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需要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实现了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再配置,文章认为我国应借鉴美国成功的经验,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以满足不同企业上市融资的需要,从而解决东西部资本市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多层次资本市场不仅要体现市场层次的差异性,而且要体现产品层次的盖异性。我国资本市场层次结构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主板市场一板独大,二、三板市场雏形初现。我国建立多屡次资本市场,要规范和完善主板市场,加快推进创业板市场,将代办股市场转变为真正的三板市场。  相似文献   

3.
我国资本市场多层次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层次之间的互动性问题开始凸显,转板制度构建已经刻不容缓,但人们似乎并不理解转板制度对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价值。多层次资本市场转板制度及其基本功能,对于帮助人们理解和重视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下转板制度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初步建立了三层交易市场结构的资本市场。但是,分析资本市场实际运行所发挥的功能,会发现我国的资本市场体系是单层内部分层结构的市场体系。我国资本市场是一个非完全市场化的市场,行政机制的多途径介入弱化了市场的法律监管机制,扭曲了资本市场的市场功能,使资本市场在运行中导致了诸多问题。我国的资本市场缺乏优胜劣汰筛选机制,难以抑制市场投机行为,不能满足诸多层次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也不能满足大多数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需求,增大了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和经济运行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5.
P2P的结构形态和市场套利需求决定了P2P融资成本低的突出特点,这一特点明显有别于其他线下融资方式。从P2P的交易外观和交易实质出发, P2P融资过程构成了“类证券发行”。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框架下,P2P融资市场相当于一个“微型债券市场”。对监管者而言,针对P2P网贷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构造和特性,从网贷平台、借款人和出借人三个层次构筑P2P规制框架是P2P良性发展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初创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远远不能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求,特殊的发展背景决定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必须不断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选择多层次市场同步发展的路径将更有利于市场机制的形成。解决了监管机构的多职能冲突和职能错位问题才能保证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资本市场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信用缺失,信用重塑的立足点在于资本市场功能的重新定位,必须通过对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的严格界定解决市场运行机制的行政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的内涵、外延及它的定位与内涵基础之上,从直接、间接融资体系、信用担保体系入手,分析并构建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以期为中小非公企业创设一种新融资体系;在此基础上从建立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的政府法制监管及社会辅助体系,以及建立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首的中小企业专门法律体系等方面,提出与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相配套的法律体系之设计。  相似文献   

8.
加快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既是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中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目标的方向所在。然而当前我国区域性股权市场建设中存在定位不明确、市场不统一、政策依赖性太强等若干障碍。促进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应当明晰政府监管职责,明确区域性股权市场职能定位,完善规制建设,加强政策引导,强化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方向,努力构建差异化和特色性资本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9.
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瓶颈是融资难问题。本文从剖析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入手,提出了积极拓展间接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等缓解融资难的政策建议,从而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资本市场作为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近年来,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资本市场不仅在规模上有了明显的扩大,而且在内涵上也有了质的飞跃。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资本市场存在市场结构不合理、市场监管不完善等问题。要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必须进行资本市场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标准,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成都等6个重点城市,对比分析资本市场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不足。资本市场为成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但成都资本市场与文化产业精准衔接不畅,与相关重点城市存在差距。建议在天府股交中心分别设立文化金融服务基地和文创板,形成阶梯式服务体系;支持文化企业分类改制和并购重组;发挥国有产业基金、引导基金和证券机构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向重点企业集聚;营造良好氛围,吸引更多资源参与世界文化名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