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国外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具有教育和管理体系完备、形式和途径多样、社会适应性强等特点。考察国外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对我国同类工作有启示和借鉴意义。首先,我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应该走政党主导、政府管理的道路;其次,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再次,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必须有自我更新的能力,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最后,扩展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社会参与面,不留任何真空。  相似文献   

2.
每个人的价值观是否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对于个人自身发展以及社会稳定都很重要,而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更是关乎国家未来稳健发展的大事。国外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早于我国并且比较完善,通过对其进行梳理,可以为我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青少年价值观,作为民族传统文化深刻凝结的果实,是在长期与特定的自然、家庭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和特殊审美取向。影响少数民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外部因素主要有民族传统文化、家族伦理、学校教育、公众传媒、宗教伦理、社会环境等;内部因素有个性倾向性、理解能力、个体需要、实践经历等。认识这些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少数民族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水平具有较大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新形势下,我国青少年的思想面临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以及理想与现实的脱节等诸多方面的挑战。因此,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越发重要。我们应积极探索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要用榜样的力量来影响青少年的道德行为;要积极探索和尝试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型网络媒体在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前,碎片化信息已成为社会生活中新媒介环境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形式和属性等各个方面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不小的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的部分,也有消极的成分.从积极的影响来看,新媒介环境下的碎片化信息为青少年提供了快速获取大量知识和信息的新途径;其传递的双向性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其多元性为青少年看待问题提供了多个角度和多种解决思路.而从消极的影响来看,其产生的亚文化与学校道德教育的伦理指向产生了断裂;其不当内容会对处于青少年叛逆期的价值取向推波助澜;其多元性会使青少年价值观在困惑中徘徊不定.通过新媒介环境下碎片化信息对青少年价值观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影响的探究,进而引申出: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引导应注重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融合统一;对消除碎片化信息的消极影响应标本兼治,即注重社会管理的同时更注重青少年新媒介素养能力的培养;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教育应开始注重以教育需求带动科技创新的理念等三个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论当前我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呈现出世俗化、多样化、包容性等特点,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着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的崭新环境。当前我国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主要存在着教育内容空洞、教育方式单一、教育的低效性等问题,使价值观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应采取完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建立有效的教育体系等措施,改变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低效性。  相似文献   

7.
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格局和地区发展状况差异的扩大 ,以及青少年价值观的差异 ,为青少年价值观建设专门化提供了理论和现实依据。青少年价值观建设必须区分不同类型和层次 ,针对当前青少年价值观建设的误区 ,从理论和操作两个层面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趋势,总的来说呈上升态势,其原因是复杂的,不仅有社会环境的因素,而且家庭和学校环境的影响也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根源。预防措施的根本就是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育中讲究方式、方法和策略,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及思想品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当社会文化越注重个体主体性时,青少年性道德价值观越健康,表现为社会阶层越高,青少年性道德价值观也越健康;女性比男性的性道德价值观更健康;社会群体满足个体需求的程度越高,青少年性道德价值观也越健康。社会阶层、社会性别和社会群体构建了青少年的社会角色,社会文化通过规范个人角色使个体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性道德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北京青少年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调查报告以实证的方法研究了北京青少年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青少年对日常学习、工作环境的感受、业余生活的现状、现代消费观念的形成、职业价值观的取向和社会道德价值观发展。北京青少年的总体发展状态是良好的,但还必须进一步改善青少年生活、工作的文化环境,加强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引导,使青少年得以健康地成长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15中国大阅兵不仅是一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纪念活动,对我国青少年来说,更是一场直观、生动、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它提升了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对青少年进行了一次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深刻的历史观教育,促进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次大阅兵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要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弘扬社会正气,传播科学文化,使青少年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国内的价值观研究起步晚于国外,并且大多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现有的研究从价值观涵义及分类、青年价值观测量、现状、教育途径等方面进行归纳、概括和讨论,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  相似文献   

13.
在新疆特殊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引领新疆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用主流价值观指导和教育青少年。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以期促进新疆的稳定发展与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4.
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对于国家安全、稳定与发展有着极端重要意义。苏联没有重视、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少年的渗透提供了便利;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未能科学提炼、概括和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本国青年的实际需要相背离。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忽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导致青少年价值迷茫、下滑乃至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全面崩溃;苏联、东欧国家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失误与弱化导致悲剧性后果。由此得出启示:一是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二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三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5.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青少年自身的因素、家庭监护不到位、学校教育管理失当和社会因素等综合作用,导致青少年犯罪人数上升。面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完善教育体制,改善社会环境,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从而达到减少青少年犯罪的目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犯罪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头等大事。从青少年生理发育成熟与心理断乳期延长之间的矛盾等原因进行心理分析可以看出,预防青少年犯罪就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化解不良情绪;正确对待青少年的欲望和需求;帮助他们树立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培养青少年健康成熟的人格。  相似文献   

17.
感恩教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目前青少年感恩意识淡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与当前的感恩教育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一定的关系,为此我们要采取各种可行的措施,加强青少年的感恩教育,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网络的推广与普及给青少年的身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在拓宽青少年认知结构空间、促进其情绪宣泄和培养青少年多元价值观的同时,也容易导致青少年认知能力迷失、人际关系淡漠、生活意志丧失、抑郁、焦虑、敌对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而我国当前在青少年网络心理问题的治疗过程中,存在着禁止青少年上网、只进行德育训诫、重治轻防和治疗人员专业水平较低等问题。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应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和预防机制,开展网络心理教育,注重法制教育、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并提高青少年网络心理疾病治疗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从青少年本体接受能力来说,网络、影视、文化传承是三种意识形态表达的最表层的传播方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吸引力,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及青少年工作的优势,在思想文化领域、教育领域及日常生活中,必须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必须加强教育引导,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转化为群体意识;必须注重实践养成,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带入到日常生活之中.要用各种有效形式,旗帜鲜明地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流动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流动青少年犯罪具有犯罪数量多,犯罪比例大;犯罪低龄化严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犯罪类型以侵财犯罪为主,暴力犯罪亦很突出;团伙性犯罪上升,地域性特征明显等特点。流动青少年犯罪大量增多,既有社会转型历史背景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方面的原因,又有经济上相对贫困、流动人口管理上存在漏洞,家庭、学校教育不当和流动青少年自身心理异常等方面的原因。要遏制流动青少年犯罪多发的势头,必须采取大力改革户籍制度,取消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保障九年义务教育,提高流动青少年的素质;大力发展经济,缩小贫富差距;优化社会环境,完善社区建设;加强普法教育,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