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敏 《瞭望》2003,(29)
沈阳市近几年出现了一系列党政干部贪污腐败的大案要案,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刚刚查处了一批腐败分子,紧跟着又一批曝光,难道不吸取教训吗?应该承认,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2.
腐败仅仅是个人的道德问题吗?否!腐败的滋生还有制度性因素. 在对腐败现象进行分析时,较为普遍的一种看法是,腐败是个人道德问题,即因自律不严,违反了道德规范,犯下了道德品质上的错误:据此,所谓反腐败的斗争,也就是反对那些道德品质沦丧的腐败分子的斗争.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很多现象值得深思:为什么在一些地方会出现团体性腐败?为什么在某段时间之内,腐败会象流行病那样爆发出来?显然,仅用个人道德品质来解释是不得要领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不难发现这样的事实,一些道德自律性非常强的同志,最后竟在不知不觉或无可奈何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传达后引起强烈反响。这里刊载的一组摘要,分别就当前腐败现象的严重性、腐败分子的危害性、腐败分子的基本特征以及如何清除腐败现象等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4.
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权力腐败现象已成为人们能够感受到的事实,反腐倡廉则是人们的共同心声。那么,为什么市场经济会伴随着大量的权力腐败现象?现阶段我国惩治腐败、加强廉政又应采取哪些措施?对此,笔者试图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最近揭露并严肃处理的王宝森等案件,既鲜明地显示了我们党加大反腐败力度和深度的决心与行动,也引发人们进一步的深层思考。人们思考如何遏制这类现象使之减少到可能的最低限度,这就有个用人的问题,在处理一些有严重劣迹的腐败分子时,人们注意到了这样一种情况:一些腐败分子罪行累累、死有余辜,却官运亨通,甚至在他们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獗过程中还不断被提拔晋升。这究竟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成果,大家都是有目共睹,但是形势也不容乐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其突出的表现就是现在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易发、多发,一些腐败分子还在一意孤行。从现在查处的案件和发现的线索来看,一  相似文献   

7.
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败斗争正在卓有成效地向纵深发展。一些企业已揭露出来的问题表明:不清除这些腐败现象,改革和开放无法顺利进行,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无法巩固,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治久安就将成为一句空话。开展反腐败斗争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人们在更深层次需要思考的是: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抑制腐败现象呢?笔者认为,出路还是在于体制改革。(一) 不能把产生腐败的原因归咎于新体制。勿庸讳言,腐败现象如此之烈,是在新旧体制转换期间发生的,但是,究其根源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端正党风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严峻而又艰巨的任务。全党上下,众口一词:腐败现象已经严重侵蚀了我们党的肌体,不正之风已到了非治不行的地步。党中央和中纪委近几年来为端正党风下了很大决心,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应该承认,到目前为止,党内不正之风并未得到根本治理。回想这些年来,我们党在党风建设方面走过的历程,有一些问题很值得进一步探讨:为什么我们在端正党风方面下了那么大的决心,做了那么多工作,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为什么我们处理了那么多党内的腐败分子,而党内的不正之风屡禁不止?  相似文献   

9.
党内与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已影响到执政党的地位,必须加以解决。现在腐败现象涉及面很广,而且领导层中也存在着腐败现象。有人说:老百姓的儿子能经商,高干子弟为什么不能经商?我认为,关键不是谁经商,而是在现在价格双轨制下,老百姓弄不到计划内的生产资料,也弄不到紧俏商品;而有些干部子弟却能通过各种权力交织的关系网,既能搞到计划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腐败现象的新特点:腐败者职务越来越高,具有危险性;腐败涉案金额越来越大,具有贪婪性;窝案、串案、家族案越来越多,具有连带性;吏治腐败买官卖官越来越严重,具有普遍性;官商勾结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具有交易性;腐败分子前“腐”后继,越来越顶风上,具有疯狂性;腐败现象越来越个性化,具有地域性;腐败者越来越无法、无知,具有愚昧性。  相似文献   

11.
袁纲 《理论探讨》2003,(6):12-14
腐败现象的存在,在我国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什么我们党和国家对腐败现象的斗争态度越来越坚决,手段越来越严厉,然而腐败现象却久遏不止,且有不断增强和扩大之势?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腐败现象在现行的制度和体制下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自组织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呈现出一种自主性增强和不断强化的发展趋势,即腐败主体数量和腐败报酬(腐败价格)的增强效应,导致了腐败规模的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党中央把反腐败作为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来抓,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一大批腐败分子受到严惩,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并未真正得到遏制,党内监督呈现大面积失效的局面。这种反差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3.
从严治党初显成效──我国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滨 《瞭望》2000,(51)
今年中央反复强调要从来严治党,胡长清、成克杰、厦门远华……桩桩腐败案件被揭露,一个个腐败分子被查处。人们在关注,这些发生腐败案件和产生腐败分子单位的领导干部是否依然高枕无忧?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如何?腐败现象是否已经在一空程度上得了遏制?记者从中央纪委了解到,截至今年10月底,有7000多名干部因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受党纪政纪处分,其中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1894名;有3508名领导干部受到组织处理,其中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1063名。可以说,经过一年多时间,全国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取得了一定的成…  相似文献   

14.
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多数地方腐败现象有所收敛和遏制,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地方腐败毒流仍在蔓延,存在着反腐败不力的现象。 1、以庸败反腐败。就是腐败分子领导反腐败斗争。他们为了际榜自己清廉,只高喊不行动。 2、党风不正,官靠钱买,官靠钱作。一朝权到手,便把票子捞。  相似文献   

15.
《求知》2004,(1):42-42
上个世纪80年末90年代初,国内腐败现象呈易发多发态势。纪检监察机关临危受命,承担着查处严重败案件的重任。虽重任在肩,手段却只有一张嘴、一支笔。在此尴尬的情况下,一些能够突破的大案要案活生生地煮成夹生饭;一些本该绳之以法的腐败分子,眼睁睁地逃脱惩处。在反腐斗争形势严峻的特殊时期,“两规”、“两指”措施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6.
论"雅贪"、"雅贿"产生的原因及惩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福恩 《理论探讨》2006,(6):108-110
目前,我国的腐败现象出现了新情况,由以往贪占钱物及金银等的“俗贿”、“俗贪”正在向“雅贪”、“雅贿”转变。所谓的“雅贪”、“雅贿”。就是腐败分子以手中的权力交换带有文化品位的物品,进而达到等同金钱或大大多于金钱的利益。这种“雅贪”、“雅贿”现象带有很大的欺骗性,增加了打击腐败的难度,对我们党和国家的危害也更大。只有深入挖掘“雅贪”、“雅贿”产生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地防止这种腐败现象的产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7.
在知识不断丰富,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会遭遇贫困呢?经济学家茅于轼在《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一书中,分析了导致中国无法根本脱贫的原因——中国人把过多的能量用于内耗,而不是创造财富。  相似文献   

18.
自从党中央去年决定开展反腐败斗争以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腐败现象在某些方面已得到遏制。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腐败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决不是一两次斗争就可以消除的,反腐败必须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本文试就如何尽快有效地铲除腐败产生的根源作一点探讨。 党中央在反腐败决定中指出,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点是党政机关;而报章揭露的腐败分子,也大多是握有一定权力的官员。这表明,权力与腐败有着内在的  相似文献   

19.
还是要讲爱憎分明浙江徐良怀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提起腐败现象,个个都深恶痛绝。然而,当一些腐败分子受到党纪国法惩处时,不少同志就有一种“慈悲”感。安徽省某地区原公安处长徐某因犯受贿罪,1996至1997年羁押期间,有68位公安干警及领导干部前去看望并送...  相似文献   

20.
自党的十二大提出要在五年内实现党风根本好转的任务以来,就全党而言,党风有了很大的好转。但同时应看到,在一部分党员、党的干部中,还存在着种种不正之风的腐败现象,产生的消极作用和影响是严重的。因而要完全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任务还非常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