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爆发了波及世界的东亚金融危机以后,人们对节制资本的兴趣日益浓厚.它不仅是西方资产阶级调整和改良经济的一系列理论和政策,也为社会民主主义者、共产主义者所利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也提出了"节制资本"的思想与主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更好地进行经济建设,我们要积极利用并正确节制资本.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逐步深化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而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4.
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二者之间不仅相互联系,而且有不少相似之处.当年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有其合理性;如果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到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不是必经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非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简单重复.今天,允许资本主义存在和一定程度的发展不会导致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实行宪政型民主。实行宪政型民主除了应具备宪法至上的条件外 ,还必须以合理分权与必要制衡为原则 ,以法制为基础和保障 ,以正当的民主意识为推动力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一定时期内 ,公有制经济在整个所有制结构中的比重将有所下降 ,个别时期甚至会低于非公有制经济 ,这种差异性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一种表现。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差异性 ,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学者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研究观点综述(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马克思1859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以来,这一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中最富有争议的问题,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哥德巴赫猜想”。近100年来,围绕着这个问题,国内外学者争论不休,涉及史学、经济学、哲学等不同学科,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8.
(五)苏联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中国”的争论1927年上半年,中国大革命走向失败,共产国际内部就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展开了激烈争论。斯大林认为,中国正经历着既反对封建残余又反对帝国主义的土地革命,土地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基础和内容。反对派托洛茨基等人认为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新型社会主义理论、发展道路和模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实践特征是其特色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是对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准确判断,不仅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迅速发展,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从而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实现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对于"亚洲主义"、"东亚模式"、"东北亚共同体"等等研究,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前提, 就是把"亚洲"--"亚细亚"作为-个既定的存在。因此,特别对于传统上受汉字文化圈影响比较 深的东北亚各国来说,"亚细亚"这一概念的产生和含义的变迁至关重要。这不仅仅因为"亚细亚" 并不是生活在如今亚洲这块土地上人们自觉的认同,而且从一个词汇到形成一种观念,从地理范畴 的概念到政治意义上的集团概念,"亚细亚"都是一个不断被建构、不断变化、丰富多彩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地区之间差距的扩大有一定积极作用,它使有条件的东部地区先发展起来,把有限的财力和物力集中使用,发挥了地区比较优势,在较短时间内增大了全国的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不仅积累了大量经济财富,而且创造了地区工业化的丰富经验,从而对内地广大地区产生一种示范、激励和传导效应;经济发展的地区落差,促成了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使全国资源配置不断优化.但也应当看到,东西部地区特别是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上差距的存在和扩大,是影响我国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波兰哲学家亚·沙夫认为应以马克思提出但没有阐明的亚细亚形态历史理论作为基础,才能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沙夫对当代社会主义研究的一个成果.经典社会主义是欧洲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20世纪从俄国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社会经济基础和历史条件不同,它们在探索中形成了东方社会历史理论和东方社会主义理论.只有运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经典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发展和突破.科学社会主义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当薄弱,应当提高自觉,科学探讨,勇于开拓,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关于社会主义价值认识的历史溯源与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社会主义观将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界定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并强调只有在社会全面发展的前提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才具备现实的可能性。然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长期背离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要求,既没有自觉地对社会加以全面的建设,更没有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最终为历史所淘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反思并更新着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它不断推动和逐步实现着向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理念的辩证复归,并通过实行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制度设计,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14.
二战后,“非洲社会主义”成为流行的模式登上非洲社会舞台。由于非洲社会主义国家既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又面临严峻的现实,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照搬别国社会主义经验模式,既缺乏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也没能全面把握社会主义的实质,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刀切的问题。因此流派纷呈的“非洲社会主义”不仅没把握住经济规律发展生产力,也没能给广大人民带来实惠,更没改变非洲落后的文化面貌。所以这种“非科学”的社会主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其坎坷曲折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探索,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两大成果,丰富、拓展和深化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学说,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世界历史"的观点看来,中国社会主义是一种"地域性"存在,这种"地域性"存在使得中国社会主义面临巨大的历史性挑战,同时面临巨大的历史性悖论。这反过来也进一步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所从事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7.
郭凯 《南风窗》2014,(17):11-11
<正>凯恩斯在《通论》的结尾提到过,最危险的是思想。那么这种危险性的作用是怎么发生的?当思想还有争论时,往往并不危险。危险的是,某一种思想垄断以后,对未成年人从开始认知世界与自身时就进行的灌输,让所有人成年后自然而然受其控制,不去怀疑。这之后,社会再进步的过程很痛苦,但是经济生产方式和信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是一个由多层结构组成的综合概念。它的科学内涵有着人类理想和价值观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社会运动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与社会制度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三重含义。我们要用动态的、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社会主义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序论 当今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是从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中国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以中国的社会主义意识为基础的现代化改革理论,是在邓小平等人的领导下,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事求是原则和务实主义观点,摆脱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教条化的错误倾向的结果。江泽民主席正在继承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