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夜郎竹王传说与彝族竹灵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夜郎竹王传说 ,在汉文献中首见于《华阳国志·南中志》 ,之后《后汉书 南蛮西南夷列传》亦有记载。但二者却有不同。刘琳教授注《华阳国志》亦提出自己的见解。笔者认为 ,竹王传说与彝族古代社会的“竹灵”崇拜有关。  相似文献   

2.
公安院校女子防身术的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子防身术教学是公安院校警体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女子防身术的特色,表现在:抗暴防辱意识,以小胜大、以巧制蛮,防卫中求反击。在实施女子防身术教学时,应根据女性生理、心理特征,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目前女子防身术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女生集中上课、分班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有:强化应付复杂情况的思维意识,电化教学与实践课相结合,强化反击时机和反击方法的训练。  相似文献   

3.
赵芳 《前沿》2012,(2):91-93
《女子世界》是晚清阶段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一份女报,它对探究此阶段中国知识分子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思考模式,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18期《女子世界》中文章的整理、分析,认为该杂志主要围绕女子与国家的关系这条主线,从三个方面展开探讨:(一)对女子关乎国家存亡、盛衰的论证;(二)以兴女学、倡女权作为妇女解放的着手点,集中讨论了女学、女权及二者的关系;(三)从女子与国家关系这一视角出发,讨论了女子身份、职业、婚姻自由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制度文化的角度,指出元白诗派妇女题材诗歌所反映出的中唐女性的婚恋生活。主要表现有:“寒女难嫁”及其形成根源;社会风俗方面的宽松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严酷所形成的矛盾,对已婚女子身心造成的深深伤害;以“七出”为核心,封建婚姻制度对已婚女子有更为严苛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魏登云 《求索》2012,(3):243-245
晚清女子学校教育是中国历史上女子学校教育之嚆矢。它顺乎当时世界发展之大潮和中国社会转型之需,负载着两千多年"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以时代的主旋律为依归,以教会女学为发轫,经历了从拓荒阶段——教会女学兴起和发展到初步发展阶段——国人自办女学,再到短暂蓬勃发展阶段——政府承办女学这样一个艰难历程。晚清女子学校教育的创办者们以敢为人先的大无畏精神,忍辱负重、曲尽其道,终于使女子学校教育从非法步入合法之途。其艰辛发展历程向人们昭示:新生事物的发展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作为开拓者们要心怀必胜信心,筚路蓝缕,勇往前行。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关键符号中有许多民族团结的思想与元素,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工具和载体,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有利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有效推进。以道真县为例,通过对相关政府部门、基层负责人及一般民众进行深度访谈,对县民族博物馆、民族广场、竹王祠、中国傩城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对道真县民族文化关键符号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进行梳理、分析,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骆晓戈 《求索》2005,(5):156-157,49
在进行中国本土文本的妇女观研究的时候,不难发现的一个事实就是古代中国妇女生存状况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例如女子教育,较为主流的说法为传统中国文化剥夺了女子受教育的权利,而我最近不仅仅在读清史稿的列女传时读到我国自古以来便有“敬我彤管”之说,而且在更久远的年代的《诗经·静女》中便有:“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的诗句来赞美知识女性。“彤管”代指女知识分子。由此得来,受过教育的知识女性被誉为一种美。在我国历史上,从远古至中古时期,朝廷均选拔有才学的女子,并设有女史职位,比如汉代班昭便在朝廷供职。这个制度据史料记载到明代…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女子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金陵女子大学选择了一条特色化的办学路线:控制办学规模,强化个人教育;依托海外联系,服务女子留洋;挖掘女校优势,促进女子成才;注重课外实践,培养新型女性。这种办学路线取得了较大成功,同时也为当今女子高等教育提供了不少启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金陵女子大学为个案,分析了民国时期女子大学所面临的一系列性别议题:女子大学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中体现的性别角色之争、独身问题以及对贤妻良母主义的回应,通过反合并斗争对女性独立决策管理权的坚持,等等。  相似文献   

10.
正在桂林永福县胜利村,有一个爱管闲事的村委副主任,叫王善光。提起他,村民总说:"没说的!好!"慢慢的他也就成了大家嘴里的"好事王"。"好事王"的最大特点就是"好管闲事"。2011年一天,王善光与同伴肖吉平正在县城中心市场附近办事,突然听到"有人抢劫,快帮追"的惊叫声,转头一看,一男子在前面跑,一女子在后面追,那男子手上还拽着刚从女子脖子上扯下的金项链。王善光和肖吉平想都没想,立刻朝那名男  相似文献   

11.
近代西方体育传人中国之后,女子体育也在纷至沓来的内忧外患的各种冲击之下艰难起步.初创时期的女子体育怎样在不同的时空格局中展开,女性运动在国族命运、两性关系、公众舆论等层面所产生的社会文化意涵是什么,运动与女性特质的关系怎样呈现,女性运动生活的日常模式为何,女子体育是否符合宣导的初衷等,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多维审视,不仅有助于加强近代女子体育演变迁播、表现形态、影响地位等研究的薄弱环节,也可以通过弥补以往学界对妇女"运动"史关注较少的不足,为近代妇女史研究内容的丰富、研究视野的拓展提供新的思路.台湾学者游鉴明的《超越性别身体:近代华东地区的女子体育(1895-1937)》从解答上述问题人手,以1895-1937年间女子体育运动最为发达的华东地区为例,依托于丰富的史料,将中国政府、学校、媒体、社会借助体育联手改造女性身体的历史及女性从中的反应作了深入的论析,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近代中国女性运动的多姿多彩图景.  相似文献   

12.
《行露》主旨,迄今主要有八种观点,将其划分为四类:召伯听讼类;贞女守礼类;政治冲突类;婚配诉讼类。"婚配诉讼"类最为贴合诗旨。诗中男女二人的关系是已有婚约而未嫁娶,尚未建立家庭、成为夫妻。婚姻之礼不足说可作为解释两人诉讼缘由的一个说法。诗的主旨是:女子之词。女子或因婚嫁礼节不足,严词拒绝这位与己已有婚约男子的求娶。男子虽致女于讼,但不改女子断然不从的决心。我们应当从字、句、章节结构逐层逐步地分析文本,方可获得对诗旨的正确解读。  相似文献   

13.
透视上海的近现代女子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洁 《妇女研究论丛》2001,(5):47-50,64
伴随西方文化的不断渗入和本国资本主义文化的衍生,上海女子教育在近现代发生了重大变化,观念层面、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实现了从传统模式到现代模式的初步转化:教育权利下移,女子教育民主性色彩日渐浓厚;与社会需要逐渐吻合,女子教育实用性不断增强;现代知识体系基本形成,女子教育向科学性迈进;为女界广泛培养人才,女子教育开放性程度加深.上海女子教育的发展表明,中国女子教育在早期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否天生丽质,几乎所有的女人都渴望拥有胜雪白肤。其原因有三:一是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皆以肤白为美。所谓的沉鱼落燕,蔽月羞花想必也是建立在肤色白晰的女子身上的感叹:二来,虽然近年来,崇洋之风有所收敛,但西方美女那洁白如瓷的皮肤配以海蓝色的眸子,足以令每个男人倾倒,让每个女人艳羡;第三,很简单,从视觉效果上讲,白皮肤的人在衣着打扮方面可  相似文献   

15.
女为生计容     
花为蝶开,水为河流.自古以来,女人爱美似乎天生就为了取悦男人. 旧时的女子以帛缠足,为打造三寸金莲,忍痛流下眼泪一缸.要不然,一双触目惊心的"天足"准会招致"休妻"的命运.于是后来便也就有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一说法.即便是现代女子也不乏大有其人,从早晨睁开眼的那一刻起就花尽心思,风情万种的在男人的心尖上翩翩起舞.对她们来说,只要男人的目光能永远流连在她们身上,那么一切再无后忧.  相似文献   

16.
“巾帼文明示范岗”活动创建10年来 ,各行业、单位、女职工表现出高涨的争创热情 ,已获称号的再上水平 ,没获称号的积极争创 ,没岗的专门设岗 ,涌现出女子储蓄所、女子交警队、巾帼纳税厅、女子缉察队、巾帼纳税厅、女子车队等一大批以女职工为主体的岗位 ,把广大女职工推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巾帼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 ,形成了岗与岗之间你追我赶 ,互相学习 ,行业之间互相竞赛 ,人人参与 ,人人争创的生动局面。最显著的成果有五点 :一是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城镇妇女投身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劳动热情 ,激发了她们的岗位责任意识和…  相似文献   

17.
谁说女子不如男?王丽黎,一个柔弱女子,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中国杰出检察官。她不徇私情,不畏权势。秉公执法,深受人民的爱戴。她的亲身经历说明,巾帼不让须眉。  相似文献   

18.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台湾女子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将在论述台湾女子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教育对妇女就业之影响.一、台湾女子教育的现状据台湾有关统计资料,1991学年度,6—21岁女子总在学率已达80.71%,按各级教育学龄人口看,国民教育(6—14岁)达97.98%;高级中等教育(15—17岁)76.71%,高等教育(18—21岁)21.85%.台湾女子教育能有今天的成就,主要得益于下述因素:(1)思想观念的开通.这与几十年来追求男女平等权利的不懈努力分不开的,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最先追求的就是废除缠足陋习,争取妇女受教育的权利.经过不懈的努力,社会风气渐开,妇女逐步争得了受教育的权利.台湾女子教育在台湾光复后,有了较快发展,相继创立多所女子学校.仅女子大专院校有:1953年成立的省立护理专科学校,1958年成立的私立铭传商业专科学校;1963年成立的私立静宜文理学院;1964年成立的台北市女子师范专科学校;1965年成立的私立台南家政专科学校;1966年成立的私立文藻女子外语专科学校、私立树德家政专科学校、私立美和护理专科学校;1967年成立的私立育德护理专科学校;1968年成立的私立弘光护理专科学校、私立妇婴护理专科学校.  相似文献   

19.
侯宏澜,一个 生于70年代 为了梦想而活 着的舞者,早 在1997年就 以她20出头 的年纪,抒写下生命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第四届卢森堡国际芭蕾舞比赛女子独舞金奖,并以“宏澜风格”为名在北京举办个人芭蕾专场晚会。1999年,她旅法归来,在中央芭蕾舞团继任首席女子独舞至今……  相似文献   

20.
韩雪军  谢兰荣 《前沿》2007,(5):163-165
自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女子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逐渐成为学者们探讨的重点。从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看,和谐社会基本目标的实现要求加强女子教育,和谐社会主要内容的完成需要以女子教育为中介和桥梁,而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须由女子教育来提供。从女子教育的特殊意义看,女子教育不仅可以通过使女子获得的受教育机会和提高她们的自我意识水平来提高女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通过创造和谐的家庭、保障下一代的和谐成长以为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同时还可以通过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最大限度的发挥整个社会系统生产力来加速和谐社会构建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