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份资料显示,高学历人才的失业现象正呈增长态势。据报道,1998年深圳居民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失业人口占失业人员总数的12.6%,比1996年上升了5.73个百分点,而只受过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失业者所占比重基本未有变化;2001年6月,该市城镇登记失业的1.88万人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失业人员达2965人,占总失业人数的17%,其中硕士8人。而在2000年12月31日的统计数据中,登记失业人数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只有2869人,其中研究生仅2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级技工及其以上技能型人才,却没有…  相似文献   

2.
吉林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城市,而船营区又是吉林市的老城区,就业问题日益严重。据统计:目前全区总人口48万。城市人口35万,其中劳动力25万,占城市人口总数的71.4%,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约5万,占城市劳动力总数的20%;农村人口13万,其中劳动力约5万,占农业人口总数的38.5%,剩余劳动力约2万,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0%。城乡登记失业率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失业比率,而且失业人员正在逐年增加。如果取中位失业率增长,那么“十五”期间城乡失业人数  相似文献   

3.
从表面上看,欧洲经济增长乏力。其失业人口是美国的两倍多;生产率的增长1999年降至1975年以来的最低点,而美国的生产率却在迅速上升;欧元自1999年初问世以来,其币值一路下跌,目前已不足其发行之初币值的4/5。上述这些似乎在说明欧洲经济  相似文献   

4.
德国每年失业人员约 380万。德国政府对他们十分重视并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基本做法一是稳定,二是开发。在德国虽然失业人员比例较大,但由于这两方面的工作都落到实处,仍然长久地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发展。 一、提供失业津贴和救济金,满足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在德国,凡在机关、企业或其他单位工作过三个月以上的人员,都有资格成为失业者,发放失业证书。失业初始可拿到四个月相当于原工资63%的失业津贴,到期如果继续失业,可申请每月 650马克的失业救济金, 可以拿一辈子,如果总收入仍然低于贫困线还可申请社会救…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1,(4):17-17
国际金融危机让英国经济元气大伤。据有关方面预测,英国2011年的失业人口将达到270万,创17年以来的最高点。据估计,英国2011年将有1/10的适龄员工面临失业,失业人口数将增加20万,总数突破270万,造成17年来最糟糕的局面。另外,大部分裁员都将出现在国有企业。相比较而言,私人公司的员工还算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6.
扶贫开发初见成效我省现有20个国家和10个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另在16个县中确定了65 个扶贫工作重点乡镇。预计今年全省可减少绝对贫困人口20万人、低收入人口35 万人。其中20个国家重点县预计可以减少绝对贫困人口14.5万人、低收入人口28万人。主要体现在: 一是贫困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上半年,2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890元,比去年同期增加 122元,增长16%,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405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6元,增长23 %,比全省增幅高9个百分点,增幅首次超过全省水平。预计20个国家重点县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7.
世界银行学院研究小组对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作了充分的研究,并最终于12月初发布了题为《中国与知识经济:把握21世纪》的研究报告。 报告认为我国现阶段正面临就业、保持持续的高增长、收入差距扩大和环境恶化的挑战。 第一,失业的巨大压力和创造就业的重负。 中国劳动力人口占世界总量的26%,这就决定了中国将面临持续的就业压力。而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又加重这个问题。经济增长的实质一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劳动力由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中国不仅就业压力重,而且劳动生产率低下,低劳动生产率就业比重过高,进一步的经济转型将进一步加大就业压力。 第二,经过了20年的高增长后中国能否和如何  相似文献   

8.
我国“隐性失业”现象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隐性失业"的界定和问题的提出在英文中,"隐性失业"被称为disguised unemployment,直译就是被伪装起来的失业现象。据说,这一提法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于1936年提出,原指城市工人在经济危机期间为避免失业被迫接受一些知识、技能和经验得不到充分利用的工作。1954年,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在其名著《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进一步用"隐性失业"来描述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部门那些边际生产率为零的过剩劳动力。这就是说,"隐性失业"是指不创造产出的就业人口,即表面上的就业人口,实际上的失业人口,只不过它被…  相似文献   

9.
据专家预测,我国正处于1978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失业高峰期。估计到“九五”期末,全国城镇公开失业和城乡不充分就业(包括城镇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和农业剩余劳动力)合计将达1.53亿人。把这个数字分解开,最主要的有这几项:第一个是人口的自然增长。有人形象地比喻,“全国一年新增两个海南省”。“九五”期间,全国新成长的劳动力预计在7200万左右,其中城镇预计有5400万左右,这当中可能有1600万人失业。第二个是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0.
就业是民生之本。但在世界各国,都存在着失业现象,只是程度不同、境况各异。我国是人口大国,由于人口多、底子薄,就业问题格外突出。在失业群中,人们发现,最困难的是“零就业”家庭,即一家数口中虽有劳动力,却无就业者,生计没有着落。失业者情况多样,如夫妻同下岗、子女未就业以及土地被征用等。对他们给以低保或失业保险,可以勉获温饱,但是难以持久,更不用说逐步改善和走向小康了。实践中也涌现了一些好经验,是以“零就业”家庭为对象,优先安排其就业,即使一户只安排一人就业,就成为“零失业”家庭。“零就业”家庭是窘迫的,转化为“零失业…  相似文献   

11.
德国劳工部称,2009年1月又有38.7万人加入了失业大军,至今已有约350万人失去了工作。面对这种情况,绝大多数失业者想尽办法不让自己闲下来,以至于德国最近出现了1欧元工作。这种工作一般设在社区公益组织,包括当修理工等,每小时薪酬1欧  相似文献   

12.
以“人口、持续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联合国人口与发展会议于1994年9月5日至13日在埃及开罗举行。180多个国家的政府、国际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约1.5万名代表和观察员汇集尼罗河畔共商人类所面临的两大难题——人口与发展向题,以制定人类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比例相协调的世界战略。中国派出了由80多人组成的代表团  相似文献   

13.
德国:保障型就业。在德国早就制定了《失业保险法》,除国家公务员和企业摊主、全体劳动者外,对其它所有在就业年龄以内的人口均实行失业保险。现行的失业保险费缴纳标准为工人毛工资的6.3%,由雇主和雇员各缴纳一半,并根据失业保险费缴纳标准的期限确定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期限。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已满仍未就业者,改发失业救济金。这一方法不仅解决了职工再就业问题,而且减轻了国家的负担,使失业的职工消除顾虑,能够重新接受培圳,去寻找新的工作岗位,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杨晶 《实践》2007,(3):5-9
200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财政总收入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新增城镇就业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幅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05,(10):50-64
就业是民生之本。这几年,积极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始终是党和政府最为关注、最为操心的一件大事。2004年,经过艰苦的努力,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80万人,510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出现了近10年来的首次下降,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一些人的感受中,就业的压力仍很大,还有一些困惑:为什么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就业还很难?为什么失业人员中青年人增多了?搞市场经济是不是就解不开就业难这个结? 高增长为何没带来高就业 近年来,我国经济每年增长都在8%以上,世界少见。但是,就业再就业的形势却依然严峻。经济高增长为何没带来人们预期中的高就业? 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是就业难的基本原因。我国有13亿人口,基数很大,对就业是一个长期的  相似文献   

16.
一、影响失业的主要原因分析失业是一种社会现象,不仅和社会、经济、科技、教育等各方面密切相关,而且是诸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城镇失业率变动的社会经济因素有人口和劳动力供给变化,投资规模的扩张与收缩,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的指标,以及人口城市化速度,就业政策等等。下面,我们结合四川省的失业状况对影响失业的主要因素作一分析。1、劳动力供大于求,产生总量性失业。四川是全国人口第3大省,现有人口8215.4万人。从数量上看,人口基数大,劳动力增加快。据1996年的统计,全省劳动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使很多美国人失去了工作。 一位名叫艾琳·科汉的大学退休教授。在经过对一定数量的年轻失业者进行调查走访后,得出一个结论:这些人之所以失业后很难找到工作,一个重要原因是应聘时信心不足。大多数人都穿着一身皱巴巴的衣服。蓬头垢面甚至嘴里喷着酒气,第一眼就给招聘者留下了很差的印象,结果也就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的失业率呈上升趋势,1994年城镇失业率达2.8%,为 1983年以来最高的年份;失业的期限也有所延长,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全国失业人员的失业期限已由4个月延长至7个月;隐性失业显性化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1991为10万人,1994年为180万人,1995年仅上半年,在各级职业介绍所登记的失业工人达480万人;失业职工的自身条件较差,就业竞争能力较弱,其中仅有一半左右有再就业机会.动态地看,今后若干年内,我国增加就业的宏观条件并不理想,特别是在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中,我国就业问题将面临着一系列矛盾:  相似文献   

19.
再就业工程是劳动部为帮助失业者特别是长期失业者和企业难以分流的富余职工尽快再就业而推出的,旨在运用失业保险的经济杠杆,并结合职业介绍、转业训练及生产自救等项服务手段.通过职业指导座谈会、转业训练课程、求职面试和工作试用、生产自救活动等多种方式,为失业职工提供帮助和服务,提高其竞争就业和自谋职业的能力。国家从1994年实施再就业工程以来,每年帮助大批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以后每年的再就业人数都要大于每年下岗的人数,使这个问题在五年内逐渐缓解、消化,基本得到解决。正如朱港基总理所指出的那样:“下岗分流虽…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张克俭失业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各国政府无不以解决失业问题为己任。失业保险是解决失业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它可以使失业者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从具体制度上保证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缓解经济改革中遇到的社会矛盾,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