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正健  陈明元 《工会论坛》2009,15(2):134-135
本文就国际经济法的定义和产生分别进行了新的系统阐述,力图为国际经济法的存在、独立和发展奠定坚实理论基础。本文认为对国际经济法进行定义首先必须对“经济关系”这一核心词汇的含义、范围进行全面的阐释和界定。而对于国际经济法的产生也不能仅仅将其当作历史问题来研究,而应兼顾其历史性和理论性两种属性,对其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
垄断与经济法产生关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学界一般认为,垄断破坏了公平而自由的竞争,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传统的民商法和行政法作出了修正之后仍无法有效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纷纷制定了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作为现代法的经济法产生了。美国经济法的确是这样产生的,但是德国强化垄断,苏东、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直接垄断,也出现了经济法。经济法不仅具有反垄断功能,也有促进垄断,甚至直接规定国家垄断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市场缺陷”的天然存在需要政府干预经济,经济法是调整政府干预经济的最佳法律形式。经济法以经济管理关系为调整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法就是被赋予法律效力的经济规则。这种直接的经济特点,使经济法区别于行政法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4.
树立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执政理念和改革目标。为深入贯彻落实这一理念和实现改革目标,我国相继修订了大量经济法。本文拟分别从公司法、企业所得税法、企业破产法等三部代表性经济法的修订来分析经济法是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以便洞察微观如何体现宏观,具体法律条文如何贯彻指导思想和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5.
树立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执政理念和改革目标.为深入贯彻落实这一理念和实现改革目标,我国相继修订了大量经济法.本文拟分别从公司法、企业所得税法、企业破产法等三部代表性经济法的修订来分析经济法是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以便洞察微观如何体现宏观,具体法律条文如何贯彻指导思想和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6.
由经济法的价值取向透析经济法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的价值是更本质更深层的东西。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是法的价值范畴中不同层次的概念,法的价值取向不同,其基本价值目标也不相同。经济法的社会整体效益的价值取向,决定了经济法不同于民法、行政法的价值目标的追求,进而使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区别开,这就决定了经济法具有独特的内在规定性: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提出新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从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主题看,推进小康社会建设,首先应抓深化改革,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入手,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完善新体制,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这是一项现实的选择和正确的决策,必将有力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8.
渐进改革与经济立法——关于经济法理论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从渐进改革的角度来理解和把握我国经济立法过程以至经济法理论为前提的。针对20年来经济年学理论的波折起伏,特别是目前经济法学界一些把经济法理论建立在克服市场失灵基础上的观点,本文指出,我国的经济改革,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育的常规道路,也不同于原苏联、东欧国家市场化改革道路,渐进性、过渡性和连续性的特征贯穿于整个经济改革过程之中并体现在经济立法方面,只有把握这些特征才能构造合理的经济法理论,从而避免对市场经济法律做过于理想化的设计或按西方国家市场经济模式构造我国经济法律体系的倾向,本文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法理论的发展完善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公私两分法的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评述了关于经济法地位和范围的不同见解,主张公法和私法的划分仍然必要,但认为界定经济法的性质必须坚持历史的眼光,以务实的态度,认为要承认经济运行中国家和社会的二元作用,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规制必须仔细考虑目的、方式和限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经济体制改革在操作意义上就是经济制度的改革 ,是经济法的改革 ,其核心是经济法律制度的改革。为此 ,必须按国家的立法规则 ,加快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 ,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经济法基础范畴刍议——基于社会法研究进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法进路于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有否意义,学界有两种观点:肯定论者着力论证意义之所在;否定论者则认为从社会法视角研究经济法具有太多的局限,宜否弃。孰是孰非,本文拟就此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法的三个基础性范畴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2008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则标志着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这30年既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发生质变的30年,也是社会主义法治从无到有、迈出了第一步的30年,而改革开放30年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等诸多层面所取得的进步,与中国经济法及经济法治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所谓"三十而立",于此历史性时刻,回顾中国经济法和经济法治的历程,其意义不言而喻。本刊特在2008年末期刊登中国当代经济法学家史际春教授的一篇访谈录,以纪念改革开放30年和中国经济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诉讼是国家控制犯罪的能动反应,国家为了能够有效的控制犯罪,刑事诉讼的过程就必然伴随着国家强制力的运用,而国家强制力的介入势必影响作为公民个体的私权利。这样国家就必须在为保障公众的安全而随意的启动诉讼程序与为保护公民个体的私权利尽量少启动刑事诉讼程序之间作出一个明确的选择。由于各国法律传统和诉讼文化的差异,刑事诉讼的启动在标志上、条件上和方式上有着不同的认识与区别,其具有:案件输入、保障人权、案件分流的功能。目前我国刑诉启动程序中案件的输入功能欠缺,为此,必须降低立案标准,增强案件输入功能,把侦查行为的启动作为诉讼启动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法学是法学专业14门主干课程之一,针对公安警察院校学生培养的特殊性,经济法作为专业基础课,学校应从素质教育的高度重视经济法的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应该与普通院校有所区别,有所侧重。应当充分利用经济法课程与经济犯罪及经侦专业之间的知识连续性和内在相关性,找准基础与专业的切入点,紧密结合经济刑法、经济犯罪,紧密结合公安实践,突出经济法作为专业基础课的“专业”倾向性。通过反思经济法业务本身的专业性,不断完善经济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5.
具有较强职业性和实践性的高职院校的经济法课程,必须以培训学生法律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高他们的法律职业能力.以经济法的教学改革与课程设计为视角,研究改革高职院校经济法教学内容,调整教育方法,使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真正掌握职业本领,改变教学与现实脱节,学生学非所用、学不适用等状况.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民法、经济法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两个独立、重要的基本法律部门,分析了价值取向各有异同、指出二者不可互相替代或否定,而是不可偏废,缺一不可的.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应当有所作为:论经济法的任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经济法应当回答和解决实践提出来的具体问题 ,这样经济法才能有所作为。而经济法要解决、能解决一些什么问题 ?这正是经济法的任务范畴。经济法的根本任务是维护市场的自由竞争秩序 ,而具体任务则是维护市场的公平、高效、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出发点。《经济法》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核心基础课,其教学方法也应当进行的改革创新,加强针对性、突出侧重性、增强实用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法与行政法之界限--以土地管理法为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济法与行政法之间的界限,很多文章都曾有论述,但都显得比较抽象.本文以土地管理法为例,从两法调整的社会活动领域、宗旨、所依据的科学原理、追求的法律实施的社会效果三个方面作了论述,更具体地指出了两法的区分界限及对法学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与刑法观念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刑法观念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内在变革:从政治功能观到经济功能观;从对经济犯罪的过度介入到适度调整;从对公有制经济的重点保护到对非公经济的平等保护;从罪刑心定到罪刑法定;从刑法偏重于打击犯罪到打击犯罪与人权保障并重;从对经济犯罪的重刑主义到宽严适度等等。刑法观念的变革必将进一步促进刑事立法的不断完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