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编者的话     
《当代亚太》2012,(5):1
本期讨论的核心话题主要围绕中国崛起背景下的地区秩序和周边关系展开,几位作者从宏观到微观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度思考。这其中既包括对东亚/亚太地区格局的全局性把握,也涉及对中国外交政策的理论反思,同时还有对周边具体国家对于中国崛起认知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面对新的周边环境和国际挑战,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对周边外交政策进行了适时调整,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即是这一调整的集中体现。周边外交政策的调整表现为:周边外交在外交全局中的地位获得提升,处理与周边国家经济关系的理念由"互利"到强调"惠及",政策目标由维持周边稳定和密切经济合作提升为建设"命运共同体",总体上突出更加奋发有为地全面推进周边外交工作。文章根据政策调整的主要方面,结合现实问题和有关周边外交政策的争论,重点分析了"亲、诚、容、惠"理念及其相应政策问题,认为周边外交工作的重点应偏向争端解决与区域合作等突出的议题。  相似文献   

3.
印度始终强调“和平稳定的周边”,自冷战结束后便提升了对周边邻国的关注,将南亚邻国置于外交政策中的优先地位。莫迪政府上台以来出于抵御中国扩大南亚影响力的体系刺激因素、领导人莫迪对体系刺激做出的意象认知、印度特殊战略文化的思想源流以及将外交“联邦化”的国内制度因素等综合考量,推出了旨在改善其与南亚地区海陆邻国关系的“邻国优先”外交政策,故“邻国优先”外交政策是新古典现实主义视域下的结果变量。“邻国优先”经过莫迪政府近十年的推动,已与主要南亚周边国家在陆路合作与海洋事业上取得初步进展,这突出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蓝色经济发展与各领域科技合作项目中。但错综复杂的中巴印关系、印度与邻国实力不对称以及自身发展的内外交困等问题将深刻考验莫迪政府推行邻国优先政策的能力。囿于中印两国认知偏差与历史成见,印度的“邻国优先”政策将在安全、经贸与冲突管理事项上对中印关系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产生持久影响。展望未来,预计莫迪政府会进一步完善其“邻国优先”外交政策,中印关系可能依旧保持不温不火的状态,中印关系在短期内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邻国优先”政策将得到强化且与“东进”战略作紧密结合,即便莫迪本届政府下台,其继任...  相似文献   

4.
陈小鼎  刘丰 《当代亚太》2012,(5):56-79,158
基于当下外交政策研究领域所呈现出的理论有效供给不足的局面,国际关系理论界围绕外交政策能否建立简约系统的理论以及结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理论是否可行展开了争论。本文对既有争论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剖析了结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理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深入评估了进攻性现实主义、防御性现实主义与新古典现实主义等现实主义理论分支在外交政策理论探索中的进展与不足。同时,本文对结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理论的拓展进行了尝试,试图开拓出更加纯粹、有力的理论发展路径,完善结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理论的解释力。最后,运用结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理论剖析了中国外交存在的规律性现象,并剖析了其在未来外交政策构建中可能得到的体现与拓展。  相似文献   

5.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一系列巨大而严峻的挑战,全球性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的发展也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时期。面对美国的全方位战略遏制、竞争与对抗,中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思路,是对当前和未来国际环境特别是周边国际环境进行再营造。中国具有营造良好周边国际环境的基础和经验,应将周边国际环境再营造作为我国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的重点。要贯彻中国周边外交理念,实现“民心相通”,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实践平台,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6.
刘建华 《当代亚太》2012,(4):130-156,160
考察美国立国以来的外交政策演变轨迹的视角大体上有两种:一是阶段性演化视角,认为美国外交政策运行呈现出一种阶段性变化的演化轨迹;二是周期视角(或曰钟摆视角),认为美国外交政策演变遵循一定的钟摆定律,在两种情绪或范式之间不断转换。在研究美国外交政策历史时,学界大都运用前一种视角而忽视后一种视角。自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学界开始对美国外交政策演变的周期性规律进行研究,形成了以法兰克·克林伯格为代表的"内向—外向"情绪交替理论、迈克尔·罗斯金的"干涉主义—非干涉主义"范式转换理论以及杰克·霍尔姆斯的"情绪/利益"理论。美国外交政策周期理论既有学理价值,又存在难以克服的不足。研究该理论对于了解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规律、认清当前美国外交政策所处的周期阶段及其对华政策的影响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中国周边跨界水资源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无法绕开的一个议题,需要中国积极开展水外交,妥善处理有关矛盾和争议。本文选取中哈分水谈判和湄公河水资源治理两个案例,对中国现有水外交政策进行了梳理和评估,认为中国应当根据当前国...  相似文献   

8.
编者的话     
<正>中国的周边国家数量众多且情况各异,在长期的互动中,中国与它们或建立了良好的双边关系,或围绕领土主权等问题产生了各种纷争。不论是何种关系,都对两国乃至地区和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不断崛起的新历史条件下,分析和把握周边国家的外交发展态势,了解其在关键问题上的政策动向,对于正确处理中国的周边关系而言意义重大。出于上述考虑,本期组织了两组文章,分析中国周边国家的外交政策。一组重点研究周边小国的外交战略。其中,孙西辉和金灿荣探讨了小国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美国学者把对中国周边安全研究置于国际体系演变的背景下进行考察,他们密切关注中国周边外交政策调整,把"亲诚惠容"理念与中国提升周边外交软实力联系起来,认为这是中国展示"魅力外交"的重要途径。美国学者对中美在朝核问题上所扮演的角色有不同的认知,他们从地缘政治困境的角度分析"六方会谈"机制的得失,强调美韩同盟、美日同盟对解决朝核问题的制约作用。中印美战略关系的形成对南亚及印度洋的和平与安全至关重要,美国学者认为虽然美印对华战略选择不尽相同,但实行对华接触政策符合美印全球战略的需要,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双重因素制约着变化中的中印美三角关系,经济与安全是检验三角关系好坏的试金石。美国学界有关地缘政治经济考量、软实力外交、联盟体系制约作用的研究,凸显了其当代中国周边外交与安全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连玉如 《德国研究》2006,21(1):15-20
“德国的外交与欧洲政策”是女总理默克尔2005年11月30日向德国联邦议院发表“施政声明”中有关外交政策的提法,它将欧洲政策从传统的外交政策范畴中剥离,具有了独立地位。本文主要从欧洲联盟的发展及其性质、德国外交政策身份认同的演进、德国政治精英对施罗德政府外交政策的论争等方面入手,系统阐释默克尔政府对外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东盟对中国的崛起持欢迎态度,与此相应,东盟对原来中美日三个大国的大国平衡外交政策进行了微妙的调整,即疏远美日、拥抱中国.东盟大国平衡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与国际形势的变革、中美日三国实力的变化及其对东盟外交政策功利性对比密切相关.对东盟大国平衡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应审时度势,利用契机,从经济、政治安全和软实力外交等领域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双边关系的发展,从而为中国的和谐世界外交战略打下区域基础.  相似文献   

12.
“双轨政策”,即区别对待外国政府与人民,是美国政府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特征。冷战中美国对东欧政策就是灵活运用“双轨政策”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对冷战中美国对东欧“双轨政策”的研究,不仅能使我们进一步认清美国外交政策的特征,也有助于我们从东欧的角度出发,吸取一些有益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3.
在后苏联时代,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典型特征是情境性前后矛盾的重复出现,即立场的不对称变化以及与参与政策形成巨大反差的行为。这种不合逻辑的外交政策行为突出表现在2008年俄格冲突、北约东扩和美国计划在西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过程中。传统理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都是以行为体为中心,都假设行为体的政策偏好不是易变的,所以对俄罗斯这种让人困惑的外交政策行为时缺乏解释力。外交政策受到行为体对世界的主观解读和情绪的影响。俄罗斯不被西方尊重的感觉导致了两者的冲突,俄罗斯的"愤怒"是不被尊重的感觉导致的情绪化判断,是为了显示自身的重要性而非起破坏作用。分析俄罗斯外交政策中的主观性因素,为更好地理解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和分析的角度。  相似文献   

14.
也论差猜时期泰国的印支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东南亚研究》2001,(1):25-28,32
柬埔寨问题产生后 ,印支政策是泰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差猜上台后实施的“战场变商场”政策因其变化性而受到广泛关注。该政策既反映了泰国政治变迁 ,又表现出泰国外交政策的继承性 ,同时亦展现了泰国的地区雄心。实质上 ,差猜时期泰国的印支政策是“双轨政策” ,即“一轨”为“战场变商场”政策 ,另“一轨”是 :以外长西提为首的泰国外交部实施 (与东盟集体政策一致 )的政策。双轨政策实质上反映了泰国国家利益 (远期与近期 )的分歧与协调及国家利益与东盟地区利益的分歧与协调。  相似文献   

15.
2020年大选期间,拜登及其团队提出了一项服务于美国中产阶级的外交政策,作为他们的竞选口号及施政纲领。入主白宫后,拜登政府着手推进其"中产阶级外交政策"议程,作为回应国内选民诉求、对冲特朗普"美国优先"外交政策影响、重塑美国外交政策方向及与中国展开竞争的重要抓手。拜登政府的"中产阶级外交政策",还处于推进落实的早期阶段,但是这一政策暗含的对华"战略竞争"态势,以及拜登政府将应对所谓"中国挑战",作为政策推进的舆论动员工具,将对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过去几年中,德国的外交政策主要集中于欧债危机的应对,这种议题的狭隘化与德国在世界上影响力的与日俱增以及多数其他国家对德国的期望不相符合。因此,联邦总理默克尔和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所推行的德国新一届政府外交政策谋求在国际事务中更加积极有为,以促进基于规则的多边秩序。德国在阿富汗的行动失败之后,不太可能加大联邦国防军的行动计划。随着乌克兰危机的影响,德国外交政策当下最重要的任务是重新确定与俄罗斯的关系,重塑岌岌可危的欧洲安全秩序。  相似文献   

17.
在印尼发生地区政治动荡后 ,澳大利亚奉行新的外交政策即“霍华德主义” ,积极地介入该地区的安全事务 ,一度成为美国在此地区的政策代言人 ,并由此引起印尼的不满 ,在印尼新总统瓦希德上台执政后 ,印尼政府调整了对外政策 ,主动发展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的友好关系 ,为我国在此地区发挥积极影响提供了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2月19日,"中国周边外交战略"学术讨论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召开,亚太所所长张宇燕教授主持了会议。来自国内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有关学者出席了会议,并就当前中国周边外交存在的问题、周边地区在中国未来总体外交战略中的定位、以及在新的国际环境下开展周边外交的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沟通。为了反映这次会议的思想成果,本刊特设此专题,与广大读者交流。(稿件根据发言录音整理,并经作者本人审定)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2月19日,"中国周边外交战略"学术讨论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召开,亚太所所长张宇燕教授主持了会议。来自国内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有关学者出席了会议,并就当前中国周边外交存在的问题、周边地区在中国未来总体外交战略中的定位、以及在新的国际环境下开展周边外交的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沟通。为了反映这次会议的思想成果,本刊特设此专题,与广大读者交流。(稿件根据发言录音整理,并经作者本人审定)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的新亚洲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京执政以来,融入西方的外交政策并没有取得预期成果,在这种背景下, 普京意识到过分偏向西方的政策不符合俄罗斯国家的长远利益,俄国必须重视亚太国家。近两年,俄罗斯的亚太外交已经成为其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和平衡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