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树立群众观点,对领导者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共性问题。它关系到决策的方向、政权的合法性和执政党的生死存亡。而对于在机关工作的领导干部来说,这个问题又要特别强调。因为他们所从事的主要是机关工作,在直接接触群众,体验群众的喜怒哀乐、希望和要求方面,比起其他领导干部来要少得多。他们多数时间处于机关大门之内,高层领导人群体之中,接触上层多,所感受的多是领导层的思想和情感;而接触基层相对较少,往往对广大基层群众劳动和生活的关注不够。这是应该引起注意的。广大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根,离开根我们就成了无本之木,在这方面古今中外的…  相似文献   

2.
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走访群众、解决问题”活动开展以来,领导干部坐机关的少了,下基层的多了;空谈的少了,干实事的多了,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承诺是挂在“墙上”的画,受看不受用,除了承诺者从中获取某种“好处”外,其他人什么也得不到。此话说得难免绝对,却反映出一些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工作作风上的虚浮,表达了人民群众渴求实际的愿望。把承诺请下“墙”来,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承诺,作为各级机关和领导干部服务于基层、服务于群众的目标,作为接受群众督促和衡量一级机关与领导工作的尺度,十分必要。但承诺必须讲究客观实际,出于真心,要“言必信,行必果”,坚持在实际中抓好落实,而不能以承诺沽名钓誉,愚弄人心。愚以为,把承诺请下“墙”来,关键要解决好两方面问题:其一,…  相似文献   

4.
群众或基层的呼声,大多是一些具体的小事,从领导机关的角度看来或许微不足道,但对群众和基层来说却事关重大。领导干部正确对待群众的呼声,既是对下负责,也是对上负责,不仅关系到国家大政方针的有效贯彻,还关系到党的根本宗旨的真正落实。群众只要有呼声,上级就应该有回声。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形势下,领导干部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指导,讲“三言”,慎“二拍”。所谓讲“三言”:一要讲真言。领导干部要对党负责、对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上级要报实情,如实向上级反映情况,为上级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准确的依据,不能为了追求政绩和职务升迁,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搞“形象工程”,做数字文章。对部属要讲实事,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清楚明白地说明情况、布置任务,让部属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不能满口套话,言之无物,让人不知所云,无所适从。对群众要讲实话,接受群众监督,理顺群众的情绪,争取群众的支持,不能谎话连篇,朝令夕改、言…  相似文献   

6.
与一些领导干部千方百计地往政绩里“注水”,搞虚报浮夸,以获得上级领导部门赏识的做法不同的是,当前基层少数领导干部,在向上级领导机关汇报工作时留有余地,想方设法地给政绩“缩水”。 虚报或隐瞒政绩,都不利于上级领导部门全面、准确地掌握基层情况,势必造成判断和决策失误,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危害。 如今,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现这种给政绩“缩水”的怪现象,就是因为这样做,能够得到种种“好处”。“好处”之一是上级在下达任务时可以少一些。现实中,一些上级领导部门在给下面布置任务、确定指标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鞭打快牛…  相似文献   

7.
党务信箱     
《党的建设》2009,(2):39-39
1.我单位是一新成立的协会,许多领导都是身兼数职。请问,这些身兼数职的党员干部的组织关系应放在哪里?答:根据中组部《关于党员工作调动后应及时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通知》规定"身兼多职的党员领导干部,其党员组织关系应放在本人主要职务所在单位,参加那里的党组织活动。"这当中所讲的"主要职务",是指把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投入的职务,而不能理解为最高职务。这样做有利于党内外群众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8.
年终岁末,总结表彰、班子调整、职务晋升……各项工作接踵而至.与此同时,领导机关收到的群众来信也渐渐多起来,形成了相对集中的"高峰期".认真处理和解决好群众来信反映的问题,是领导机关纠偏正向、掌握基层情况的途径之一,须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要在作风建设中起表率作用."省直机关是全省的领导机关,肩负着为省委、省政府服务和为基层、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重大责任,更应下大力气抓好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成为党的作风建设的合格领导者,成为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模范.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年终岁尾,上级机关部门总要对基层单位进行工作检查。这对于掌握真实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为来年制定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肯定会提供有效的帮助。但是,在安排检查中,也必须做到“五忌”。一忌多头无序。上级机关部门比较多,如果检查组重复下、层层下、多头下,势必造成基层接待上的困难。为此,上级机关部门应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必要时几个部门合署办公,缩减“扰民”次数,对一些不必要的、可检查可不检查的尽量做到少检查或不检查。二忌大吃大喝。一些基层负责同志惟恐照顾不周影响检查成绩,于是费尽心机让检查组吃好、喝好、玩好。而少…  相似文献   

11.
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干部作风转变、机关行政效能提高的体现。然而,时下有些领导干部在下基层时,却往往"身"入而"心"不入,结果是基层问题没有解决,群众诉求依然如故。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某些干部深入基层,多是往效益好的单位、企业跑,而对问题多的单位、企业却是绕道而行;有的干部下基层,是从上级机关到下级机关,再到企业机关,兜来  相似文献   

12.
水石 《实践》2008,(11):59-60
常听有的基层干部抱怨,上级机关工作组下来的多.给基层添麻烦的多,帮不上忙的多.这些上级机关抓基层,工作没少做,精力没少投,时间没少花,钱物没少给,为什么基层不欢迎、基层面貌仍然依旧呢?原因很简单,很多上级机关都把"抓基层"与"下基层"混为一谈了.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08,(Z1)
常听有的基层干部抱怨.上级机关工作组下来的多,给基层添麻烦的多,帮不上忙的多。这些上级机关抓基层,工作没少做,精力没少投,时间没少花,钱物没少给,为什么基层不欢迎、基层面貌仍然依旧呢?原因很简单.很多上级机关都把"抓基层"与"下基层"混为一谈了。抓基层当然要下基层.如果机关干部总是坐在机关"遥控指挥",就难免带有盲目性。但是,下基层只是抓基层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唯一的途径。现在有些机关干部把抓基层仅仅理解为下基层去看看,"下"的人数、次数不少,问题也带  相似文献   

14.
近日,德江县委、县政府宣布:要大幅度精减会议、文件和领导干部的事务活动,减少不必要的应酬,使县、乡 (镇 )和县直部门的领导干部全年能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到基层,深入到群众中。   这不能不说是一项好的举措。让领导干部少一些应酬,多一点时间去基层调研;少一些必要的这会那会,多一点时间用于学习提高;少一些无实际内容的汇报,多一点时间去解决一些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领导干部的一种“解放”,是实实在在地为领导干部“减负。这种“减负”,不仅领导干部自己感到势在必行,而且群…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某单位针对基层干部职工提出“上级机关要多下基层”的建议,明确要求每位机关干部要迈开双腿,走出机关,常下基层看看,并将其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不懈,一以贯之。笔者不禁要为此举而鼓掌叫好。不可否认,在实际工作中,少数机关领导干部的确存在不愿深入基层联系服务群众的现象,比如:有的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看看文件,  相似文献   

16.
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无意中身边已经形成了许多“包围圈”。这些“包围圈”左右着领导的行动,影响着领导的思维,最终影响调研的结果。一是层层干部形成的“陪同包围圈”。领导到基层,走到哪里都是前呼后拥,大大小小的官员把其围在当中, 与群众形成了一道隔离墙。要么根本见不着群众,要么见到的是“群众演员”, 要么是群众还没有说话干部就把话接了过去。想与群众面对面,根本不可能。  相似文献   

17.
沟通要交心     
人活在世上 ,就要与社会联系 ,即使“天马行空 ,独往独来”也不可能永远与世隔绝 ,不与任何人、任何事情发生关系。人与人之间有联系 ,就有交流。要做好工作 ,同志之间、同事之间的沟通是必要的。要沟通 ,就应相互交心。我有幸参加了中央“三讲”教育巡视组的工作。在地方搞“三讲”教育 ,接触的都是地方上各级领导干部 ,与他们接触多了 ,了解也多了。比如在领导与领导之间的沟通 ,领导与群众之间的沟通 ,从小的方面说是一个习惯、领导艺术、方法问题 ;从大的方面说则是一个态度、责任、立场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许多事情好就好在相互沟通上…  相似文献   

18.
一、以民为本、为民造福是领导决策的根本要求。为了实践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做到以民为本,群众第一,领导干部要从切实改进作风入手,切实解决机关长期以来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要坚持群众第一,服务基层,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工作方法。多年来,株洲市在市直机关开展了“双联”活动和在农村开展了“建整扶贫”、“双建双扶”活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同时,市委提出,县级干部每年要为群众办5件实事,全市17万多名党员,每人每年至少要为群众办1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去年,全市有70%以上的乡(镇)…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干什么的?邓小平同志有句名言:“领导就是服务。”(《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1页)是否还有除“服务”以外的其他功能?没有了。为人民服务是领导干部的唯一职责,是我们党赖以生存的根基,也是每位领导干部赖以生存的根基,舍此,领导干部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领导就是服务”不是一个简单的一般性的口号,它是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运用到领导工作中的生动体现,丰富和发展了“当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从根本上点明了领导和群众的关系,有着深刻的内涵。 (一)“领导就是服务”是对领导干部所从事的工作的高度概括 领导,属上层建筑领域,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我们的领导干部,工作岗位有中央、地方、基层之分,职务有高有低,工作范围有大有小,工作性  相似文献   

20.
群众的脸色是反映群众情绪的晴雨表,党的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注意体察群众的愿望,时刻把群众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把群众的情绪作为决策、办事的重要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应十分“在乎群众的脸色”,从群众的“脸色”中找到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切入点。但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干部却并不“在乎群众的脸色”。在他们的眼里,群众的脸色无关紧要,为老百姓服务是“长线投资”,成本高、见效慢,不如搞点“短、平、快”,更有利于上级尽快“了解自己”。他们“不怕群众不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