位吴阁老,就是吴琠。吴琠(1637—1705年),字伯美,号铜川,山西沁县徐村人,清康雍年间的一代良相。顺治十六年(1659年)中进士。历任河南汝宁府确山知县、吏部主事、通政司右参议、右通政、左副都御史、兵部侍郎、湖广巡抚、左都御史、刑部尚书等职。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补授保和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拜  相似文献   

9.
正俞明震其人俞明震(1860~1918),字恪士,号觚庵,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湖南。光绪十六年(1890年)中进士。光绪十八年五月,授刑部主事。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奏调入台,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担任台湾布政使。之后仅数日,清朝据《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日本,俞明震与台湾巡抚唐景嵩等组织台湾守军抗日,成立台湾民主国,并出任内务大臣,不久因兵败,匆促离台,内渡厦门。  相似文献   

10.
焦利 《中国人大》2012,(3):48-49
乾隆四十七年四月,江南道御史钱沣弹劾山东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山东巡抚国泰和山东布政使于易简贪纵营私、勒索下属,导致山东历城等州县出现巨额亏空。  相似文献   

11.
卢若腾(1598年—1664年),字闲之,别字海运,号牧洲,亦号留菴,又称自许先生,福建同安浯屿(今金门)人,明崇祯十三年(1604年)进士,曾任兵部主事,后任浙江布政使司左参议,分司宁绍巡海兵备道.隆武政权时,授都察院右副部御史、浙东(温、处、宁、台)巡抚,加兵部尚书.清军南下,他兵败负伤回闽.后依附郑成功,在金、厦生活了十几年.在  相似文献   

12.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今离 石市)人。《清史稿》有传。于成龙自顺治十八年(公元 1661年)任广西罗城知县,到康熙二十三年(公元 1684年)在两江总督任上逝世,即从45岁到68岁,仕途生活共23年。期间,历任四川合州知府、湖北黄州同知、湖北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直隶巡抚、江西江南总督,后兼署江苏、安徽两省巡抚等要职。于成龙从一位七品县官升迁为正二品封疆大吏,以政绩卓著、廉洁奉公而闻名天下,受到万民拥戴,皇上褒奖,堪称奇人奇事。更令人感到奇特的是,这位三百多年前的清官,他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3.
2005年是一代伟人林则徐诞辰220周年纪念。由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福州林则徐基金会、香港大公报合办的“林则徐史迹”展览,于2005年11月10日起一连10天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展出。笔者有幸被邀出席揭幕礼和参观展品。是次展出的一百多幅图片和数十件(套)奏摺、日记、手书、家信等文物资料,突出再现了林则徐一生效忠国家,爱民若子的事迹,令人心生敬佩,也对林则徐的生平、识见、才干及政绩有更深层的认识。林则徐(1785-1850),清福建侯官人。嘉庆年间,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河东河道总督。道光十二年授江苏巡抚,5年后升任湖广总督。是…  相似文献   

14.
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一场相当于现在高考的乡试在湖北武昌举行,主持考试的是时任湖广巡抚的顾璘。  相似文献   

15.
李闯 《群众》2020,(12):63-64
于成龙(1617—1684),山西永宁人,少时勤奋好学、博学多识,23岁考取副榜贡生,45岁时被清政府授任广西罗城知县。一位年近半百、早已错过了人生干事创业黄金期的书生,背井离乡、千里迢迢来到西南边陲县城为官,仕途可谓不顺,然而于成龙却能怀揣远大理想,凭借着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先后升任合州知州、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直隶巡抚,直到最后官拜两江总督。在两江总督不到三年的任期内,留下了世人所熟知的“于青菜”之美名。  相似文献   

16.
台湾并入清帝国版图不久,便有建省之议。至光绪十一年左宗棠奏请台湾建省之前,已有蓝鼎元"易台湾总兵而设提督"、沈起元"台湾道行巡抚职权"、袁保恒"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以及吴金首倡台湾建省之议。早期建省主张之不果,折射出时人对台湾的认识程度及不同的治台理念。  相似文献   

17.
王胜军 《春秋》2012,(6):51-52,1
李鸿章(1823—1901)。字少荃,安徽合肥人,清道光进士。1853年在原籍创办团练,抵抗太平军,后投靠曾国藩为幕僚。1861年编练淮军,1862年将淮军调至上海,在英、法、美等列强支持下,与太平军作战,升任江苏巡抚。同年伙同戈登“常胜军”攻占苏州、常州,镇压太平军。天京陷落后,封为一等肃毅伯。  相似文献   

18.
鄂尔泰一生建树颇多,政绩斐然,但以其任云南巡抚云贵总督、云贵广西总督期间(雍正三年十月二十六日(1725年11月30日)至九年七月初六(1731年8月8日)的政绩最为突出。他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开辟苗疆,既扩大了清王朝...  相似文献   

19.
陈宝箴,字右铭,生于1831年(道光十一年),江西义宁(今修水)人。举人出生,1894年(光绪二十年)任直隶布政使。1895年至1898年任湖南巡抚。在湖南巡抚任内与按察使黄遵宪、学政江标等倡办新政,开办时务学堂,设矿务、轮船、电报及制造公司,刊湘学报。并奏荐杨锐、刘光第、谭嗣同、林旭佐新政。是第一个积极支持变法的清朝封疆大吏。受  相似文献   

20.
林则徐在上海的足迹《上海电视》第25期发表文章透露,纪录片《林则徐在上海》正在拍摄中。文章说,林则徐在1823年至1836年间,历任江苏按察使、布政使、巡抚等职,这是他一生中为官任职最长的地方。当时上海属江苏辖区。此间,林则徐的足迹遍及上海,巩固海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