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露一手     
人物:陆易收,外号露一手。(连队农工,简称陆。)陆妻(连队农工,简妻。)(幕起,陆易收出场,西装革履,大步走到台前。嗨!各位领导、同志们新年好!给大家拜个早年。去年都叫我"留一手",今年俺要改名啦,是俺连里人改的,叫俺"露一手"。不说啦,俺得赶快到办公室领兑现款去。(下场)妻:(上场)听说今天要兑现,也不知俺当家的去没去领钱,我得赶快找他去。  相似文献   

2.
资讯     
《廉政瞭望》2010,(4):4-5
<正>温家宝:让老百姓清清楚楚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3月23日,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强调,今年中央部门公用经费统一压缩5%,出国出境、车辆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经费都要有所  相似文献   

3.
<正>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总理温家宝提出要推进财政预算公开,让老百姓清清楚楚地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能够有效监督政府。与这条新闻相对应的,是被称为"全裸乡政府"的四川省巴中市白庙乡,因政府财政透明赢得广泛赞誉和高度瞩目,并已超  相似文献   

4.
家庭账册     
夏海 《学习导报》2008,(12):15-16
父亲平时喜欢记账,20多年来,他记录了30多本大大小小的账册。父亲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记家庭账册,记账缘于家庭贫困,居家过日子要精打细算,收入多少,支出多少,每一笔钱都要花在刀口上,账也要记得清清楚楚。父亲记账特别仔细,记账本上写得密密麻麻,都是日常生活上的一些小账,连5分钱豆腐、2分钱火柴之类的小账都要上账。  相似文献   

5.
家庭账册     
夏海 《新湘评论》2008,(12):15-16
父亲平时喜欢记账,20多年来,他记录了30多本大大小小的账册。父亲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记家庭账册,记账缘于家庭贫困,居家过日子要精打细算,收入多少,支出多少,每一笔钱都要花在刀口上,账也要记得清清楚楚。父亲记账特别仔细,记账本上写得密密麻麻,都是日常生活上的一些小账,连5分钱豆腐、2分钱火柴之类的小账都要上账。  相似文献   

6.
《学习导报》2013,(13):23-23
1942年11月,中共苏中区党委召开南坎会议,谭震林作"精兵简政"的报告。亲历者康迪回忆:"整整一天,他不用讲稿,从国际、国内形势,谈到苏中的工作,还谈到苏联红军打了一个大歼灭战,清清楚楚地讲到俘虏、打死、打伤多少德军,击落多少  相似文献   

7.
<正>10月19日,笔者在一师十三团十九连见到一些职工,正在会计办公室领取农业生产成本清单,会计正耐心地给职工讲解不明白的地方。该连职工说:连里把我们各阶段的农资单价和领取的数量,都算得一清二楚,让我们心里都明明白白,这种财务公开很受我们职工欢迎。  相似文献   

8.
"种子3500元、化肥5000元、机耕费2400元……"前不久,笔者在农四师七十四团二连麦场采访,看见职工李传贵对照着土地承包收支"明白卡",仔细用计算器进行查账。  相似文献   

9.
说起农七师一二五团十四连职工马汉真,连里的老老少少无人不知。因为这几年,这位年近六旬的甘肃汉子率领一家人不但种地年年盈利,而且,他家的庭院养殖也红红火火,近20头膘肥体壮的肉奶牛,谁见了都咋舌称赞。 时下,虽然是冬季农闲时节,然而在马汉真的牛棚里,却依然是一片繁忙景象。每天,大儿子马金胜赶着牛群到野外去放牧,他和老伴便忙着打扫牛棚,往牛槽里添加食料。因为他们心里都明白,除了承包连里的土  相似文献   

10.
不是问被称为"七省巡按"的人来自何处,或"七省巡按"的称号为何人所封,这一切,第8期<半月谈>的文章已说得清清楚楚.追问哪里来的"七省巡按",只想弄明白这种怪现象的历史渊源.是"七省巡按"呀,而且是"追封"的,光听这两个词汇,就知道要翻一翻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了.  相似文献   

11.
岁末年初,一些官员大表其态,要为群众办多少实事,解决多少难题,这些"唱喏",都向群众表明了一种态度:千方百计多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正>"以前,想知道点儿连队的事可不容易,现在好了,一条条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职工们这下心里亮堂的。"3月30日,在连务公开栏前,二师二十九团一连的职工在观看近期公布的连务收支、棉花种子、薄膜、土地承包等情况,职工张强看后高兴地说。"连务乱不乱,交给职工看。"今年,该连精心打造了连务公开"明白墙"和"放心账",对生产管理重大决策问题、涉及职工利益的各项政策、连队财务支出、干部收入及  相似文献   

13.
呆头李三成了连里新闻人物。 事情很简单:赵团长来连里检查工作,好几次连里备了午饭,但到吃饭的时候,就不见了  相似文献   

14.
时间:三秋拾花时期 地址:某农场 人物:改革娃——农场青年,出租车司机,20岁(简称改) 张大妈——退休农工,58岁(简称张) 王大妈——退休农工。68岁(简称王 李大妈——退休农工,78岁(简称李) 赵大妈——退休农工,88岁(简称赵)  相似文献   

15.
《江淮》2010,(3)
<正>"新政策太好了!"侯世英躺在肥西县花岗中心卫生院住院部病床上输液,这位67岁的老人长期患支气管扩张,几乎每年这个时候都要住院治疗,对药价的变化自然算得清清楚楚。"原来每天要170多元,现在一天只要63.52元,减少了五分之三。"花岗中心卫生院及所辖的6个村级卫生站,医疗服务覆盖范围约10  相似文献   

16.
农场新事     
一六六团职工种田养殖搞预算 赵春丽 2004年12月28日,是农九师一六六团十三连职工朱勤俭最忙 的一天。他要和一起承包的职工商量2005年甜菜、春麦、打瓜种植 计划,通过对种子、化肥、农药、地膜、土地利费等农业投入的预 算和收入的预测,做到合理投入,确保增收。眼下,在一六六团像 朱勤俭一样和职工们-起商量来年种植、养殖预算的职工还有 很多。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随着两费自理的全面推行,农工生产积极性明显增强,对农田管理力度也逐年加大,个人购买农药、微肥喷施的现象越来越多。这本来是令人鼓舞的好现象,然而,当前市场上农药、微肥品牌众多,各种成份配量不一,农工受自身农业知识不足的影响,在使用  相似文献   

18.
斯密"一只看不见的手"的经典理论验证了所有西方工业化国家市场经济的成功,可见"看不见的手"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价值毋庸质疑.尽管如此,中国的市场经济的转型使我们花去了太多的时间,但是我们仍然不知道还要花多少时间和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才能很好地理解"看不见的手".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 随着土地长期固定的全面实施,农产品经销权的全面放开,种植业结构出现多样化。但种什么、种多少却让农工有些不知所措。毕竟,经历过太久的计划经济影响,一下子全面放开,难以和市场完全接轨。 在今年的春播中,大多数农工手中根本没有定单,都是跟着感觉走,别人种啥咱种啥,对市场价格、销路心中没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农二师三十四团有三类职工增收较多,成为致富能手。这三类职工归纳起来,一是两栖型。这类职工大多居住在团部附近,他们街面上有店、连里有田,在种好承包地的同时,在农贸市场从事零售、饮食、运输、修理等第三产业,既是农工又是商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