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党民主对非洲稳定和发展的影响刘月明1989年以来,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非洲大陆许多国家经历了激烈的政治变革,其广度和深度为非洲国家独立以来所罕见。本文拟就多党民主浪潮对非洲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一些探讨。一、多党制在非洲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多党民主化”浪潮席卷非洲大陆以来,国内非洲问题学者陆续发表了不少从不同角度探讨和分析非洲民主化问题的论文。笔者不揣浅陋,也曾于1992年写了一篇题为《“多党民主”———90年代非洲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向》的文章,刊登在当年的《西亚非洲资料》第二期上。虽然在一些学者论述非洲政党制度、政治发展、民族主义的相关著作中,也包含了非洲民主化变革的部分内容,但全面、系统地论述和剖析非洲民主化进程的专著,贺文萍研究员的新著《非洲国家民主化进程研究》还是国内第一部。可喜!可贺!我认为:《非洲国家民主…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美苏对抗的终结、新南非的诞生、联合国维和与非洲自主维和行动的加强,给非洲安全增添了建设性因素。而非洲仍然是当今世界上局部动乱和武装冲突的高发地区。地方民族主义往往酿成一国之内的族群冲突,对中央权威形成挑战;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多党民主化运动加剧了地方民族主义,侵蚀着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国际恐怖主义肆虐、艾滋病蔓延和非法武器交易泛滥等非传统安全因素所起的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肯尼亚原是非洲经济建设搞得比较出色的少数国家之一。1963年12月独立以来,肯不仅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1965—1980年,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6.4%;1980—1987年,经济增长速度虽有所减缓,但仍保持在年均3.8%的水平上;1987—1989年,经济年均增长率又恢复到5%左右。但自1990年以来,由于多党民主浪潮的猛烈冲击,肯政局出现了严重的动荡局面,再加上西方主要国家以减少和中止经援为手段,迫使莫伊政府实行多党民主制,肯在经济发展道路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宗合 《西亚非洲》2006,(1):10-14
2005年,非洲国家谋求和平与稳定、推动社会变革、争取联合自强的意愿和努力不断增强.政治、经济保持平稳、积极的发展.苏丹、索马里等问题取得突破.多党民主制度逐步成型,并呈现浓厚的非洲特色.13个国家举行选举,未发生类似上世纪90年代初多党风潮的剧烈动荡,也未上演"颜色革命".非洲联盟继续大力推动非洲一体化,主导解决非洲内部事务.各次地区组织完善自身建设,深化区内合作,依托地区大国,努力解决次区域事务.部分非洲国家领导人就成立"非洲合众国"召开研讨会.非洲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问题上高姿态参与、重要性凸显.西方国家纷纷打非洲牌,推出力度空前的援助非洲的举措.非洲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呈现可喜势头.非洲经济连续第11年保持增长.上述成就和新气象,只是非洲朝好的方向发展所积的跬步,实现振兴仍需长期艰苦努力.  相似文献   

6.
自上世纪60年代非洲国家普遍独立以来,在经历了冷战、多党民主化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之后,目前正处于探索和改革的重要过渡期,并显现出下列五大趋势:从推陈出新向厉行新政、从集权政治向民主政体、从移植民主向理性改良、从反对干涉内政向尝试集体干预、从主观理想外交向客观务实外交过渡.非洲国家探索适合非洲实际的发展道路,难能可贵,但毕竟刚刚起步,且未形成共识.由于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干扰和制约,这种探索不可能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7.
持西方中心主义思想的政治学者们始终认为,只有西方国家的多党议会制民主政治范式才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政治目标,他们认为当今世界所有落后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就必须学习西方的这一套政治制度。二战后的东南亚国家,由于长期受英国殖民主义影响,在刚刚获得民族独立后不久,都不约而同地照搬了英式的多党议会民主政治模式,希望以此来实现国家的民主繁荣富强。然而,试验的结果却是,由于西方国家的多党议会制民主政治范式脱离了东南亚国家的国情,不仅没能带来福祉,反而成为影响这些国家政治稳定,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以缅甸国家为…  相似文献   

8.
钟非 《西亚非洲》2003,(5):66-67
6月 2 5日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北京大学非洲问题研究中心、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和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单位部分从事非洲问题研究的资深专家、学者与记者汇聚一堂 ,研讨非洲问题。外交部非洲司、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非洲局等部门有关官员也参与了讨论。与会者围绕当前非洲形势进行深入讨论 ,集思广益 ,形成了不少共识。一 .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总体缓和与局部冲突并存 ,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非洲形势的突出特点。 自 2 0世纪 90年代初非洲开始经历长达 1 0年的民主化浪潮以来 ,多党体制已被非洲多数国家接受…  相似文献   

9.
姚桂梅 《西亚非洲》2007,(10):56-60
多党制对非洲经济发展的影响因发展阶段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而言,在实行多党制的起始阶段,政治制度的破旧立新对非洲经济发展形成猛烈冲击,消极作用占主导地位;在多党制的发展和巩固阶段,多党制对非洲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积极影响日益显现,具体表现如下:多党变革加速了非洲国家经济体制的转轨;政权更迭的制度化为经济发展营造稳定的环境;危机意识促使执政党注重发展经济来改善民生;多党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遏止腐败的蔓延。同样,非洲多党制对中非经贸关系的影响也是利弊互现,既有益于非洲国家借鉴中国经验,拓展中非经贸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也使中非经贸合作中的问题扩大化、政治化,中非经贸合作潜伏着较大的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10.
良政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非洲开始流行的一个理念。实施良政是非洲谋发展求复兴的不可或缺的条件,日益受到非洲国家和人民的重视。良政与民主和法治结成一体,在一定意义上,良政就是民主施政和依法施政。非洲独创的“非洲对等督查机制”对良政的发展起着促进和监督的作用。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为实施良政而努力,不断取得进步。  相似文献   

11.
在经历了80年代"失去的10年"和90年代初期多党民主风潮的猛烈冲击之后,非洲大陆开始崛起:总体政治形势不断走向稳定;经济自1994年出现复苏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在外交方面,联合自强、努力摆脱被"边缘化"的趋势也更加突出,国际地位正在日益提高。今后,非洲这种复兴的趋势将继续发展,并将以崭新的姿态跨入21世纪。  相似文献   

12.
《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是美国通过的对黑非洲国家实施的单方面贸易普惠法。其涉及范围为黑非洲48个国家,截至2005年7月底,共有37个《法案》受惠国。2000年和2001年,斯威士兰和莱索托分别成为《法案》受惠国。这两个国家均为非洲东南部内陆小国,地理位置相近;历史文化、政治体制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无几。成为《法案》受惠国以来,两国在外贸、投资等方面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有益的变化。但也应该看到,《法案》对受慧国所要求的不仅仅有单纯的经济贸易条件,还包括实行多党民主政治、开放经济和进行私有化改造等附加条件,可见,《法案》作用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非洲政治发展在跌宕中前进,取得了不少新成就,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在政治和安全形势方面,虽然总体和平稳定的局面得以继续保持并有进一步的巩固,但局部冲突、军事政变和恐怖袭击等均有出现。在政治体制建设方面,虽然民主和多党政治体制的建设继续向纵深推进,加强治理,实行良政已成为非洲国家的广泛共识,但“老人政治”、“长期执政”以及谋求“第三个任期”的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另外,在对外交往和国际舞台上,非洲自主和全方位外交日益走向成熟,非洲联盟在自主解决非洲内部冲突、在国际事务中用“一个声音说话”和维护非洲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可以说是非洲政治发展波折不断的一年。从年初肯尼亚出现的选举后动荡、年中南非爆发的排外暴力事件,到年末索马里海盗猖獗引发的国际关注和几内亚军事政变等,非洲似乎总是以负面的消息和近乎悲情的一面来占据媒体报道的头条。然而,仔细分析,在悲情和曲折的湍流之下涌动的是非洲多党民主和联合自强理念的不断巩固和加强。尽管有挫折.但非洲仍在奋力前行。  相似文献   

15.
艾伯特基金会在非洲20多个国家的工作自这些国家独立后就已开始。促进民主一向是我们对非工作的重点。我们认为,民主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和必要的前提条件。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目前非洲还没有民主的蓝图。非洲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各不相同,改革也随之变得复杂。要有效地帮助一个非洲国家发展民主,就要对该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非洲政治生态发展呈现新的特征和趋势。西式政体形式与本土政治传承之间的碰撞、磨合是非洲政治发展的一条主线,非洲国家通过自我调适和改良,推动两者之间的融合,缓解了非洲政治中的一些痼疾,多党选举、政党政治以及军政关系均出现积极变化。但是,西式政体和本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矛盾短期内难以消除。同时,随着政治和经济社会的加速转型,非洲多国出现"第三任期"问题以及大规模的社会运动,对其政治稳定造成冲击。非洲政治转型的影响也在逐步显现,并在改变、重塑非洲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国是非洲最重要的域外合作伙伴之一,非洲政治转型的内生性和自主性要求中非关系与时俱进,为中非关系的深化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7.
在第二任期内,克林顿政府大幅调整美国对非政策,凸显对非洲问题的重视,支持非洲维护和平与稳定的努力,加大对非洲的经济投入,重点发展与非洲地区大国、新兴民主国家和次区域组织的关系,以改善美国在非洲的形象,拓展其在非洲的战略利益,并利用地区大国与次区域组织影响非洲事务。该政策符合美国战略利益,将继续影响新世纪美国对非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18.
一非洲是世界上发生军事政变频率最高的大陆,从20世纪60年代起,非洲已经发生过接近280次政变或兵变[1],有10多个国家发生过10起以上的军事政变,80年代非洲一度有20多个国家的政权为政变军人控制。频发的军事政变使非洲国家政治动荡、经济凋敝、百姓生活困顿,国际社会和非洲有识之士普遍认为军事政变和国家之间的战争是阻碍非洲发展的痼疾之一,必须加以防范和遏制。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认为: “帮助非洲结束战乱和实现和平是联合国面临的三大挑战之一”[2]。 从20世纪80年代末非洲实行民主化和多党政治后,有42个国家举行了多党选举,通过民选方式获得政权逐  相似文献   

19.
1994年非洲经济形势出现转机,扭转了90年代以来连续下降的趋势,增长率可达3%左右,高于1993年的1%,其主要原因是: 第一,1994年非洲政治形势总的说来趋于稳定,为经济的复苏创造了条件。前几年,非洲国家由于推行西方政治民主制度,造成政局动荡。沉痛的教训使它们认识到,非洲政治需要变革,但不能按西方模式进行。1994年4月南非举行首次全民大选,组成以曼德拉为总统的新政府,宣告了种族隔离制度的最终废除。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谈判达成的政治和解和民主变革及一党为主、多党联合的民主制度,为非洲国家政治民主化树立了榜样。在它的推动  相似文献   

20.
进入90年代以后,非洲大陆陷入深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之中。许多国家在"多党民主"浪潮冲击下,政局动荡,有的国家内战不断,经济困境加重。据联合国非洲经委会1993年报告,1990年至1993年,非洲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仅为1.3%,而人口增长率却高达3%,外债1993年达2854亿美元,全非5(?)个国家中有32个国家无力偿还外债利息。有的国家出现了经济危机。近一年多来,非洲大陆经济有所好转,但困难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