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刑法的新走向──法典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国刑法的新走向──法典化赵秉志,党剑军编译一、英国刑法法典化的进程及意义十九世纪以后,一场以创制“明白易懂的刑法”为目标的法律改革运动在英国兴起,但直至《1965年法典编纂委员会法》(LawCommissionAct1965)颁布,这场运动才走上了...  相似文献   

2.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法系柴振国教授、包霎硕士、中国人民大学刘远博士等同志共同撰写的《新刑法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由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了。全书60余万字,是一部以新刑法为对象的探索刑法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新作,是青年学者研究新刑法重要学术成果。新刑法典的颁布掀起了学者们研究新刑法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高潮,作为青年学者敢于在理论与实践上写出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新刑法理论与实践》一书有自己突出的特点:首先,该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阐明理论,强调实践。在阐明理论问题上,作者除了介绍该理论的通说之外,还提出了自己…  相似文献   

3.
刑事责任基本理论问题研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刑事责任基本理论问题研讨赵秉志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是刑法的三大基本内容。刑事责任具有沟通犯罪与刑罚从而使这三大内容构成刑法的有机体系的重要作用。中国刑法理论过去对刑事责任的研究较为薄弱,因而学习、研究和运用刑法时。明确刑事责任的一些基本问题,无疑具...  相似文献   

4.
贾琼 《工会论坛》2008,14(5):121-122
刑法在适用的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情况,遇到新问题,那么对于刑法条文规定模糊的地方,进行刑法解释就显得至关重要。研究刑法解释的基本问题,弄清楚刑法解释的目标、方法以及解释限度,有利于更好的理解和适用刑法,维护法律尊严和保障人权。刑法解释目标是刑法解释的逻辑起点,反应刑法解释的价值观,在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之争的大前提下,出现多种学说。文章在分析各种学说的基础上,提出采用综合解释观的观点。刑法解释方法是刑法解释适用的途径,也是刑法解释的具体运用,文章阐述了各种具体的方法以及在案件中适用不同方法的位阶。刑法解释的限度也是刑法解释的关键问题,关系到公权力行使的界限。刑法解释要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是刑法解释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5.
论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侯国云,李万勤一、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目的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目的,首先是为了确认危害社会的结果是由谁所实施的行为造成的。在这一点上,刑法学界没有不同的意见。但是,查明造成危害结果的行为又是为了什么?或者说研究刑法因果关...  相似文献   

6.
由樊凤林、周其华、陈兴良三位教授主编的一部个性鲜明的81万字的巨著《中国新刑法理论研究》,终于在1997年10月1日修订后的刑法开始生效前夕,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笔者纵览该书,深切地感到这部刑法理论巨著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见长:第一,理枝循干,体系鲜明。记得我国南朝时期著名学者刘勰在《文心雕龙·附会》中有这样一句名言,“凡大体文章,类多支派,整派者依源,理枝者循干。”刘勰的这句寓意深邃的名言是以一条江河、一棵大树来比喻撰写论著,他说江河由于支流纷泻而需整治其流向;大树因枝权繁多而需清理其分枝,突出其…  相似文献   

7.
1.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刑法对策研究   论者认为,我国加入 WTO后,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将变得更加复杂,刑法维护经济发展的任务将更加突出。刑事政策的调整应侧重在犯罪规范与行刑主体上,更新犯罪观,扩大刑法保护的主体范围,弥补因加入世贸组织而出现的法律缺陷或真空。论者建议,应当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刑法基本理论研究,建立我国刑事政策新体系,例如,除我国刑法已经规定的三项基本原则外,还应增加保护原则、国际原则、人尊人权原则;确立有利于被告原则;调整定罪政策,科学划定犯罪范围以及轻罪与重罪…  相似文献   

8.
关于刑法基本原则,许多学者对此都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为什么给予刑法基本原则如此高的评价呢?笔者从这一问题后面的问题着手,论述了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不仅仅体现的是刑法制度中的物质成份和技术因素,更重要的是它蕴含了法的精神和理念,它体现了平等、自由、正义等法的基本价值,也体现了公开、稳定、统一等法的形式价值,并负载着最终实现刑法预防犯罪特有价值的重任,借以再次强调刑法基本原则对实现刑法价值无以复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关于刑法的司法解释权的研究木一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案,是完善我国刑事法律的重要步骤,是我国刑法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随着刑法的实施,司法机关在执行中必然需要对刑法...  相似文献   

10.
公正是法的本性,法是公正的象征。刑法的公正性向来都备受刑法学关注。但是,对刑法公正的含义,这样一个基础性的问题,学界却关注不多,研究不深,以致于刑法的公正性在理论上存在误解,在实践中也难免出错。正确地理解刑法公正的含义是进一步研究刑法的公正性价值目标及其与刑法的效益性价值目标关系的基础。一关于刑法公正的含义的几种观点的评析目前,我国刑法学界关于刑法公正的含义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刑法的公正性有立法公正,审判公正与行刑公正之分。其中,立法公正是基础,没有立法公正就根本谈不上其他的刑法公正…  相似文献   

11.
刑法思想与刑法修改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思想决定、支配了刑法制定与修改完善的方向、标准与模式。作者从世界各国刑法发展趋势和我国国情出发,从七个方面多视角地探讨了我国全面修改刑法与具体刑法思想的关系,力求在宏观上探索指导我国刑法修改与完善的正确刑法思想,对我国刑法修改的顺利进行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认识刑法     
刑法的道德性、公正性和宽容性是现代刑法应当具有的本质属性,和谐社会离不开刑法和谐,而刑法是否具有这三个根本属性是关键。文章从现代刑法应当具备的三个基本属性的内涵进行分析,指出刑法应该是谦抑的、正当的、和谐的,改变传统刑法在人们心中的残酷性、镇压性,使刑法成为保护社会的工具而不是镇压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刑法的作用问题,是刑法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规制国家对刑罚权的正确运用。然而我国刑法学界对这一问题尚重视不够。出版的各种刑法学论著,基本上未将其作为一个内容加以阐述;载于各大刊物的有关这方面的论文亦不多见。笔者试针对这一问题谈点浅见。一、对刑法作用内涵的界定关于刑法作用的含义问题,我国刑法学界有诸多看法:有的将刑法的作用与刑法的任务、刑法的目的相等同,如“……刑法的作用,也就是刑法所要实现的任务”①,刑法的任务是指“刑法担负的职能、责任。具体包括刑法打击什么、保护什么以及刑法通过打…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社会里,政治体制、政治权力或政治体系不可避免地要同刑法发生一定的关联作用,并且为刑法注入了各自不同的政治特质,于是就形成刑法独特的政治品格。如果以边缘刑法学的视角对此展开分析,那么,刑法与民主政治、政治人物和政治形势之间的关系可以成为理论研判的对象。因为这些关系在互动的情态下能够真实地还原刑法在阶级社会里的本质属性,从而明确民主刑法所应有的政治品格,而这一切还将有助于拓展刑法学人的研究视野以及刑事立法者对刑法的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15.
论刑法的价值核心在于公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法的价值是刑法理论的核心问题。本文渊及价值哲学,对价值、法律价值、刑法价值的本义进行了深入地探讨,认为刑法价值的研究应着重探讨价值标准的应然,强调刑法的价值核心在于公正。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0月19日,济南,山东法官学院的礼堂里气氛热烈,出席全国刑法学术年会的刑法界的精英们正在选举新的“掌门人”。当掌声再次响起的时候,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新一届会长产生了。他就是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赵秉志教授,当时他年届45岁。  相似文献   

17.
建国六十年来,我国刑法解释权配置体制的沿革经历了决议前阶段、1955年决议阶段和1981年决议阶段三大阶段。中国刑法学界对刑法立法与刑法解释的关系、刑法解释的对象、能否以刑法立法解释的形式修改刑法、是否应当维持刑法立法解释与刑法司法解释并存的刑法解释体制、如何合理地划分刑法立法解释权和刑法司法解释权的界限、地方司法机关的刑法司法解释权、刑法司法解释溯及力、刑法解释应当奉行的立场、扩大解释与类推解释的合理性、扩大解释的限度等问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系统的探讨。刑法解释理论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丰富和完善了中国刑法研究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是一国的战略资源,需要建立健全法律保护机制,在这一保护机制中,刑法保护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我国刑法基本建立了一套直接间接的保护机制,但随着新技术的不断诞生,我国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刑法的明确性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语言本身固有的模糊性和刑法的明确性要求之间存在的紧张关系这一难题,必须对刑法的明确性概念予以全新的理解:刑法语境中的明确性就是刑法的确定性。在刑事法治背景下,应该信仰刑法整体的明确胜,并通过恰当的刑法解释提升刑法文本的明确性。  相似文献   

20.
刑法仅是调整社会的一种手段,但国民对刑法与犯罪、刑罚的痛苦性与罪犯的人权保障、刑法的规范性与对社会现实的具体性之间的关系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使刑法承担了超出其自身能力范围的责任,从而影响了刑法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