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彝族服饰文化特色鲜明,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研究彝族服饰文化,发展彝族服饰产业,对于弘扬彝族优秀文化,开发利用彝族服饰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彝族服饰刺绣纹样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服饰是民族特征的重要标志,彝族服饰纹样丰富多彩,蕴涵着深厚的民俗内涵,隐现着原始图腾崇拜的影子。笔者通过对彝族居住较集中的高峰乡实地考察,采集图片资料,整体反映和分析该地区彝族服饰纹样,以找寻其变化规律及产生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是滇中城市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一彝三古”(彝族文化、古生物、古人类、古文化)为代表的文化独具魅力。在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中,文化资源是楚雄最大的发展潜力,文化旅游产业大有可为。贯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决策部署,楚雄要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以打造恐龙文化、元谋人文化和彝族文化三张名片为第一抓手,努力建设文化独具魅力、艺术独具特色、旅游人气集聚、产业快速发展的文化新高地,加快民族文化强州建设步伐,为富民强州和滇中产业经济区建设提供源源不竭的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是一个以彝族为自治民族,多民族共同居住的民族自治地方。彝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采,古时候对历法和宗教信仰有着深刻的研究,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崇虎、尚黑、贵左”是其文化的主要特征,自称是太阳之子,火的民族、虎的后代。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素来就有“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东方人类故乡”和“世界恐龙之乡”的美誉。经过历史长年累月的积淀与民族的发展,楚雄彝族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6.
服饰文化是一种整体文化,服饰图案作为服饰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发展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服饰图案源于生活,形成于人们的观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可以从中国服饰图案的形成、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中了解中国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7.
<正>楚雄彝绣是彝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十二五”以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通过“传统技艺+现代创意”,全力推动楚雄彝绣打造品牌、拓展市场、做强产业,使一绣千年的文化传承发展成为惠及5万绣娘的指尖经济。截至2022年11月,全州有彝绣经营户538户(年产值500万元以上重点企业12户),绣娘5.7万人,人均年收入2万至4万元,楚雄彝绣特色文化产业实现“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绣场变市场”3大转变。  相似文献   

8.
蔡萌萌 《工会论坛》2010,16(2):155-156
彝族妇女的公鸡帽不仅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彝族人民长期以来的生存环境和历史痕迹,更重要的是它所传达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它具有社会形态、民族标识、角色规范等一系列寓意深远的文化现象和思维特征。它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传递着彝族所特有的文化信息。研究公鸡帽所承载着的文化内涵,对于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彝族社会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间信仰是一种自发性行为,借助超自然的力量将人们的价值情感表达出来,并作为一种社会生活习惯得以延续。在文化展演的实践过程中,信仰和仪式得到了强化,对地方的民族文化有了象征性的说明,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相互交织,构建起了新的社会秩序。通过对楚雄彝族地区神灵崇拜体系、仪式过程和社会秩序构建的研究,可以为解读当地的历史和民族文化提供一条脉络。  相似文献   

10.
广西田东县布努瑶传统服饰是布努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象展示和文化符号,是布努瑶传统文化的结晶。田东布努瑶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体现了族群的生计模式、审美追求和信仰习俗。而民族文化产业的开发,正在推动田东布努瑶传统服饰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服饰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视觉符号,不仅传达出每个民族的审美观念和美学实践,而且还能构建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培植民族文化信仰,并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内聚力。霞浦畲族服饰是霞浦畲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制、传承下来的独特文化遗产,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霞浦畲族服饰从人类艺术活动中的视觉造型入手,通过材质、形制、色彩、工艺等方式,体现民族物态文化、宗教信仰、社会生活习俗,深具历史、文化、美学等多重意蕴。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论坛》2013,(12):I0002-I0003
遵照云南省第八次党代会及“两强一堡”建设规划,结合实际发展需求,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富民强州”发展目标,并审时度势地编制了《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强州建设规划纲要》,为楚雄州2012年至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一了认识、标明了方向、编制了规划、细化了项目、明确了任务。楚雄州贯彻落实文化强州《规划纲要》,提出了打造“美丽楚雄”之“彝族文化大观园”文化品牌这个全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永胜县六德僳僳族彝族乡居住着5000人左右的他留人,在上世纪50年代民族识别时确定为彝族。他留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有其自身的特点,具有明屁的“边屯文化”内涵。考察其历史文化渊源,他留人与明清以来的军民屯伍调卫关系密切,是典型的民族融合的后裔。  相似文献   

14.
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彝族群众特殊生活生产方式的精神表达,记载了彝族个性和审美习惯的时代变迁,所以对其进行传承和保护尤为重要。为实现四川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和活态传承,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的独特优势,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传承保护体系,加快推进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表现形式、传承路径、保护措施等方面的"云"建设,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循环发展活力,创造性实现数字化转型,以期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时代内涵和发展特色,将其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四川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5.
马边是地处四川西南边缘小凉山区的彝族自治县,民族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内涵异常丰富,但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民族文化的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对马边民族文化发展的现状、方向、对策等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凉山彝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地形成了具有规范伦理道德、调节彝族内部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具有互助共济社会保障功能等作用的凉山彝族习惯法。其中,家支互助制度是习惯法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凉山彝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受到各方面的冲击,有些已灭亡或正在消失。因此,保护和传承彝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习俗是每个彝族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应用案例研究方法,列举四个具有彝族社区典型特征的案列,剖析凉山彝族在传统习俗、发生纠纷、遭遇意外事故时家支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所体现出来的协作、互助精神;研究凉山彝族"互济"制度对当今社会保障制度在彝族农村社区实施过程中的不足时所起到的弥补功能;同时进一步探索凉山彝族习惯法在当代社会存在的原因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峨边彝族文化传统悠久、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在加快提速旅游文化发展过程中,峨边明确文化发展目标,打造文化品牌,通过成立研究会、举办艺术节、申遗等手段,努力打造"甘嫫阿妞"文化品牌,并逐步形成别具一格的峨边小凉山彝族特色文化。今后,峨边在文化品牌建设中还应重视科学规划,坚持研究与开发并重,重视人才培养,加大资金投入,使峨边文化走出更宽广的路子。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当前四川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背景下,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其重要的发展思路。四川凉山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有着丰富的彝族文化资源,具有质朴性、原生性、审美性、实用性、区域性等特点。随着社会变迁,彝族文化的表现载体或形式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是其文化内核依旧,深入调查研究彝族特色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共楚雄州委、州人民政府提出了“建设活力楚雄、构建和谐彝州”的思路,这为楚雄彝州文化的大众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20.
彝族村落文化是彝族民众生活和生产方式的物质与意识形态的总体反映,是彝族民众居住区域区别于其他民族居住区域的重要特征。保护和开发彝族村落文化,体现的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而且是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的一项重要工作,具有深远的社会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