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元璋乃明朝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政权巩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深受百姓拥戴和称颂,成为一代清明君主,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他勇于并善于治贪倡廉。现撮其要者如下:其一,抓要害,正“上梁”。治国之道,重在治吏,官吏不廉,国家必乱。朱元璋深谙此道。他认为,治贪倡廉的关键在于先正“上梁”,因为大官不廉,小官自然贪婪,这叫上梁不正下梁必歪;反之,大官不贪,小官自然清廉,这叫源清而流必洁。因此,大官要做小官的表率,京官要做外官的楷模。于是,朱元璋在治贪倡廉上,  相似文献   

2.
说“忠心”     
咱中国有史以来 ,“忠君”一直是做一个合格臣民的基本原则 ,谁要是违背了这项基本原则 ,就会有入狱杀头之险。因为历代皇帝 ,无不要求臣民们“忠君” ,即忠于他一人也。至于“爱国” ,则在其次。由于皇帝选拔各级官员 ,将“忠君”作为头条标准 ,故无论是谁 ,只要不忠于皇帝陛下 ,即使他再有本事、再爱国 ,也免不了倒霉遭殃 ;但只要他忠于皇帝陛下 ,哪怕他再没本事 ,甚至暗中干着卖国的勾当 ,也会受到重用 ,秦桧那厮能够高居相位 ,且一干19年 ,便是一例。大清国最后一任皇帝被赶下龙椅 ,君主专制制度宣告结束之后 ,“忠君”二字虽然变成了过…  相似文献   

3.
无论如何,柳三变都应感激宋仁宗,倘不是宋仁宗给他批了一张条子:“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去填词。”他这一辈子最多也就是做一个“为五斗米折腰”的小官,多搜刮些民脂民膏而已。可是皇帝老儿大笔一挥断了柳永的仕途,反倒成就了一代大师,不仅当时“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而且后世也把他尊为“婉约派”词人的祖师爷。  相似文献   

4.
“小官大贪”,并不是新近才有的事。认识“小官大贪”现象,自然是想要达到惩治效果的前提。依笔者之见,“小官大贪”在于“三小”。 一是“小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官本位”是浸透在人们头脑里根深蒂固的东西,由此带来的便是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制”,官也分三六九等,人们对官的“看待”,比如尊敬、服从的程度,是与级别高低成正比的,位越高的官,受到公众的敬仰就越高。这种对小官“小看”的历史原因,还影响着当今,也同样左右着一些小官的心理,他们要强烈地表现自己的“能耐”,其中就包括贪欲。越是被人“小看”的小官,往往越有一种胆大妄为的心态,甚至他们也不在乎这样的“小官”位之丢失——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能捞就快点捞。  相似文献   

5.
“心匪不仁计则穷,减夫派饷事重重,可怜三百年夭下,断送忧勤惕厉中。”这是清人萧正模咏崇祯皇帝的诗。诗中对崇祯皇帝作了“心匪不仁”而是在“忧勤惕历”中失去了江山的评价。在我国历史上,勤政往往是与致治联系在一起的,而亡国破家则往往与荒政密不可分,崇祯皇帝勤政而亡国,是历史上的一个特例。应当承认,崇祯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在他即位时,明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史书称他“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当机立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勤惕历,殚心治理。”他在位十七年中,既有东…  相似文献   

6.
罗康 《小康》2007,(1):70-71
人们把他的登基诏书当作一个玩笑,他对民众的爱和热忱最终赢得了人们的爱戴和尊敬。1859年10月,《旧金山快报》发表了一封特别的“诏书”,一个名叫约书亚·诺顿的人,宣布自己成为美国和墨西哥的皇帝。他在诏书里这么说:“我,约书亚·诺顿,宣布成为美国和墨西哥的皇帝。”诏书的署名是“美国皇帝诺顿一世”。令人惊讶的是,第二天,这份荒唐的诏书就被富有幽默感的美国人刊登在《旧金山快报》的头版上。从此诺顿开始了他对美国长达21年的“统治”。“诺顿一世”原名约书亚·亚伯拉罕·诺顿,出生于英格兰,2岁时随父母移居南非。1849年30岁左右的…  相似文献   

7.
香港回归已进入倒计时阶段,届时在香港上空飘扬了100余年的大英帝国的米字旗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所取代!相信在迎接这样一个振奋人心的时刻到来之时,每一位炎黄子孙既不会忘记割让香港的历史耻辱,更想了解推动香港回归祖国进程的内幕。过光皇帝拱手将香港交给大英帝国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行占领了香港。英国人早就看中了香港的战略地位,欲把香港作为侵华的“巢穴”。而昏庸的道光皇帝却“大度”他将香港棋手相让,于1842年8月9日鉴定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将香港本岛永久割让给英国。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迫使清政府…  相似文献   

8.
官之做法     
不曾做官,便有了几分局外人“处江湖之远”的清醒,冷眼旁观,倒也瞧得不少“居庙堂之高”的种种行状。闲来无事,便将官之做法分门别类,又略加臧否褒贬,敷衍成篇,博诸君一哂。小官大做。大官大做不算本事,小官大做方见道行。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霄边村支书蔡柱球可谓其中翘楚。村支书在官员系列中算是最小的官,严格讲连正式官员都不算,可是蔡支书硬是螺丝壳里开道场,把个准芝麻官做得气势如虹,他的座骑有两辆奔驰、一辆公爵王,一年的招待费多达450万元,办公室漂亮得像宫殿。然而,与蔡支书的小官大做成鲜明对照的是,大部分村…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批评学生时的一个误区是:我们往往是在竭力证明学生“不行”,证明学生错了。而我校有一个叫张正齐的老教师却认为,承认学生“行”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老教师的策略就是:他不是说“我行你不行”,因为这是学生最讨厌的了,而是说“你行”。  历史证明,当简单地批评某人“不行”时,其必然难以接受。像魏征那样的“直谏”,仅有少数贤明的皇帝才能虚心纳谏。我们难道要指望一个尚在求学的少年能像古代贤君那样从善如流吗?而如果像邹忌那样建议齐威王花钱买批评,这时的批评体现的是皇帝的贤明豁达,是皇帝的“行”。那么,“而…  相似文献   

10.
阳城的正气     
唐德宗时,有个叫阳城的人,居官刚正不阿,索有名望。他先是做谏议大夫,嫉恶如仇,敢怒敢言,大有“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慷慨之气。然而,就因为这“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胆识气魄,惹得皇帝不高兴,谏官没做多久,就被逐出京城,贬为道州刺史。阳城虽然接连受到打击,依然豪气不减,到了道州任上,又为百姓干了许多好事。  相似文献   

11.
姜少勇 《政策》2007,(2):60-60
地方换届选举,人们还是习惯画“正”字唱票。一位代表说得好:“这个‘正’字,可以提醒当选人自觉做到心正身正行正。”虽然说有点望文生义,但细细揣摩却发人深思。正,即不歪不偏。心正身自端,心歪行易偏。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心正是第一位的。古人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立心宜正,是对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所谓心正,就是指做人做事的心态、动机和出发点不偏向、不倾斜。心正,是一种优秀的品格、人格的力量,是一个人思想、信念、情操、意志的高境界。春秋时有一个叫黔娄的小官,毕生追求“宁可正之不足,决不斜之…  相似文献   

12.
平静和快乐     
大约在300年前,当弥尔顿双目失明后,他发现了这样一个真理:思想的运用以及思想本身,能将地狱变成天堂,抑或将天堂变成地狱。也许,你会感到这个真理太过深奥,难以理解。那么,拿破仑和海伦·凯勒的生平则足以证明弥尔顿的话是何等的正确。拿破仑拥有了一般人梦寐以求的一切:他的权力达到了几乎整个欧洲;他的财富在当时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和他相比;他得到了他想得到的一切荣耀,以至那顶皇帝的桂冠。那时,也许全世界的人都在羡慕他,都认为他是全世界最快乐的人。然而,他却对圣海琳娜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没有过快乐的日子。”而…  相似文献   

13.
在内蒙古扎兰屯市达斡尔民族乡满都村却有一个很新鲜的事,在满都村除了村民委员会干部、村民小组长之外,还有一个由村里党支部任命的“家庭领导”和“屯大爷”。可别小瞧这两个不起眼的小官,在满都村2000多名村民对他(她)们非常尊敬,因为他(她)们是家庭的“掌门人”、村组的“主持人”。这样独特的治村之策真让人刮目相看。在选任“家庭领导”方面,村里的干部们为了帮助“不善理家”的村户选任“掌门人”,首先根据村户家庭人员情况、生活状况而定。一户一策,一家一法。主要是看每家家庭成员本领而定,可男可女,可长可幼,量才适用,谁最有本事…  相似文献   

14.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这是一句颇值得深味的古话。“政声”,为官者的政绩、声誉也。一个官员的“政声”如何,在位时是很难听到真实的声音的,除非这个官员是一个虚心纳谏而又清正廉洁的清官。这道理很了然。在长达数干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朕即国家”的皇帝自不必说,就是一般握有权柄的官员,哪一个不是口含天宪,稍有逆拂,便可置人于死地?在专权的官威之下,倘有人敢言“政声”之非,这无异于老虎头上搔痒,自找死耳。所以,有“众立之诺诺”,而难得有“一士之还愕”.该星人治的结果.“政声”的好坏,自然也只有在“人去…  相似文献   

15.
官之做法     
齐人 《中州统战》2001,(11):34-34
不曾做官,便有了几分局外人“处江湖之远”的清醒。冷眼旁观,倒也瞧得不少“居庙堂之高”的种种行状。闲来无事,便将官之做法分门别类,又略加褒贬,敷衍成篇,博诸君一哂。小官大做。大官大做不算本事,小官大做方见道行。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霄边村支书蔡柱球可谓其中“翘楚”。村支书在中国官员系列中算是最小的官,严格讲连正式官员都不算,可是蔡支书硬是螺丝壳里开道场,把个准芝麻官做得气势如虹。他的坐骑有两辆奔驰、一辆公爵王,一年的招待费多达450万元,办公室漂亮得像宫殿,连京城里的大官也自愧不如。然而,与蔡支书的小…  相似文献   

16.
最近,在翻阅介绍德国的历史书籍中,读到一则故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久以前,德国皇帝威廉一世曾经在波茨坦建起了一座离宫。有一天,皇帝来到波茨坦视察,住进了这座雄伟壮观的宫殿。当他兴致勃勃地登上高处,要一览城市的全景时,不料视线却被一座“大煞风景”的磨坊所挡住。皇帝颇感不快,决意要拆除它。他来了一个“先礼后兵”,派人找到磨坊主,说想把磨坊买下。出乎威廉一世意料之外的是,无论手下的人怎么说,磨坊主人就是一口咬定不卖。他的理由并不难理解:磨坊是世代传下的祖业,必须敝帚自珍,决不能毁在自己手里。他拍着胸膛喊道:“先生们,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封建主义崇尚皇权,皇权至上,故而可称皇权主义。中国皇权主义的主要特征有:第一,普天之下,为皇帝一人之治;集中于皇帝的最高权力不可分割,不可转让,世代相袭。第二,以皇帝为顶点形成一个权力金字塔:皇帝、皇室贵族,宦官、中央及地方官员,吏员,一层套一层,对上服从对下专制。第三,皇权的威力不受限制,可以干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第四,“法自君出”,皇帝的谕旨即法,而皇帝本人从不受法津制约,皇权凌驾于一切法律之上。  相似文献   

18.
齐家在修身     
一个人,你晓得他好,就要晓得他坏的一面,不要被自己感情欺骗,也要晓得一个入坏,也有好的一面,要了解清楚。可是,这两句话讲起来很容易,做到了,“天下鲜矣”。因此,这是修身的第一步。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情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日:“入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大学》)  相似文献   

19.
热词     
村官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群体,这个群体里头应该说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优秀分子,但也是一个腐败高发的群体。“小官巨腐”用来形容一些乡村干部的腐败。没什么“油水”,往往是人们对村官的刻板印象。村官职位层级低,往往被视为“小官”。不过,近期被查处的就有不少以土地“发家致富”的小官,而且贪腐数额巨大,基层贪腐问题逐渐凸显。  相似文献   

20.
西门小刀 《乡音》2014,(10):48-48
商鞅是战国时期卫国贵族之后,少时喜读刑名之学,到青年时期已成为一个十分有才干的人。最初,他曾在魏惠王的相国公叔痤手下当个小官,深得公叔痤的器重。公叔痤临死时向魏惠王进言:请用商鞅为相,如果不用商鞅,就请杀他,不能让他离开魏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