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的若干争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现将研究中对一些问题的不同观点简介如下: 一、关于“文化”的定义 关于“文化”的定义,历来众说纷纭,中外名家的解释多达上百种。但归纳起来,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1.“广义”、“狭义”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文化有广、狭二义。广义的文化是  相似文献   

2.
寻求新背景下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近代中国启动现代化工程以来,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一直存在着传统文化本位论和西方文化本位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未能摆脱“中西之争”、“古今之辩”的陈旧思维模式,缺少创新思维,不能积极发挥传统文化对现实生  相似文献   

3.
教育心理学有着不同于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自己独立的学术规范,是以“人”的教育、学习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对于“人”的学习的研究,不仅需要物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参与,更需要历史的、文化的、人类学研究的介入。“情境认知”的兴起代表了学习理论从传统机械的、个体的观点,向社会文化观的转向,对认知观点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现状”讨论会观点综述孙琰为推动传统文化的研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前不久中共中小学校哲学教研部在京召开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现状”讨论会。著名专家张岱年、任继愈、韩树英、辛冠洁、朱伯等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并非中国文化的“特例”—对荀学研究中一种流行观点的质疑叶舟荀子历来被学术界视为“人定胜天”思想的首倡者而受到推崇,认为在荀子天人哲学中,人的价值是受到充分肯定的。笔者认为,这是过分拔高了荀子的思想,荀子的天人哲学,从根本上没有跳出传统孔孟哲学思想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严复思想的分析 ,矫正了史华兹关于严复意在“保种” ,藐视“保教”的观点 ,正面论述了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超验价值的深切关怀之情。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基本的概念、观点、立场;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来源于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丰富文化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由此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8.
道家文化在构建大学生人文素质中具有极高的价值:道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源头及资源;道家文化符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道家文化是构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资源之一;道家文化作为哲学,给予人类精神世界以深切关怀,可以帮助大学生“精神成人”。  相似文献   

9.
“施”和“报”是中国传统文化一对有意义的价值观念,在传统乃至现代的中国人社会生活中有着多方面的影响。本文简称为中国传统的“施报观念”。 “施” 和“报” 的观念所反映的思想和行为并非为中国人所独有,人类的社会本质相同,面对的生存条件和要解决的生活问题相同,世界各民族文化中都有类似的思想和行为。但是,有一点却可以说是为中国人所特有的,这就是作为中国传统施报观念主要  相似文献   

10.
王弘 《工会论坛》2011,17(1):45-47
胡锦涛在十七大会议的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以文化为基于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天人合人、天人感应的认识堪础上,提出了相当丰富的具有一定深度的生态伦理观点,对于我们今天建立町持续发展的和许礼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和谐“一直作为我们民族的主流思想贯穿始终。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天人合一”思想,主张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它是我国传统哲学的一个核心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线;“人际和谐”思想,提倡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宽和处世,创造“人和”的社会环境;“邻邦和谐”思想,主张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应和平共处、亲密友好;“以人为本”思想,肯定在天地人之间,以人为中心,在人与神之间,以人为中心,人为万物之灵,以人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作为融入中华民族血脉中的内在基质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础,传统的落脚点不在“过去”而在“未来”。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要实行以法治国,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基础,承继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内核;同时吸纳现代法治观念和先进的法律文化,建构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切合中国人习惯特点、具有现代法治精神的新的中国现代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文化传统里,“天人合一”不仅是一种宇宙自然学说,也是一种社会政治学说。董仲舒的“人副天数”的政治学说旨在从以“天”为本体的宇宙论推演出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理人之法”,从而构建以阴阳五行为主干,以儒学为指归的具体政治制度。考察董仲舒的政治理论,有助于理解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形成机制与现实指向,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域文化的概念、作用及研究方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地域文化的概念1、文化的概念与特征对“文化”一词有多种解释,其中《辞海》定义道:“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精神财富的观点我们比较赞同,但把文化也说成是物质财富的观点我们不支持。我们认为文化就是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方式、生存方式和价值观的总和,是控制人们思维和行为的内核,是人们精神活动的产物。物质财富是人们精神财富的物质化,是精神财富的外在的表现。把物质财富直接说成是文化的观点是欠妥当的。比如,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创造了一种物质财富,但我们并不…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而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可以用一个“合”字概括。中共中央汲取了传统文化中“天合”、“地合”、“人合”的思想,察知天时,尊重自然,关注人际关系和个人内心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厦。  相似文献   

16.
不少文章将传统的“礼治”、“德治”归结为“人治”论,在批判“人治”的声浪中,否定了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积极因素。其实,德治要求的是“以德政治国”;而“礼治”更涵盖着“礼制”、“礼法”、“礼仪”、“礼貌”、“礼器”、“礼教”等不同层面的丰富内容,其“礼法”一层又包括刑名、法律、条例、禁令等。在这里,礼、法、刑、制等,原是统一的东西,都服务于“治”。论者离开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实际,片面解释德治、礼治问题,实在是一种人为的误解,应予澄清。  相似文献   

17.
一、忽略德育经济功能的原因长期以来,人们把注意力放在德育的政治功能上,强调它的政治作用.在一个历史时期,德育等于政治思想教育,几乎成为人们一致的看法.人们这样去认识它,也这样去理解它、贯彻它.这种观点,有其历史文化、哲学思维方法,以及现实政治原因.第一、历史文化原因,中华民族长达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种伦理文化,道德文化,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政治文化,作为道德修养的“克已”、“修身”、“修己”只不过是手段、其目的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政治文化道德传统,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对封建政治统治,起着巩固和稳定的重要作用.久而久之,形成了人们认识  相似文献   

18.
社区和谐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为指导,把握物质统一性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正确处理和谐社区建设中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关系;把握实践出真知的观点,社区和谐文化建设必须立足实践;把握辩证法的实质是事物“自己运动”的观点,把社区和谐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启动自己的内部活力上;把握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把依靠人、培育人做为社区和谐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七)一、自然塑造的人塑造着自然:实践把“存在”落实为“实在”。塑造论哲学一方面认为,人面对自然有着不断向着自然进行探索的过程;同时也认为,这是人不断延长自身而“使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现实部分”的发展过程。在自然塑造的人去塑造自然的过程中,才使“存在”落实为“实在”,把自在之物变成人为之物,这人为之物即是为人之物。这样,以塑造论哲学的观点来讲:由大自然对人的塑造中衍生出文化人类,这就把必然性积淀于人;文化人类在实践中塑造着自然,形成人类文化,这是一种目标在于主客体达到统一,从而使自然衍生的人在实…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之一,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文化软实力资源具有“强内”和“化外”的功能,具有“化外”功能的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文化软实力资源只是具有“强内”功能的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文化软实力资源的一部分.本文认为“分领域、比贡献、划层次”是从国际受众视角,研究具有“化外”功能的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文化软实力资源的基本框架.按照这一框架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医疗保健、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等领域具有相对优势,其中的文化资源是具有“化外”功能的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文化软实力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