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转型时期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转型时期对农村社会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以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为出发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必须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重点,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建立以社会保障为主体、集体保障和家庭保障以及社会救济、社会救助等并存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资金来源,建立个人账户,建立稳定的农村社会保障基金,并确保基金保值增值;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2.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农村已经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迁:农民大量外流、家庭经营方式迅速转变、村落走向衰败乃至消失,这些社会现象表明中国农村走到了"农民终结"的历史转折点。在统筹城乡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要实现乡村社会的复兴,需要转变农民的传统理性、培育新型农业劳动者、转变农村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瞭望》2010,(Z1)
<正> 1978年,随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法治建设应运而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新时期法治建设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社会学法学的集大成者,罗斯科·庞德提出的"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理论在学界盛极一时,该理论将法律视为社会控制的手段,视为一项社会工程,强调法律发展的重心不在别处,而是在社会本身。法律的社会控制理论伴随着"社会权利"成为主导的悄然过渡,亦是对现实社会里新型矛盾进行审视与反省的过程,它倡导正视人性中的合作性和扩张性,在发扬合作性的同时对扩张性予以适当控制。该理论对利益的内涵进行了新的诠释,强调个人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三者间的有效平衡,并给予社会利益以更高的权重。法律的社会控制理论以人性为逻辑起点,其终极关怀在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强调即使在现代民主社会中,法律是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也不应成为唯一手段。我国正值社会转型期,新矛盾和新问题不断涌现,多种利益关系亟待厘清,在法治中国的建设过程中,法律的社会控制理论体系是可资借鉴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5.
苏献华 《学理论》2012,(8):47-48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在社会转型的进程中,农村也受到了这股洪流的冲击。现有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很多种,但由于其本身存在的缺陷和转型时期滋生的问题,使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对山西农村社会保障现状来提出一些对策:一是建立合理的筹资机制;二是建立不同层级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三是规范强化制衡机制;四是完善现有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农村工业化进程中传统农业的转型及其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作为一个最悠久的产业,面对科技进步发生着有规律的变化,在工业化进程中,农业的变化更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探索研究农村工业化进程中传统农业的转型及其规律,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代村民自治发展中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由转型时期欠发达的农村政治文化所引发的。我国村民自治尚不完善,应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以政治文化发展为先导,特别是在自治运动中构建一个神圣的思想意识上的权威,从精神上领导村民自治的主体、客体及运作文化建设。思想组织化带动自治运动制度化,推进村民自治非均衡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香港社会的转型实际上是在英国政府于八十年代在香港推行其“民主化”计划后才开始启动的。因而,这场社会转型是以港英政府推行的“政治民主化”为主旋律的。民主动员成了这场社会转型的重要动力机制。同时,它也使得社会转型赢得了较广泛的社会支持和认同。香港社会原先是一个典型的经济社会,它没有现代意义的民主政治体制,但却有现代意义的社会和经济管理体制;它的民众没有多少政治权利,却有世界上最多的经济自由;它的政治发展和民主化进程举步维艰,但却有一泻千里的经济发展速度。这既是香港的奇迹,也是香港的畸形状态。而这一切…  相似文献   

9.
对法治政府建设进度进行测评是促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举措。法治政府指标体系对于法治政府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法治政府指标体系建设工作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但还存在着不足。将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基本原则和要求等予以细化和量化是极其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法治是一个宏伟的目标,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回顾2007年中国法治进程,我们发现,促进民生成为法治建设之向度,尊重民意成为法治建设之话语,保护民权成为法治建设主旋律,权力规制成为法治建设之路径。司法公正构建法治建设生命线。而展望2008年,中国法治必将朝着更加民主、更加公正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10,(39)
佟丽华为北京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法学会农村法治研究会会长、全国律师协会法律援助与公益法律事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依法治国"彩车上唯一的律师代表。基于其所率领的团队十余年的专职公益法律服务经验与过去一年的专项调研,对中国农村法治热点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提出政策建议,是为本文。  相似文献   

12.
于丽红  陈军波 《行政论坛》2003,(1):44-45,78
在我国,法治实践与德治实践历史悠久,现在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党所提的法治与德治在内容上是对传统法治与德活的继承和发展,但在本质、目的和指导思想等方面与传统的法治和德治存在根本的区别。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我们党的治国方略,社会主义时期德法兼治不仅有其存在的理论基础,而且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但是,社会主义时期法治与德治仍然不是等同关系,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法治不能代替德治,德活也不能代替法治。新世纪,在我国加入WTO,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过程中,必须正确把据和处理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否则,既会影响法治进程,也会影响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前更为严峻的挑战在于,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严重失衡的问题有逐步扩大的趋势。要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需要更加自觉地认识和解决全面转型时期改革观的转变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章旨在论述转型时期政治沟通问题。在界定政治沟通的基础上,文章提出,良性互动的政治沟通能够使整个国家的政治系统高度整合、有效,能使政府所追求的目标潜化为公众的追求目标,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使政府在与各方博弈当中始终处于有利地位。文章最后就当前我国政治沟通面临的挑战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不同历史时期党的领导集体确立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器物层面"的现代化到"制度层面"的的转变,而新中国法治建设伴随着现代化进程,也经历了一个从缺位到归位,再到不可或缺角色的转变过程。进入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成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法治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节点上。  相似文献   

16.
转型时期,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迎来了由传统社会向信息智业社会转变的挑战。目前,我国社会转型的任务尤为艰巨,我们要想在这场全球性的社会转型中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除了在经济和科技等方面实施追赶战略,发挥后发优势之外,更应紧紧抓住领导方式这一影响社会发展的前沿问题,及时实现领导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转型时期政府角色的重塑崔华华1在由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政府一身二任:其一,改革自身体制;其二,增强自身能力。这双重任务,其实便是为政府在转型时期的角色进行了定位与重塑,即通过职能转变使其由微观经济管理者转变为宏观经济调控...  相似文献   

18.
《求知》2016,(1)
正在新形势下,我国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传统"管理主义"的政府行政受到极大的挑战,同时也为传统政府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的转变提供了条件。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是基石,是精髓。现代社会治理的价值目标和法治的基本理念具有一致性,没有法治,则谈不上社会治理的现代化。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以法治为统领,各项举措都必须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分化加速,传统的单一和封闭的社会结构一步步解体,社会结构变得更加  相似文献   

19.
法治与人权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法治进程中必须重视人权的法律保护,根据我国国情,必须经过人权的宪法保护、人权的部门法保护、人权的司法保障、人权的国际公约保护等几个基本途径来实现法治进程中的人权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法治进程中也面临着困境,分别存在于法律制定、法律执行与法律遵守三大方面,其典型表象是:秋菊的困惑、吴思的潜规则、谢遐龄的断言。为突破上述困境需要我们从三方面着手培育牢固的法治基石:注重中国法律的传统和实际,促进国家法律的本土化发展;培育国家内部的均衡力量,做到彼此"谁也不敢欺负谁";弘扬崇法守法的法治精神,强化对规则的信奉和遵守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