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权是世界各国人民最为重视的一项权利,它由最基础的生存权、健康权扩展到涉及政治、经济各领域的以人为核心的各项权利。我国经历了从承认人权、尊重人权、以人为本到以法的强制力来保障人权的过程,尤其是人权入宪,是中国“法治”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2.
生存权作为人权体系中的首要人权,是人作为个体存在于整个社会当中应有的权利,在社会发展中,弱势群体对于生存权保障的需求也尤为重要,国家应当切实地履行对弱势群体生存权保障的义务,尤其要优先保障弱势群体的适当生活水平权、受教育权以及老弱病残幼的物质帮助权。  相似文献   

3.
妇女的生育权利是妇女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妇女发展中一个的重要问题,而且是全球人口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我国妇女与人口状况的具体国情.本文着重结合我国实际妇女生育权利和责任问题同时就如何进一步保障妇女的生育权利读点看法.加强人们进行生育决策的责任感.一、妇女的生育权利是妇女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人权既是妇女作为个体的个人人权,也是妇女作为一个群体的集体人权.同时,由于妇女是生活在某一特定社会的群体,因此,在妇女人权中,应既包含全社会应共享的权利,例如,生存权、发展权、自由权、平等权等等,也应包含妇女专门享有的某些权利.例如,生育权利,享受由女性特点决定的特殊劳动保护权利等.  相似文献   

4.
人权最早是作为神权的对立物而出现的,资产阶级人权观以"天赋人权"唯心史观为理论依据,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以争取本阶级权利为本质,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的锐利武器,曾起过历史的进步作用.人权的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本世纪初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人权的性质有了根本变化,第三世界的崛起推动了人权标准的多样化,集体权、生存权、发展权正被广泛认同.西方国家为维护霸权需要,抛出"新人权观",鼓吹"人权高于主权",为侵略他国主权制造借口.邓小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提出了维护多数人权利的进步人权观,并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人权问题上的正确态度,应是承认差异,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由于国际人权保护观念的高涨,“死刑不引渡”原则作为死刑废止论的一个表征和限制引渡的“安全阀”之一,而引人注目.当引渡“遭遇”死刑,当死刑关涉人权,当三者聚合在国际刑事司法合作中时,在保留死刑和废除死刑的国家间,造成了一些互不谅解的情况.其实,就目前世界发展状况而言,生存权仍是一种相对权,保留死刑和保障人权并不矛盾,各国应抱着求同存异的态度,协商解决矛盾,实现生存权和公共秩序保护之间的均衡.  相似文献   

6.
人权是人类的共同理想,人权具有普遍的内容和共同的标准。人权的价值对个人而言就是权利的实现,对国家而言就是国家正当性与合法性的基础。我国现行宪法修正案的人权价值既反映了我国特定历史的人权特征,也适应了世界人权的需要。我国现行宪法修正案的人权价值具体表现: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1988年的修正案第一条确认的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1999年修正案第十四条规定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第十六条确认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规定;2004年的修正案第二十一条关于“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的规定、第二十二条修正案规定的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权、第二十三条修正案规定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些宪法修正案扩大和维护了我国公民的财产权、劳动权、生存权、人格尊严。同时体现了三大国际人权公约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所谓人权,就是人们应当平等地享有的权利.人权首先是人们的生存权,同时包括人身自由、民主权利以及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①"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利,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②作为中国民主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维护和保障人民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方面,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权作为一种道德权利,人权的道德基础在于“人性恶”的道德假设和“善行”、“善治”的道德要求;人权的价值基础在于对个人的尊重与人的和谐发展;人权的现实基础首先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发达,其次是民主的政治,还有开放的理性文化。  相似文献   

9.
在人权问题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由于从根本不同的价值观出发,不仅在人权的阶级性、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等诸多问题上存在着根本对立,而且在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上也有原则分歧。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10.
刑事被害人人权保障之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被害人人权保障应当有自身的独立品格。不能简单地照搬被告人人权保障的措施或是追寻片面的被害人和被告人的权利对等,被害人人权保障的范围应当扩大,应当从“诉内”权利保障和“诉外”权利保障两个视角看待被害人人权问题。“诉内”权利保障应当以确保控辩平衡的基本诉讼构造为前提,“诉外”权利保障应当侧重于对被害人的补偿和赔偿,援助和救济。  相似文献   

11.
法律视野中的弱势群体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弱势群体是社会底层的基本构成。关注其生存境况 ,保障其合法权益 ,既是现代法治的题中应有之义 ,也是人权理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当前 ,我国弱势群体的权利状况不容乐观 ,突出表现在生存权、劳动权、平等权、子女的受教育权等问题上 ,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弱势群体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人权保障已成为法治发达国家和国际社会普遍确立的基础理念和司法准则,我国人权发展道路并不平坦,尤其侦查阶段存在“重打击犯罪、轻人权保障”等问题。为此,需要深入了解人权思想发展历程,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价值分析,以客观地理解加强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的正当性。同时,充分考虑改革的现实土壤,谨慎设计相关程序规则,以确保侦查程序既充分发挥真实发现功能又最大限度地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  相似文献   

13.
试论人权法的体系——以理论法学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将是“人权”的世纪。与之相适应,人权法在整个法学体系中的地位亦将变得日益重要。人权法体系至少应包括人权的基本理论、人权的基本分类、人权的保障及国际人权交流等问题。人权分为应有人权、法定人权和实有人权。从严格意义来讲,集体人权包括一般社会群体权利和民族自由权。人权作为权利也需要实现,需要完善的保障机制,在目前的世界范围内,都通过“法律的人权”来保障人权的实现。使“应有的人权”通过“法律的人权”来达到“实在的人权”。而宪法作为最重要的法律历来就是人权的保障书,人权的保障和实现离不开宪法。人权保障又是宪法的核心,离开人权保障,宪法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法理学原理为基点对国际人权的历史沿革、法律界定、运作限度以及美国“人权外交”的理论依据作了全方位的探讨。作者认为,国际人权作为一种新的权利机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同少数西方国家在国际范围内相互合作、长期斗争的产物,是人权理论与人权实践国际化的产物,是对传统的权利框架的一种突破和发展。国际人权本质上是一个典型的法律的范畴,它依各国国内法和现代国际法的双重结合而存在,且由两者的双重限约而生效。各国国内法和现代国际法的相互协调和双重保障使国际人权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运作有效的权利形式一基于对美国“人权外交”理论依据的考察,作者认为,“人道主义的干涉”这一国际“例外”主义原则就是美国“人权外交”的理论依据,而这一原则实际上并没有为现代国际法学家们所接受并纳入国际法的正式条文中,所以它不具备国际法的效力和权威。因此,美国“人权外交”实际上是一种非法的国际外交实践。  相似文献   

15.
人权是指人的权利。人权本来是—个十分广泛的概念,就人的基本权利而言,包括人的生存权利、政治权利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权利等。人权是“一种历史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47页),它是由资产阶级首先提出的,并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重要思想武器,在历史上是有进步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在肯定传统人权理论的历史进步作用的同时,揭露了以人权为掩护的资产阶级特权的实质,建立了无产阶级的人权理论。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国际社会围绕人权问题始终存在着政治上和理论上不同观点的斗争,使人权概念不断地得到充实、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罢工权的属性、功能及其多维度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已批准联合国《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公约》、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积极参与全球化的背景下,应当通过国内法的制定和实施,保护劳动者罢工自由(罢工权)这种自我防护、自力救济、以压力手段调整劳动关系的权利。从权利产生的机理和其属性、功能等方面分析,可以把罢工等集体争议或产业行动权纳入“人权———法律权利”、“人权———宪法权利———劳动法上的权利”、“第一性权利(目的性权利)———第二性权利(工具性、救济性权利)”,“私法权利———公法权利———混合性权利(社会法权利)”、“政治权利———法律权利”等分析模型,深入、系统地研究;应实现有关意识形态和“治道(governance)”的转换,对罢工等集体行动不再(主要)作为政治现象而作为(转化为)法律现象、法律事件、法律过程和必要的利益表达机制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17.
论毛泽东妇女人权保障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妇女人权保障思想的前提是“女人是人”,其逻辑起点是“男女平等”.主要包括女性婚姻权利的保障和女性社会权利的保障.它使女性摆脱了几千年的封建婚姻枷锁,并有了独立的经济权、参政权和宪法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权.毛泽东妇女人权保障思想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忽视了妇女解放的前提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相似文献   

18.
履行国际人权公约 ,是我国政府维护人权的法律义务。必须加强司法人员的人权意识 ,强化刑事法律人权保障功能 ,维护公民的个人基本权利 ,包括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和文化权利。为了使我国刑事法制建设严格贯彻“两权公约”的要求 ,必须在修订刑法时明确体现限制死刑精神 ,为最终取消死刑创造条件 ,并将劳动教养作为保安处分规定于刑法之中。  相似文献   

19.
资产阶级人权观与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对人权与法律的关系问题作出了完全不同的回答。在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指导下的我国社会主义宪法,是真正的人民权利保障书。 一、“超法律”人权观指导下的资产阶级宪法把人权的绝大多数内容拒之于宪法之外 资产阶级人权观的核心是“天赋人权”或“自然权利”。只有在根据“社会契约”产生了国家与法律以后,个人才将一部分权利即政  相似文献   

20.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中共首次在局部执政区域为维护和保障苏维埃公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平等权作出了不懈努力并取得了卓著的成就,这是中共捍卫中国人权的历史见证。尽管这一时期颁布的法律文献没有出现“人权”一词,但其对苏维埃公民提供的人权保障是真实的、具体的。毋庸讳言,苏维埃人权建设保障是不完备的,也存在历史的局限性,正确总结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权建设之经验教训,对新世纪构建人权保障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