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一氓在皖南时期任新四军秘书长,也是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的秘书长,是皖南事变的幸存者和见证人之一。他撰文认为:“说项英受王明影响很大是不公平的,他是和李立三、张国焘同时期搞工运的,与王明毫无关系。1930年冬,六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派项英去中央苏区,那时王明还未上台。四中全会王明一伙上台后,弄了一些莫斯科回来的工人掌握大权。后来证明行不通,当时苏区中对此有很多议论,但并未议论过项英。长征时,项英临危受命,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对此。中央在1937年底已有肯定结论。”“1937年末,王明由苏联回到延安,打着共产国际的旗号,散布了'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等错误言论,一度迷惑了不少人。以后,他又在武汉  相似文献   

2.
彭苏 《党史博采》2024,(1):44-48
<正>李一氓是我党高级干部,他亲历了北伐、南昌起义、上海中央特科、长征,还担任过毛泽东的秘书。抗战中出任新四军秘书长,是皖南事变幸存者中职别最高的知情人。他一生结识了党内外众多领导人和亲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而且是党内公认的诗人、书法家和收藏家,被陈毅称为“党内少有的大知识分子”。南昌起义中郭沫若的入党介绍人1903年2月,李一氓出生于四川彭县(今彭州市),小学毕业后考入成都联合中学,同学中有李硕勋和孙元良。1921年,李一氓离开成都,先后就读于上海大同大学、沪江大学和东吴大学。  相似文献   

3.
我有一张珍贵的照片,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那是1939年冬天,新四军秘书长李一氓在军部驻地罗里村一座小桥上,给我们拍摄的.  相似文献   

4.
万正  周希灿 《广东党史》2004,(2):26-28,37
1940年7月,叶挺将军到达重庆,邀请著名音乐家任光去皖南。经周恩来同志批准,任光光荣地参加了新四军。同月下旬随同新四军军长叶挺到达皖南,被分配在战地服务处,负责音乐工作。他到新四军创作的第一首歌  相似文献   

5.
乐时鸣 《世纪风采》2006,(5):26-26,25
袁国平同志在皖南事变中牺牲。今年是他牺牲65周年、诞辰100周年。袁国平是新四军政治部主任、新四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在创建新四军和新四军政治工作建设上作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新四军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不仅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皖南事变前也接受国民党政府军事机构的指挥,而皖南事变后则完全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新四军所属各部机构调整较频繁,指挥关系变动较大,与新四军密切相关的中共组织变动也较多。  相似文献   

7.
陈毅为他改名 提起刘飞将军在阳澄湖畔“沙家浜”的故事,还得从陈毅为他更名说起。 抗日战争爆发,刘飞和一批干部从延安“抗大”毕业分配到新四军工作,他先到皖南新四军三支队政治部担任组织科长。不久,三支队六团开进苏南敌后,刘飞被任命为六团政治处主任。 1939年2月,周恩来到皖南向新四军传达六中全会精神,要求新四军放手组织民众抗日,把党的主要工作放在敌后,并要新四军执行“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方针。陈毅从军部回到苏南茅  相似文献   

8.
百花园     
《湘潮》1998,(2)
皖南事变后刘少奇的一次历险1940年11月,在苏北盐城组建了八路军、新四军华中总指挥部,刘少奇兼任政治委员,统一领导江北各地军民的对敌斗争。皖南事变发生后,刘少奇对皖南新四军的遭遇忧心忡忡。为了打退国民党的猖狂进攻,他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他经常守候在电台旁,向党中央汇报苏北及整个华中地区的政治和军事形势,聆听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调动新四军、八路军江北部队,反击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1月9日,国民党军队企图在盐城包围中共中原局领导机关。刘少奇一面指挥部队打击敌人,一面指示译电员将所有记录下来的密码…  相似文献   

9.
皖南事变新四军损失考□童志强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国共局部内战中遭到的最严重的一次损失。新四军在皖南事变中损失究竟有多少?长期以来,史学界众说纷纭。以四本比较权威的党史专著和工具书为例,从中可见对这一问题的表述就大相径庭:胡华主编的《中国革命史...  相似文献   

10.
皖南事变后,不少人对新四军副军长项英等人所引导的皖南新四军北移路线问题提出质疑.笔者试从当时的现实条件出发,就皖南新四军北移路线问题谈点个人看法.1940年10月国民党当局发出皓电,强令江南(包括苏南、皖南)所有新四军部队限期北移.中共中央从团结抗战大局出发,于11月初作出新四军江南部队北移至长江以北的决定.至11月中旬,经叶挺与第三战区司令官顾祝同谈判,顾祝同同意皖南新四军经苏南移苏北,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九年春天,在皖南繁昌抗日前线我第一次见到谭震林同志,当时,他担任新四军三支队的副司令员。原任新四军参谋长兼三支队司令员的张云逸同志,已经过了长江,担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总指挥,三支队的军政工作和部队活动区域铜(陵)南(岭)繁(昌)的地方民运工作,都由谭震林同志直接领  相似文献   

12.
海春 《党建》2004,(12):40-42
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及皖南事变烈士陵园这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革命旧址群之一。现保护原陈列的旧址有:司令部、大会堂、政治部、战地服务俱乐部、修械所等10余处。并设有《新四军在皖南》列馆,详尽展出了新四军创建、发展的光辉历程和震中外的“皖南事变”的悲壮历史。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坐落在泾县城郊水西山风景,是为纪念皖南事变新四军将士殉难50周年而建。色的纪念碑上铭刻着金色的大字:皖南事变死难烈永垂不朽!地址:安徽省泾县云岭镇电话:(0563)5900315古田会议纪念馆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这里召…  相似文献   

13.
3年前,我在新四军历史资料丛书编辑部工作,知道李德和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当过项英的警卫员,皖南事变前是新四军军部的警卫排排长,皖南事变的全过程他都参加了。为此,我常请他谈起项英和皖南事变的情况。下面是李老的回忆。  相似文献   

14.
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刘少奇担心张云逸有失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张云逸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参与领导了新四军的组建与整编工作.1938年11月,张云逸率军部特务营由皖南渡江北上.1939年5月,他在安徽庐江县东汤池主持成立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兼任指挥,赖传珠任参谋长,邓子恢任政治部主任.  相似文献   

15.
马继善 《湘潮》2012,(10):28-30
傅秋涛,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开国将领。人们熟知他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创造的一次战争传奇。在8万敌军的重重包围下,他率领的一支千余人的新四军皖南第一纵队,是唯一一支突出重囤的队伍:在此前不久的湘鄂赣边三年游击战争中,他创造的更加艰难的战争传奇,却鲜为人知。在三次大起大落.濒临绝境中,不是一次突围,而是三年漫长的突围。在湘鄂赣省委书记陈寿昌牺牲后,傅秋涛临危受命担任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  相似文献   

16.
皖南事变研究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皖南事变研究一直是史学界的热门课题。本文旨在介绍10年来国内研究的基本概况、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和不同的观点。一、基本概况 10年来,皖南事变研究出现过两次高潮。 (一)第一次高潮发生在1981年前后 1981年5月,时值皖南事变40周年。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在芜湖召开首届年会。全国9省2市280多名史学工作者和92名新四军老同志与会,提交学术论文、回忆录和有关史料70  相似文献   

17.
正1944年夏天,由中共安徽省旌绩县委书记唐辉领导的绩溪游击队,在皖南鸡公关伏击了国民党顽军五十二师(皖南事变中"围剿"新四军的主力师之一)运输队,不费一枪一弹,缴获了步枪子弹2.9万发、手榴弹1000枚,不仅武装了自己,还有力地支援了皖南各支游击队和浙西游击队,并将一部分弹药护送过江支援了新四军第七师。这是皖南游击队继庙首第一仗后,又一次影响很大的战斗。  相似文献   

18.
项英与皖南事变问题,是1991年4月在洛阳举行的“新四军历史事件研究”学术讨论会上的一个热点。代表们主要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讨:①项英在事变中酿成的错误是否与王明路线有关?有的代表认为,项英在皖南事变中的错误是他在皖南3年时期内所犯的一系列错误的总暴露,是王明右倾投降主义在新四军的具体表现。有的代表则认为,把项英在皖南的错误完全认为是王明右倾投降主义的产物不符合历史事实;把项英错误说成与王明路线毫  相似文献   

19.
王志刚 《湘潮》2011,(3):6-9
皖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着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主动权,不但打退了国民党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而且迅速重建新四军军部,使部队由原来的6个支队扩编为7个正规师。蒋介石妄图通过围歼皖南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部队来达到消灭新四军的阴谋也彻底破产。在这一过程中,刘少奇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李子芳烈士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过去我和他不熟悉,抗日战争爆发后,闽东独立师改编为新四军第六团开往皖南,一九三八年一月,军部派李子芳同志带领有一、二十人的服务团部队,和我们一起出发北上,在到达皖南后他就回军部了。所以,我谈的是一九三八年一月他在南昌和我们一起北上到达皖南的这段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