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声》2010,(4):84-85
1949年4月25日,蒋氏父子离开故乡溪口后,家乡成了蒋氏家族子孙后代心中永远的牵绊,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台湾的蒋氏子孙无不牵挂、期盼能够回乡谒祖认亲。1993年,时隔44年之后,蒋介石长孙蒋孝文的妻子徐乃锦成为第一个回溪口老家的蒋氏后人。之后,16年间,蒋氏后人陆续回乡谒祖。  相似文献   

2.
《同舟共进》2009,(4):75-76
浙江杭州 张浚生(曾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浙江大学党委书记,现任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主席):《同舟共进}2009年第1期《蒋氏父子研制原子弹秘辛》一文,披露了在台湾的蒋介石父子也曾想研制原子弹的一些历史资料,读来很有兴味。但其中有一处谈到钱学森先生的情况,似与实际不符。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读书     
朱铁志 《今日浙江》2012,(15):61-61
离开北大整整三十年了,但对母校的感情非但没有随时间淡化,反而越发浓烈了。有关母校的任何消息,总能荡起心中的涟漪,引发格外的注意。,这回让我不平静的,是来自北大未名BBS的一个帖子,题为“你们的父母也这么想吗”,作者是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帖子写道:“本人今年小硕毕业,  相似文献   

4.
话题·热点     
《创造》2012,(4)
“孝工资” 在山东滨州一公司里,出现了员工的父母也能同时领工资的新鲜事。从2007年在高管层实行,到2010年对7000员工推出,这家企业每月额外给员工父母发放200-500元的“孝工资”,截至目前已发放近5000万元。  相似文献   

5.
刘招来 《政协天地》2010,(11):55-56
3年前,受组织的委派,怀着憧憬,告别父母、妻儿,离开繁华都市,我来到了建宁,来到了黄埠,来到了山下,成为众多驻村干部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6.
《新东方》2000,(8):23-23
父子忽变“女儿身” 1999年10月初,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洪景福,接待了他从医30年来最为奇怪的两个病人。可他没想到,他竞从两个病人身上解开了一个奇案……  相似文献   

7.
2008年北京奥运会记住一位老人的名字:霍英东! 多年来,霍英东为了协助发展祖国的体育事业做出了巨大,无偿的付出。对于北京奥运更是倾注了心血:北京两次申奥,霍英东都专派长子霍震霜直接参与。利用父子在体育界和企业界的人脉帮北京做工作。  相似文献   

8.
叶周 《北京观察》1999,(12):34-38
离开澳门已半个多世纪了。想当年我还是一名16岁的青年,只身一人从上海乘船经广州到澳门与家人团聚。从1942年9月到1944年3月,在澳门居住一年半。我在澳门岭南大学附中读完高三上学期后才离开澳门去内地升学。我家本来一直居住在上海,父母都从事教育工作。抗  相似文献   

9.
《时事资料手册》2005,(3):27-27
宋楚瑜,湖南湘潭人,生于1942年3月16日。1949年随父母去台湾。1964年台湾政治大学外交系毕业。1967年获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1971年获天主教大学图书管理系硕士学位。1974年获乔治城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0.
刘统 《同舟共进》2009,(6):48-52
在三方博弈中,唯一的输家是蒋介石。蒋经国离开大陈岛之前还信誓旦旦:"我们还要打回来!"但士气低落的国民党官兵,谁还相信蒋家父子的空话呢?  相似文献   

11.
案情:现年28岁的莫某系灌阳县灌阳镇农民。曾因犯盗窃罪,于1996年5月23日被灌阳县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年,2001年11月被释放。但莫某并未吸取教训,痛改前非,依然游手好闲,好吃懒做。2004年1月 21日傍晚,莫某窜至灌阳县总工会一楼,潜入余某经营的代销店内,盗得人民币40元及入党纪念章1枚。莫某正准备离开盗窃现场时,被余某父子发现并将其抓住,莫某为抗拒抓捕抽出所携带的尖刀进行威胁,余某父子见状当即夺刀而被刀刃割伤手指,余某  相似文献   

12.
生活篇甘远志不仅热爱新闻事业,在他的生活中,亲情、爱情、友情同样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热爱生活、孝敬父母、关心妻子、帮助朋友……亲情在海南10年的甘远志,每年最记挂的就是父母的生日。不能亲自敬父母一杯酒,但他会提前两天发回祝福父母的电报并送上一篮鲜花。甘远志每周总要与父母通上两三次电话,还约父亲看同一场电视转播足球赛,营造一种天伦之乐的氛围。儿子甘笑非在回忆文章里写道:“在我的童年,爸爸就到了千里之外的异乡,每年只能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可以见面,但是我们的感情却很深厚。因为爸爸信任我、理解我、开导我,我们父子…  相似文献   

13.
“商业地产教父” 1954年10月,王健林出生在四川一个军人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参加过长征和抗日战争的老红军。子承父业,41年前,15岁的王健林离开苍溪老家,来到吉林,成为省军区边防四团最年轻的一名战士。  相似文献   

14.
周文辉 《台声》2001,(6):44-45
“亲不亲,故乡人。我几十年在台湾,做梦都是故乡的一树一木、一丘一壑的熟悉环境。我到美国看望女儿,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我就自豪地回答:我是中国人。” 4月 19日,回故乡莆田省亲的台湾文化大学教授吴东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吴教授老家在莆田县西天尾镇东星村, 1946年在家乡项青中学初中毕业,即随表兄到台湾谋生。当记者问他初中文化怎么当上教授的?吴教授感叹地说:“离开父母,才知父母的恩情。我 17岁到台湾,假如自己稍不努力,就一事无成。我先在财政部门当雇员,抄抄写写,什么都干,看到别人文化比我高,我就发奋…  相似文献   

15.
因为他们是警察,因为他们的职责就是护佑百姓平安。 所以,在人人都选择与家人团聚的年夜,他们,选择离开家人,坚守岗位。 因为他们是警察的家人一他们注定在年夜见不到亲人。  相似文献   

16.
邓识 《中国保安》2012,(24):77-77
我是一名普通的社区保安员,2010年高中毕业后,离开家乡来到北京闯荡,干过超市搬运工、饭店服务员,摆地摊买过货,但都短短几个月时间,就继续不下去。  相似文献   

17.
黄威廉 《台声》2009,(5):28-30
我祖籍台湾新竹县关西镇深坑乡。上世纪初,父亲黄国华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台湾外出谋生,先后在日本,法国、德国勤工俭学,后定居大陆,担任当时的南京东南大学蚕桑系主任《详见《台声》200B年12期)。我1925年出生在南京,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与台湾有什么关联。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将战火烧到南京,父母不得不带着我们背井离当逃难到当时的大后方贵州。我在贵州读了7年书,直到大学一年级。后来,日寇又进攻贵阳,一度打到了独山,形势紧迫,  相似文献   

18.
1990年秋,弥勒县人民政行根据本县有13万多彝、苗、壮、傣等少数民族的县情,在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设立了“民族普通初中部”,并选调来了七八位少数民族老师。民族教师、学生和汉族老师共同组成了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每届少数民族学生初入学时,大多数都是第一次离开家乡离开父母来到县城。由于语言不通,生活不习惯而思乡心切,情绪极不稳定。每当这时,少数民族老师立即来到民族学生中问寒问暖,问他们有什么困难,安慰他们,告诉他们:“见不到父母,但能见到我们,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就对我们说。”在老师的关怀帮助下,学生逐渐习惯…  相似文献   

19.
朱煦  鲁钊 《精神文明导刊》2014,(3):11-11,15
吃坐行皆要有“相” ■刘雁军四川成都第三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博士尽管现在时代进步了,孩子接受教育的途径多元化了,但家庭的传承教育对孩子的性格养成和启蒙依然至关重要。回忆起父母给我的家庭教育,至今历历在目。一是“吃有吃相”。我生于上世纪70年代,那时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吃”是天大的事情,吃相不好最丢脸面。如果长辈不上桌,我们是不准上桌的。每一道菜,必须等长辈动第一筷,然后才轮到我们小辈。吃饭的时候必须专注,不能有声音,尤其是吃面和喝稀饭的时候。必须吃光碗里的米粒,碗里不能有剩饭剩菜。吃完饭后,长辈不下桌,我们是不能离开饭桌的,只能静静地听长辈的教诲。离开桌子后要收好自己的碗筷和垃圾,到厨房帮父母清洗。小时候经常在吃饭的时候会受到父母的训斥,弄得我战战兢兢的。  相似文献   

20.
自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儿女就仿佛是父母的连心肉,从吃、喝、拉、撤、睡到上学受教育.处处疼爱得无一丁点儿空儿,一直到闭上眼睛离开尘世而告终。养育、关怀、教育儿女成了父母的终生义务,在经济上则永远是子女们的“债务国”。父母所有的钱、物、力,只要需要,儿女们尽管享受,父母却时时刻刻无条件地供给着。关于“啃老”,儿女们似乎认为天经地义,合理合法。这一现象在农村已形成庞大的气候,令人十分担忧。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数字表明:民国目前有50%以上的老年人倒贴子女钱财.有5%以上的老人家庭出现“啃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