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乍观此文标题,准会有人提问,这不是给我们社会制度抹黑吗?在当今的中国哪有“主人”惧怕“公仆”的道理。其实笔者哪能不懂,但面对现实,谁又敢说“主人”怵“公仆”的事情一点没有发生。“主人”怵“公仆”,怵在什么地方?据基层的百姓反映,他们眼下对一些“公仆”心存“三怕”:一是怕公仆“追求”政绩瞎折腾。这类“公仆”上台伊始,不顾当地客观实际,张嘴要大展宏图,闭嘴要改天换地,今天建世纪大道,明天与世界接轨,要创建千亩园区,开发万顷基地。规划一年一变,灵感时时翻新,百姓稍有疑虑,就被扣上思想僵化,不求进取的帽…  相似文献   

2.
"政绩成本"这一概念有望成为近期的一个热词."领导干部政绩的考核将有新的标准出台,其中有望第一次引入政绩成本分析."较为正宗的阐述是:"考核办法首次提出了要对政绩进行成本分析,不仅看领导干部取得的政绩,还要看创造政绩的目的及为谁创造政绩,并对为取得政绩所付出的投入和代价进行计量,以切实避免不计成本和代价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  相似文献   

3.
做“官”很累赵永涛没做过官,本不知做官的滋味。仅从阅览史书或现实生活中耳濡目染,觉得做“官”很累。古称“官”为庶民百姓的“衣食父母”,今称“官”为人民的“公仆”。无论“父母”或“公仆”,要真正名符其实,都难免要付出非常的艰辛,都会很累。三国时期,蜀国...  相似文献   

4.
主仆之惑     
我不想再去查资料,引经据典地指出在什么年代、是谁规定了干部是群众的公仆(简称“仆人”),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简称“主人”)。这早已成了中国人常挂在嘴边上的口头禅,是连小学生都必须知道的常识,干部们在大会报告、小会发言、起草文件和写材料的时候是要经常使用这些名词的,因此电脑里都输入了这个词组,现在对我写这篇短文就非常方便,只要敲四个键,“公仆”就跳出来了。 它不同于“顾客就是上帝”这句商界最大的谎言——那是一个油嘴滑舌、虚情假意的时代的象征,说的人和听的人都不相信,是不必认真的。而主仆之说就不同了,在十多年以前,几乎是存在于口头上的一条制度和纪律,“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工人当家做主”是被当做口号要经常喊的。 其实,就在那个时候,有“突击提干”,没有“突击提工”;有“入党做官论”,没有“入党做工论”。“仆人”犯了错误,下放车间当“主人”,“主人”干得出色,可以提拔上来当“仆人”。孰高孰低,不是非常清楚了吗? 说是说,做是做,在人们的心里“主人”利“仆人”的地位正好是颠倒的。  相似文献   

5.
最近,阅读爱国名将吉鸿昌“做官即不许发财”的座右铭,耐人寻味,颇受教育。 吉鸿昌的父亲临终前曾拉着他的手说:“为父有一句话要让你牢记:‘做官即不许发财’。”后来,吉鸿昌把这七个字刻在细瓷碗上,作为座右铭,经常警戒自己。他终于用自己闪光的一生,实践了座右铭。“做官即不许发财”,那做官作什么?吉鸿昌说得很明白:“要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这与今天党的宗旨是一致的。因为共产党的“官”,是人民的公仆,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人民也正因为有这样大公无私、甘当公仆的好“官”,才衷心拥戴。  相似文献   

6.
对于目前的贪污腐败,许多人都很无奈。最近看到陈独秀的一篇文章,对这个问题有独到见解。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我不会自暴自弃和自杀》。此文讲道:“我们国里的贪官污吏对于人民欺压敲诈,是世界各国中最可怕的地方,回国侨胞吃过他们苦的事实,大概十本书也写不尽,然而侨胞断不应该因此对于祖国失望灰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官吏是国家的公仆,公仆不良,主人有权利起来赶走他们!不起来赶走他们,是人民自暴自弃,失望灰心,更是自杀!他们虽然是些公仆,而有了累代传袭的权威,“奴欺主”的局面已非一日了,赶走一批,又来一批,根本解决,只有主人渐渐起来亲…  相似文献   

7.
裘祯礼 《奋斗》2001,(6):56-56
时已进入21世纪了.然而“为民作主”却常常见诸新闻媒体,有的呼唤官要“为民作主”,有的宣扬公仆“为民作主”的事迹,有的赫然地见诸大字标题。在下愚钝有些不明白:宪法上不是明明白白写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民即是主人,何以又需要“官”为民作主呢?民的“主”,既然需要官来“作”。  相似文献   

8.
一是处理好公仆与主人的关系。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当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即我们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被人民群众推上领导岗位的。这权力是人民群众给的。人民群众在赋予我们权力的同时,也赋予了我们重大的责任:要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兢兢业业为群众办事,当好人民的勤务员。人民群众是主人,我们是公仆这一主仆关系,无论你的官多大,职位多高,都是不会改变的。因此,我们要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满腔热忱去为群众办事,要向孔繁森同志那样,心里时刻想着西藏人民,行动上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西藏人民。在自己分管的工作领域中,要把群…  相似文献   

9.
“政绩”与○“实绩”●张洪伟“政绩”与“实绩”指的是领导干部为政期间,在为民服务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这两个词汇只不过是一个意思的两种不同说法而已。所以,有多大的“政绩”就应有多大的“实绩”。然而,目前有的人却认为:“政绩”只指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干了哪些事...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一贯主张,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要做“社会公仆”,而不能变成“社会主人”。但是,近来有人提出,共产党员也是人民中的一员,所以应该是“社会主人”,而不是去当什么“公仆”。 这种看法是望文生义,曲解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本意。为了澄清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混乱,有必要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思想是如何提  相似文献   

11.
干事创业靠的是一种实干精神,靠的是一种对上对下负责的精神。现如今,有些干部陷入了政绩慌,拼命地搞政绩,总是以为唯有政绩,才能得到领导的认可,才能得到群众的公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本是无可厚非。但是,"造福"要分清是造自己的福还是造群众的福。有的人,为官一任,"政绩"很多,但他们是给自己造福,最后加官进爵,飞到很高,留  相似文献   

12.
正在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的干部要坚持当"老百姓的官",把自己也当成老百姓,不要做官当老爷。心无百姓莫为官,心无人民莫从政。"老百姓的官"这一提法朴实而伟大,生动而具体,再次彰显了我党鲜明的为民本质、饱含着浓浓的人民情怀,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把"人民至上"记在心中、扛在肩上、落在实处,永葆共产党人的公仆本色。  相似文献   

13.
考察工作,考核干部,一项重要内容是看政绩,这无疑是正确的。因为政绩是创造者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力度的综合体现。不过,对政绩也需认真分析一番。现在人们往往重视政绩,忽视分析。观察一个单位、一个人,只是说:“把政绩摆出来。”人家将政绩和盘托出,五六七八九,一大串,就认可了,通过了。其实,工作只做到这一步,叫浅尝辄止,考察、考核都算不得细致。端出的那些政绩,还只能让人了解一些现象,只有既重视政绩,又进行分析,才能搞清其本质。分析政绩,重要的是看它实不实。不要认为政绩都是实的。“办老实事”,说起来容…  相似文献   

14.
孙杰 《党课参考》2023,(7):100-105
<正>1946年12月1日,是朱德60岁生日,董必武以一首《祝朱总司令六秩荣寿》称赞朱德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骨头生若铁般硬,胸次真如海洋宽。要作主人不作客,甘为民仆耻为官。”朱德作为答谢也依韵和诗:“耕者有田风俗厚,仁人施政法刑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只见公仆不见官”是延安时期党的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及清正廉洁作风的真实写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风范,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谁做官、怎样做官”这个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各级干部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这是我们进行党性教育和公仆意识教育的绝好话题。做人之本是道德品质,才与德相比,德更为根本;领导干部要做好官,首先要做好人。为政用权,掌用的是国家政权,其中最主要的是党委和政府权力;一切领导干部都应当彻底回归"公仆"本位,把为人民解困苦、办实事、谋幸福作为衡量政绩的唯一尺度。用权最关键的就是一切权力都要为民所用;公权就要公用,公权不能私用,各级干部要牢牢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一个省会城市的主要领导在谈到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时说,身为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要“既怀崇敬之心,又抱歉疚之情”。闻听此言,笔者感慨颇深。常言道: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既然如此,作为公仆的领导干部,理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心竭力为群众办事,这是公仆的职责所在、义务使然。倘非如此,这样的公仆就不称职,就应该心怀歉疚,诚惶诚恐。然而,现实的情形是,个别领导干部颠倒了公仆与主人的关系,高高在上,作威作福,对群众既无崇敬之心,更无歉疚之情。一旦做了一些群众感到满意的事情,解决了一些群众的切身问题,便觉得自己是群众的…  相似文献   

17.
有关人士表示,目前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标准及细则正在紧张制定中,不久将颁布。细则将包括“硬指标”与“软任务”、数量与质量、考核评价结果直接与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紧密结合等方面内容。领导政绩考核评价标准新颖之处在于,办法首次提出了要对政绩进行成本分析,不仅看领导干部取得的政绩,还要看创造政绩的目的以及为谁创造政绩。并对为取得政绩所付出的投入和代价进行计量,以切实避免不计成本和代价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  相似文献   

18.
为官贵在“实”俞锋世人常叹做人难。难在何处?我理解大概唯在“实”上。如果做到了这一点,也就不失为一个高尚的人。做人难,做官尤难。老老实实做官,实实在在为政,脚踏实地做事,是对做官的起码要求。要说官要有“官德”,这“实”无疑是“官德”之核心。如何做一个...  相似文献   

19.
自企业文化这一管理理论传入我国以来,很快被企业管理理论界,特别是企业家们所认可,并很快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广泛应用。但许多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尽管付出了很大的热情,投入了很大精力,但却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大都是因为这些企业文化的追捧者没有搞清  相似文献   

20.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时下领导干部们常讲的一句话。他们在当政期间,总希望办些实事,出些成果,留下“政绩”。我们共产党人是为人民服务的,应该强化“政绩意识”,要在历史的回音壁上.留下永久的、宏亮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