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2年3月2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大报,均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江泽民同志为解放战争时期全军著名战斗英雄、爱兵模范王克勤生前所在连的题词:“尊干爱兵,团结奋进”,新华社同时还发表了题为《王克勤和王克勤运动》的新闻资料。“王克勤”这个名字又一次响彻全军、全国,  相似文献   

2.
2005年3月25日,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了《永远的丰碑:爱兵模范杀敌英雄——王克勤》一稿,简要介绍了王克勤同志的英雄事迹和对我军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全国各大媒体均在显著位置刊播了这一重要稿件,一时间,″王克勤″这个名字再一次响彻全军、全国,全军上下再一次掀起积极开展王克  相似文献   

3.
1947年7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得悉排长王克勤牺牲的噩耗后,捶着桌子痛惜地说:蒋介石一个旅也换不来我一个王克勤!王克勤,这位昔日国民党军的士兵,为何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从“解放战士”到全军楷模》将向你细述其详。  相似文献   

4.
被俘不一年,他就由一名国民党王牌军的机枪手而成长为刘邓大军的排长,令全军迅速兴起“王克勤运动”;他英勇牺牲时,刘伯承司令员竟捶桌痛惜,说道:“蒋介石一个旅也换不来我一个王克勤!”自他牺牲50多年来,他所在的连队每次集合点名时,总是第一个喊响他的名字,由全连齐声答“到!”……王克勤何以令世人如此激动?  相似文献   

5.
2009年9月10日,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结果揭晓,王克勤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于是,王克勤这个名字又一次响彻全国。与其他当选的“双百”英模不同的是,王克勤是从一名被俘士兵成长起来的人民功臣,其人生经历颇具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6.
《求是》2010,(22)
<正>南京军区某部指导员李晓钰,是一名努力践行党的宗旨,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带兵育人的优秀基层"党代表"。他两次荣立二等功,荣获全军优秀基层干部、全军"四会"政治教员标兵、军区优秀党务工作者、军区爱兵精武标兵等称号。今年7月,在全军党的建设座谈会上,胡  相似文献   

7.
王克勤(1920-1947),安徽阜阳人。1939年7月被国民党军队抓壮丁。1945年10月。在邯郸战役中被解放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和人民军队的培养下。他迅速成长为具有高度政治觉悟、英勇善战的优秀战士。曾9次立功。被评为“一级杀敌英雄”、“模范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8.
正1942年,延安开始整风运动,随后康生插手和制造了"抢救失足者运动",导演了一场残酷的闹剧,其中"张克勤案"就是这场闹剧的典型。发现1942年10月的一天,时任中央社会部部长康生,在一份从鲁艺转来的材料看到:"我们一起来延安的三个人,张克勤是受派遣来稿特务的。"引起了他的注意。康生见到这些材料,如获至宝。张克勤原名樊大畏,1936年10月在西安参加  相似文献   

9.
<正>何祥美,南京军区某部班长,先后40多次参加重大军事活动,圆满完成任务,被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全军优秀青年标兵"、"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全军优秀士官",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当选为"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  相似文献   

10.
<正>当你走进农五师八十五团35千伏变电站时,总能看到一个50开外、中等身材的汉子在变电站里忙碌的身影,他就是大莲湖变电站值长王马路。1993年,大莲湖变电站投运后,王马路就调入该站从事变电运行工作,他从一名普通运行工成长为一名受人尊敬、工作负责、技术过硬的值长,这和他10余年来勤奋工作,刻苦钻研技术是分不开的。刚进变电,一排排整齐的设备让他眼花缭乱,无从下手,他买来专业书,边学边记,不懂就问,有时为解决一  相似文献   

11.
王焯 《党史纵横》2009,(12):16-2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名将谱上,开国上将王震以文武双全、能征善战而著称。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总是在关键时刻勇挑重担的王震忙于军务,常常蓄着一脸大胡子,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都亲切地称他为“胡子”。王震和夫人王季青在战地相识并结合,一生风雨同舟,相濡以沫。  相似文献   

12.
李原 《党史纵横》2009,(7):35-36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扮演一些角色,由于时代、环境的不同,所担当的责任也不同。“文革”的十年浩劫,牵动着每一个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惊心动魄的记忆,王维汉在这一时期的“特殊使命”尤其令他终身难忘。  相似文献   

13.
王纪元 《党史纵横》2008,(11):29-30
王企之同志,辽宁省海城县人,1904年生,1931年东北大学经济系毕业,1935年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4.
峥嵘 《党史纵横》2006,(11):22-27
看到标题,或许有人会问:蒋介石、戴笠是何等人物,他们为什么会怕一个叫“王亚樵”的人?其实这个标题是沈醉先生说的一句话,沈醉先生曾经说“:这个人(指王亚樵)的行动的确使蒋介石感到害怕。那个时候连蒋介石、戴笠都怕的人,是值得写入历史的。”王亚樵是二、三十年代闻名上海滩  相似文献   

15.
庄河 《党史纵横》2002,(6):46-46
今年《党史纵横》第3期载沈双斌口述、夏明福整理的《辽南剿匪记》一文,内中称:沈双斌、于永宽二人亲手击毙了匪首王宝绪。据我们所知,被击毙者并非王宝绪其人。匪首王宝绪不是1948年被击毙于战场,而是1965年落入我人民政府法网,1966年被判死刑,处决。现将其人简历介绍如下:王宝绪,字金山,清光绪七年二月初一(1881年2月28日)生于庄河县高岭乡林家沟,后迁吴山咀村三块石。1889年(8岁)进私塾3年,后任性辍学,从此无所事事,间或学点银匠手艺,逐渐放荡无羁。1902年(21岁)在高岭会首赵五爷那…  相似文献   

16.
汪精卫在“四·一二”政变后 ,曾一度采取“联共反蒋”政策。但从 5月底到 6月初 ,汪精卫对国共合作的态度却发生了急剧转变 ,并最终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背叛了国民革命。那么 ,是什么原因促使汪精卫叛变革命的呢 ?对此 ,史学界大都认为大革命时期的汪精卫本身就是一个“冒牌的左派”,亦即“假左派 ,真右派”,他的阶级性决定了他最终必然叛变革命。笔者认为导致汪精卫叛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一、武汉国民政府面临的种种困难对汪精卫叛变的影响“四·一二”后 ,国内局势急转直下。由于蒋…  相似文献   

17.
“文革”中,王震将军遭林彪、“四人帮”迫害,被以“战备疏散”的名义下放到江西红星垦殖场劳动锻练,一呆就是3年。在这3年中,他以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扶正压邪、延纳人才、改造荒山、发展生产,给红星群众留下了永远难忘的回忆。一提起当年的情景,想到他对红星人民和那里一草一木的深切关怀,想到他那体现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崇高节操,那里的人们便会从心底里涌出无限崇敬和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18.
说到《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许多人立刻就会脱口哼唱出那优美而又熟悉的旋律“: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里去了……”然而,提起方冰这个名字,不少人却感到十分陌生。其实,方冰就是《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词作者。方冰是我省老一辈的作家、诗人,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和我国著名作曲家李劫夫曾一起在华北敌后打过游击。那时,两人睡在一个铺炕上,吃在一个锅里,一个作词,一个谱曲,彼此配合得十分默契。反扫荡后的一天,他俩坐在房东门前的石台上,谈起了在反扫荡中的感受。方冰说,咱们打游击这一带的几个村庄里,出现了不少可爱的孩子,他们…  相似文献   

19.
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局面形成.对如何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斯大林一直有着种种担忧,于是,1937年11月王明被斯大林和共产国际派回中国.  相似文献   

20.
毛胜 《党的文献》2006,(6):77-78
误失街亭,是诸葛亮一生中的一大败笔。长期以来,人们谈论此事,往往将其原因归咎于马谡的华而不实,认为他好比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括,只懂得纸上谈兵。其实,街亭失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诸葛亮错用马谡。马谡确有才华,至少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