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帆 《传承》2010,(9):50-51
城市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失地农民就成了一个新的弱势群体,他们在失去土地的同时一系列的权利也相应地受到了侵害。失地后,他们面临着生活、就业和养老等一系列的问题。研究和保护失地农民利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也是推进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失地农民就成了一个新的弱势群体,他们在失去土地的同时一系列的权利也相应地受到了侵害.失地后,他们面临着生活、就业和养老等一系列的问题.研究和保护失地农民利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也是推进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公民导刊》2005,(12):5-5
“目前我国约有被征地农民4000万,其中一部分完全失去了土地:部分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特别是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蓝常周  龚莹 《桂海论丛》2009,25(6):76-79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的征用,大量农民离开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了失地农民。由于现行的征地补偿制度存在着种种缺陷,导致失地农民生活困难,为此,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就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为维护社会的稳定,保障失地农民的生活,应该积极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确保政策的落实到位,并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以彻底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5.
风险社会视野下的失地农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绍军  张华山 《前沿》2008,(10):115-117
我国目前正处于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发展时期,土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被大量征收,出现了农业用地非农化的现象,并且这种趋势越来越强烈,因此产生了大量失地农民。本文拟从风险社会的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及其存在的诸多问题,认为“技术——经济”相结合的亚政治局面,导致了一种“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的后果,失地农民在现代风险社会里,只能以个体化的形式独自面对失去土地后的风险。风险的扩散性和平等性使得风险又必须由政府面对和承担,所以,土地征收及移民安置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丛旭文  黄晶梅 《求索》2012,(3):74-76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的进程突飞猛进,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成为这一进程中的孪生性问题,这一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攸关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有序推进,同时也攸关社会安全与稳定。本文在系统梳理社会保障经典理论及对我国农地社会保障功能深度剖析的基础上,横向比较、透析国内外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实践,提出应当在公平、效率、稳定价值指引下,构建一部兼顾城乡、严格实施的土地征收法律制度,并通过政府的有限参与,建立与农地征收相配套保险专项基金、农民创业支持体系,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困扰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严重问题,它不仅造成新的失业大军、导致城市角落,而且往往与城市违规建设相伴随,从制度视角分析导致失地农民问题的原因,研究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对于解决作为城市顽疾的角落问题、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权利流失与保护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镇化进程中,伴随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相应而生了一个特殊的失地农民群体。由于国家对失地农民权益保护不力以及失地农民维权意识和能力薄弱等原因,失地农民权利不断受损和悄然流失,主要体现在土地收益权缩水、征地知情权被屏蔽、利益表达权受限制、社会保障权弱化等方面。失地农民的权利流失,既关系到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我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因而防范失地农民的权利流失,加大对失地农民的权利保护力度,就成为当前我国迫切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失地农民的核心问题是权益保障问题。失地农民权益保护机制缺失问题已成为阻碍城市化发展、破坏社会稳定、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难题。对失地农民的权益流失和法律保障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构建较为系统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解决失地农民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是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
王亮 《前沿》2010,(8):7-9
城市化的发展,催生出一个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的失地农民群体。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其中,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是促进失地农民融入城市的关键。我国当前的制度设置,是影响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历史决定论的理解模式、历史主体本身的不成熟以及历史主体与实践主体的混同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主体被遮蔽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主体性和马克思主义主体的历史性之间是一种逻辑互动的关系,前者是实现后者的力量源泉,而后者则是彰显前者的基础和保障;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体有三种存在样态.即知性存在样态、意义存在样态和实残存在样态.  相似文献   

12.
贪污犯罪数额的大小,是惩治贪污犯罪的主要依据。在共同犯罪中,犯罪行为人贪污数额的认定相当复杂,既有共同贪污的数额,又有各人分赃所得的数额,还有因贪污的停止形态而未实际获取财产等情形。关于共同贪污犯罪行为人数额的认定,理论界存在着“分赃数额说”、“参与数额说”和“犯罪总额说”等不同的学说。笔者更倾向于“犯罪总额说”。  相似文献   

13.
论业主委员会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主委员会是城市住房私有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制度支撑.由于政府管理部门、居民委员会、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业主之间利益关系复杂,现行法律法规对有关规定的不完善,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失当,业主普遍缺乏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业主委员会在筹备设立和实际运行方面都存在诸多的问题.我国应尽快出台<业主委员会法>,明确规定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规范业主委员会各项基本制度;并且进一步调整完善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与业主自治的关系,在物权法中明确居民的房屋物权;健全行政程序的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出台,标志着“行政三分制”这一新型行政管理模式的付诸实践。行政三分制在彰显其制度创新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行政法治契舍的难题,而这则关系到行政体制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15.
所有人抵押是指所有人于自己所有物上存在的抵押权 ,是一种特殊的抵押权。确立所有人抵押制度可以防止后次序抵押权人获取不当得利 ,保护抵押物所有人的利益 ,有利于所有人进行融资 ,节省交易手续和费用 ,促进商品流通。我国《担保法》没有规定所有人抵押 ,可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的做法 ,从所有人抵押的思路选择、成立、变动等方面入手对此制度作出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6.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公开性是该罪认定上的难点,也是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其中的相关问题应得到进一步明确。首先,公开性的本质是宣传对象的不特定性,即针对不特定多数的人进行宣传。其次,公开性与社会性存在交集和重叠,同时也各具独立价值。第三,在口头传播的性质认定上,应区分是否为集资人授意及集资人对集资信息的扩散持何种心态。第四,公开性不以虚假宣传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茂名市电白区中学生对传统类毒品的认知程度较高,对常见的合成类毒品有一定的了解,对伪装类毒品认知较低;当地学校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频率不高,方法缺乏创新,体系不健全等。对此,应加强对伪装类、液态类毒品的宣传;在宣传方式上要注意创新,应结合青少年规律特点,构建信息传播新平台;学校应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阶段各种合法职业劳动者的劳动都创造价值。这里的价值是指凝结在社会产品、服务 (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 )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它体现劳动者对社会财富 (物质的、精神的 )增长乃至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在新时代 ,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概念作进一步的扩展是必要的。一种劳动只要它是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或环节 ,那么 ,无论它的直接成果是否成为商品 ,都是创造价值的。在我国现阶段 ,政府作为国家机器的职能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 ,更多地从阶级统治转向发展经济 ,它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作用不可或缺且十分巨大 ,因而也是创造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监狱罪犯离监探亲是法律规定的一项有利于监狱罪犯再社会化的刑事政策,专门系统地探讨这个问题具有重要价值。现行离监狱探亲制度在《监狱法》、司法部规定和监狱实践三个层面均面临诸多问题,因此,在对策方面,基于对监狱离监探亲决定权的行政执法权属性分析,从法律上赋予罪犯法定离监探亲权,要从《监狱法》及司法部的规定上加以完善,还要解决监狱办理上面临的实际困难,以促使这项制度得到常态化落实,促进罪犯改造和再社会化。  相似文献   

20.
不作为犯罪是我国刑事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作为犯罪一样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研究不作为犯罪,首先要明确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不作为犯罪的核心问题,它包括四个方面: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以及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除此之外,道德义务不应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