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别致 《当代党员》2023,(13):53-55
<正>作为一名党员,危急时刻,她总是冲在最前面。她说:“我经验最丰富,我去最合适。”作为一名护士,她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她说“:能够帮助患者,我深感自豪。”作为一名老师,她推动“三全”理念融入学生职业生涯。她说:“要多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她就是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2.
一丁 《党史纵横》2009,(5):51-52
1946年5月,罗别愁乘飞机到达上海,“联总”随即把她派往太原工作。但在太原她认为“不能做到”她“要做的事情”,于是“坚决要求”派她“到延安或烟台去”。经她一再“尽力争取”,上海“联总”办事处终于批准她到延安去。但去延安意味着主动放弃“联总”对她的照顾,并且要经受生活上的严峻考验,可意志坚强的罗别愁认为,“这一切算不了什么”.  相似文献   

3.
陈雪娟 《党课》2011,(20):117-118
前不久,我受邀前往瑞典的一个民间法律服务机构,进行业务交流活动。协会里有一位成员名叫卡斯蒂,她在法院工作,因为曾经在中国留过学,所以与我一见如故,活动一结束,就请我去她家住几天。她告诉我说她们法庭很快要开庭审理一个案子,所以要急着上街去找到几位“最高判官”。  相似文献   

4.
卫志良 《党课》2008,(7):73-73
6月3日,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离休老干部、老党员史维兰的追悼会上,她的女儿郑重地将母亲临终前嘱托的1000元“特殊党费”交给街道党工委。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听说儿子要去一线救灾,身体已极度虚弱的老人坚定地对儿子说:“去吧,多为灾区人民做点事情,不要管我。”在老人生命垂危之际,家属们征求她的意见,是否叫儿子回来,她坚决地拒绝了,艰难地说:  相似文献   

5.
1992年7月,怀化地区好联副主任赵婉玉,从全国妇女干部学院学习回来,得知自己将赴虽证担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一职。她没有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丈夫舒槐林,直到临走前一天晚上,才对舒槐林说:“如果组织上要我下基层,你说该怎么办?”舒槐林一听,开玩笑地说:“听从组织安排。”舒槐林见妻子不说话,马上有了预感:“你真的要去?那我们这个家卜…··”他正想嚷起来,忽见妻子双眼涌出了泪水。“我不去虽江!”父亲吵了起来。“叮叮当当——”母亲甩起了锅碗瓢盆。这个晚上,谁也没有理睬她。赵婉玉走马上任后,认真分析了新时期宣…  相似文献   

6.
1992年3月,我专程来到位于玄武湖畔的南京林业大学,慕名拜访一位国际著名女林业教授──徐凤翔,试图解开我心中一个长期无法破译的谜:这位女教授单枪匹马去西藏工作,不图名、不图利,一呆就是将近20年,她图的是什么?她又是怎样看待人生与幸福的呢? 在校园的一幢高楼里,我找到了徐凤翔教授的家。听完我说明了来意,头发已花白、精神矍铄的徐教授和她的爱人停下了手中的工作,和我交谈起来。 我问:“徐教授,您当年去西藏工作是否是组织上决定的?” 徐教授说:“是我自己主动争取要去的。那是1978年,林业部给南京林业…  相似文献   

7.
沫沫 《当代工人》2011,(15):29-29
曾经铁姑娘 “她不教我,我也没办法啊!” 听了赵小燕的一番话,我的气不打一处来,“她不教,你不会问啊?鼻子下面的嘴只管吃饭的?等来年人家退休了,哭你都没地方哭去!”  相似文献   

8.
真诚难,要求名人真诚似乎更难。不过,采访毕淑敏和崔永元是个例外。 去年,我将专访毕淑敏的稿件发给她审阅,她在回复的邮件中写道:“我的北大心理学博士有学历、无学位,别弄错了,误导读者。”不一会儿,她又不放心地拨打我的手机,强调道:“我博士学历事最好别写,要写一定要写实。”文章见报时,我特意引用了她“无学位”的原话。  相似文献   

9.
积雪草 《党课》2010,(18):76-77
林替替有些缺心眼儿,办公室的人都这么说。 上次,办公室的大赵要出差,临时抓过她说:“我妈生病了,你下班后替我买些药送去吧。”林替替笑眯眯地答应了。可下班后买好药她就傻眼了,对这个西北来的女孩来说,城市里复杂的街道无异于迷宫。  相似文献   

10.
24、乐于慷慨助人的爸爸在我们家里,爸爸一向是主张自由的,从不干涉我们与人的交往。在爸爸的眼里,从来就没有等级、门第的观念。他还特别教育我们眼睛要向下看,要拜工农为师,要和工农子女交朋友,学习他们的勤劳、忠厚、朴实的优秀品德。爸爸不光对我们这样,对我们的同学也一样。凡是爸爸知道的人,也时时提起。1959年我结婚时,我的好友王桂苡未能参加我的婚礼。事后爸爸问起她。我说她去青岛了。爸爸笑笑说:“看她的炮兵去了”当时,她爱人在青岛某炮兵部队工作。爸爸对我的同学也像对我们一样关心、支持、爱护。我记得在我…  相似文献   

11.
《湘潮》1989,(5)
1967年4月9日午餐时,刘少奇听儿女们说,清华大学的“造反派”要组织30万人大会批斗王光美,十分震怒。他推开饭碗,气愤地说:“我有错误我承担,工作组是中央派的,光美没有责任。为什么让她代我受过?要作检查,要挨斗,我去!我去见群众!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死都不怕,还怕群众?”  相似文献   

12.
一天,曾子的夫人要外出办事,她的小儿子哭闹着也要跟着去。曾子的夫人对儿子说:“你别去,等妈回来给你杀猪。”她的儿子听了,很高兴,不哭了。她办完事回来,见曾子正准备杀猪,便问:“你为什么杀猪?”曾子说:“你不是说了吗,等你回来给孩子杀猪吗。”夫人说:“我是哄他的。”曾子说:“孩子以父母为师,你这次骗了他,他以后也会学着骗你的。”夫人听曾子说得有理,就同意把猪杀了。讲诚信,守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也是一个人成就大事,安身立命之本。在我国历史上,因讲信用而成就大事者不计其数,因不守信用而身败…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4,(17):123-123
劳拉·罗伊斯是佛罗里达州一名律师。自从5岁女儿上了学前班,她发现自己根本没时间辅导孩子做功课。于是,她做了一个有风险的重要决定:辞职,与另一名律师合伙开了一家事务所。“我希望亲自接送孩子上下学,和她一起做作业,带她去学芭蕾、弹钢琴。如果你要做全职工作,就不可能做到这些。”  相似文献   

14.
如果有来生     
2011年12月的一天,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栏目组收到一封特殊的求助信,写信人是通河县浓河镇新胜村村民李惠明。她在信中说:“我是一名残疾人,想求你们帮我卖掉三本保存了二十多年的集邮册,为的是给丈夫治病。当年,如果没有他领我去治病,我活不到今天。现在他病了,不管多难我都要救他……”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1,(16):81-81
我上床的时候是晚上11点,窗户外面下着小雪,我缩到被子里面,拿起闹钟,发现闹钟停了——我忘了买电池了。天这么冷,我不愿意再起来,就给妈妈打了个长途电话:“妈,我的闹钟没电池了,明天还要去公司开会,要起个早,你6点的时候给我打个电话叫我起床吧。”妈妈在那头的声音有点哑,可能已经睡了,她说:“好,乖。”  相似文献   

16.
2月3日,广元市旺苍县卢家坝村四组村民吴秀兰起了个大早。不过她今天不是去赶集置办年货,而是到村上去参加村民大会。她乐呵呵地说:“今天,我也去当回评委,考一下我们的村支书周水生。”  相似文献   

17.
也许是有一种预感,70多岁的朝鲜族老太太崔顺姬一天内去了两次医院,想要见见导诊员谷而雄,可两次都没见到。第二天一早,她又来到医院,这回终于见到了。她把谷丽雄拉到亮处,细细地端详,还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语问:“昨天你病了?背我累的?”“不是,昨天我去市里开会了。”谷丽雄说着,就蹲下了:“来,我背你去打针。”两个月来,患癌症晚期的崔老太太每次来看病,都是谷丽雄背着她上二楼、三楼。“不,今天我不打针,就是来看看你。”谷丽雄像往常一样把老人送出医院大门,扶上了三轮车。老人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红苹果,塞给谷丽雄。…  相似文献   

18.
芳邻如花     
马亚伟 《党课》2014,(24):87-88
搬家那天,我抱着一箱书朝楼门走去,远远看见一个穿着漂亮的女人花枝招展地走了过来。她见到我,小跑了几步,赶忙去给我开楼门。我说谢谢,她笑笑说:“不用谢,我也住这个楼,以后咱们就是邻居了。”通过交谈得知,她就在我们楼下住。  相似文献   

19.
杜美 《学习导报》2011,(8):51-52
"想我时,你就吃一粒糖,这样的想念就会甜甜的"。这是一个母亲对4岁的女儿说的临终告别。 当时,阳光暖暖的,母亲躺在病床上,两颊微微泛起红光。父亲把她抱到母亲跟前,母亲抚摸着她的头说:“孩子,妈妈要去糖果山上采糖去,可能很久才能回来,你若是想我,就在嘴里含一粒糖果,这样,妈妈就知道你想妈妈了。”  相似文献   

20.
“曼巴,我知道我的病是不会好的,但我还是想见见你,请帮帮我,让我痛痛快快地喝上一口奶茶吧。”当小田“曼巴”亲手给她服下药后,奇迹出现了。她真得一口气喝下了一小碗奶茶,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是一位患晚期食道癌的藏族老阿妈,为了能最后见一面曾为她治过病的曼巴,专门让儿子骑马40多公里去接田青春医疗队队长田旭给她治病。老人已把那个几十年来为她和牧民们治病的老田“曼巴”深深地印在了她脑海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