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中国法学》1992年第1期发表拙文《关于建立缓予起诉制度的构想》后,李新强同志撰写了《缓予起诉制度评析》一文,(以下简称“李文”)对拙文提出了一些商榷意见,本文仅就其提出的几个问题,再谈谈我们的看法。一、缓诉制度并未违背“控审分离”原则李文认为:“如果将缓诉决定权赋予检察机关,无疑是剥夺了人民法院对部分轻  相似文献   

2.
答晓鸣同志     
<正> 有幸读到晓鸣同志对拙文的三点“质疑”(以下简称“晓文”),感到他的“疑”点可能出在没有理清三对理论概念的区别,即把作为国体的“无产阶级专政”,等同于作为其政治职能之一的“专政”;把作为国体与政体的“民主制度”,同作为公民个人权利的“民主权利”未加区别对待;把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3.
<正> 《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审查》(以下简称《论》)一文发表以后,夏桂英等同志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对此,笔者深表感谢,就此机会,对几个主要问题进一步谈些看法。一、《行政诉讼法》是否规定了原告资格审查制度一种观点认为:《行政诉讼法》第41条关于起诉条件的规定,尤其是第1款“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规定,就已经包  相似文献   

4.
《法学》1986,(5)
关于法的本质属性问题,我国法学理论界已经持续讨论多年了。本刊自今年第一期发表张宗厚同志写的《对法的三个基本概念的质疑》后,反映仍然较为强烈,同时收到不少来稿,提出了许多不同见解。我们认为,要创造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就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冲破“禁区”,坚定不移地贯彻“双百”方针。正如有的作者所说,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现状出发,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科学的态度,不能“唯书”、“唯上”,应提倡敢于探索的精神。至于对法的本质属性问题,可以在总结我国建国三十多年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形势,继续进行探讨。我们的根本目的,是要倡导和创造学术争鸣的良好环境和气氛,探索和研究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看待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力求得出既符合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又切合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际的科学结论。张友渔同志最近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关于法的概念,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广义的,包括原始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一定规范。毛泽东同志就讲过:一万年以后也有法庭。一种是狭义的,即专指阶级社会的法律。但说老实话,我对于广义的法是缺乏研究的,我们集中研究的是阶级社会的法律”。他认为对张宗厚同志提出的法的新定义和基本属性,应增加一句:“在阶级社会里,法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见《人民日报》今年8月31日第五版)在这次讨论中,我们收到全国各地许多读者的来信来稿,特在此表示谢意!现将部分来稿摘要如下,供大家进一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 王欣新同志在《收容审查制度应予废除》(以下简称“王文”)一文中对我们的《收容审查的若干问题研究》(发表在《中国法学》1992年第2期)一文提出了一些商榷意见,在此,笔者深表感谢。但对“王文”中的一些主要观点,我们谈些不同的看法。一、关于收容审查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正> 《中国法学》1992年第2期发表了陆德山同志的《也谈人权的主体》(以下简称“陆文”)。这是一篇部分地与拙文《论人权的主体与主体的人权》(刊于《中国法学》1991年第5期)商榷的文章。现仅就陆文指涉到拙文的部分做如下回答和辩正。一、我真的否定了集体人权吗? 陆文一开头就断定我否定集体人权的存在,并称:“张文明确地否定了集体人权的提法”,然后就开始同“无集体人权”的观点进行商榷。这显然是对拙文的曲解。实际上,拙文的观点仅仅是:在国内法领域,不宜引入“集体人权”的概念,但在国际法领域,“集体人权”则是不能放弃的旗帜。拙文曾明确而肯定地指出:“集体人权概念最初出现在国际法领域,是第三世界国家  相似文献   

7.
笔者曾撰文建议取消取保候审制度,我在文中提出:取保候审不具备强制性,因而达不到强制措施的目的,不符合其基本要求;法律无法对保证人追究违反保人义务的责任,保证书只是一纸空文;取消取保候审,也不影响侦查与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因而否定了取保侯审的存在价值。此文发表后,李忠诚博士对我的观点提出了商榷,认为取保侯审不应废除。认为笔者的建议“是片面的和武断的,实践上也是难以行得通的”。对此,笔者仍然坚持我自己的看法,在本文中,我拟针对李忠诚同志的观点继续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刑法意义上的贿赂,是否包括非物质性的“其它不正当利益”,这是近年来刑法学界争论较大的问题,笔者曾在《法学研究》上发表了《关于赂贿罪几个问题的探讨》一文,其中论及到这个问题。对此,杨再明同志发表了《贿赂不应包括非物质属性的“其它不  相似文献   

9.
刘智同志在《河北法学》85年第1期发表《也论对罪犯的劳动改造》(以下简称“刘文”),读后倍感高兴.目前,我国的劳改科学还处在初创阶段,不同观点的争鸣,有利于学术研究的深入和繁荣.特别是探索教育改造和劳动改造的关系和作用,更有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写的《刑事诉讼两重结构辨析》一文在《现代法学》发表后,受到一些同志的关注。《现代法学》去年第六期发表了马贵翔同志的文章,对“两重结构论”提出质疑,他认为刑事诉讼仅存在三角结构,而且是“诉辩双方与审判官距离相等的‘等腰三角’结构”,至于现代许多国家刑事司法中存在的警  相似文献   

11.
我国宪法、刑法和婚姻法都规定有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赋予妇女的利益是党和国家的基本政策,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由于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影响,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再加上十年动乱的流毒尚未肃清,所以造成近几年来拐卖妇女和买卖婚姻以及变相买卖婚姻,在我国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存着,特别是在农村时有出现。今年三月,我们在乌鲁木齐市街头举办了  相似文献   

12.
我看了”对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点滴意见”一文后(见“人民司法”第12期,作者邱文辉、郑树洪二同志),觉得作者的意见基本上是正确的。其中对我们写的“在刑事案件中如何区分两类矛盾的意见”一文(见“人民司法”第9期)中关于案件性质与量刑的关系提出的意见,也是比较好的,给予我很大的启发与帮助,除了向邱、郑二同志表示谢意外,还想就案件性质与量刑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补充说明两点意见。不妥之处,请予批评指正。第一,关于如何看待案件性质与量刑上从严、从宽的关系问题。作为这两个问题的关系来说,有两个方面,即:既有相互区别的一面,又有相互联系的一面。如果要研究这两个问题的全貌,必须注意到这两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拙作《宪法的“无形修改”浅析》(见《法学评论》1986年第4期)发表后,我预感到会有人提出异议。去年,在讲课过程中偶然产生了“无形修改”的想法,课余推敲了一下,自认为还有些道理,于是便匆忙写成了一篇两千字左右的短文。当时并未想到对这一问题展开充分的论述,仅仅是想简单明了地把问题说清楚。文章发表后,才感觉到有些地方没有交待明白,一直想再找个机会谈谈自己的看法。因此,倪正茂同志提出反驳意见,对我来说并不显得突然。不过,有一点我没有预料到,那就是倪正茂式的、充满火药味的“笔伐”。我细读了倪正茂同志的文章(《驳“无形修改”宪法论》见《法学评论》1987年第3期),坦率地说,读完倪文后,怎么也找不到一点“受益匪浅”之类的感觉。  相似文献   

14.
《法学研究》一九八○年第三期刊载了刘瀚、吴大英二同志的《也谈法的阶级性》,对我在本刊第一期发表的《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意志的体现》一文提出了不同意见,表示欢迎。但对于刘、吴二同志文章中某些观点,却不敢苟同,今再提出浅见,向刘、吴二同志求教,并请法学界同志指正。  相似文献   

15.
本刊1990年第5期刊登了孙国华同志《民主建设必须纳入法治轨道》一文,其中就“争取民主”问题,对张光博同志发表在1990年2月5日《人民日报》上的《谈谈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几个问题》一文的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本刊随后收到张光博同志就此问题答孙国华同志的文章,现刊登如下,以供研讨。本刊贯彻“双百”方针,提倡在学术问题上进行不同观点的论战,既允许学术批评,也允许反批评。当然,批评和反批评都应当是实事求是的、与人为善的,以追求科学真理为目的,而不是私人之间的笔战。愿以此与作者和读者共勉之。  相似文献   

16.
如何处理好法的应然性和实然性、滞后性和先导性、秩序和正义等方面的关系,如何摆脱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常常出现的浪漫主义情结,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由此出发,我写了《论良性违宪》一文,意在给法律至上论者提出一个例外,实际上也是对这个命题给予必要的补充。它会遭到同仁的批评,早在我预料之中,我也愿意就这个问题与朋友们共同研究,促进学术繁荣。本文不想就《论良性违宪》所举某些事例是否属于违宪进行争辩,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也无权定论,但我仍然坚持“良性违宪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的看法。中国的改革,在前  相似文献   

17.
<正> 理论界对股权与公司所有权的定性历来众说纷纭,各执一端的论者们大都持之有故。左羽、书生同志在其“公司法人所有权和股东的权利”(以下简称“左文”)一文中又在这一领域作出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其对投资人身份双重性的区分以及公司法人人格和财产权的定性均见解独到,对公司财产权和股权的具体运作的分析颇有新意。这里主要就《左文》对我们《论股权》一文一些观点的异议作些交流,以期引起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问: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以下简称经济合同法)已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请你谈谈这对搞好经济工作有何意义? 答:经济合同法已经于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了,这是我国经济领域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建国以来,我国曾经颁布了不少有关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单行法规,对推进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经济合同法,是在  相似文献   

19.
问: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以下简称经济合同法)已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请你谈谈这对搞好经济工作有何意义? 答:经济合同法已经于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了,这是我国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行政法(学)的两大主题——兼答王锡锌、沈岿同志①杨解君法律与行政权力的关系、行政法应如何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是目前中国行政法和行政法学研究主要应解决的两大课题。笔者认为,法律应“控制”(而不仅是限制)行政权力;面对中国复杂的现实利益关系问题,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