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我国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与开国领袖毛泽东同为湖南湘潭人,齐白石比毛泽东年长29岁,但二人坦诚相见、友谊甚深,留传下段段佳话。  相似文献   

2.
沙平 《党史博采》2007,(7):23-26
艾思奇是我党内著名的哲学家,他的《大众哲学》曾创下连出32版的奇迹,可以说,在他没见到毛泽东以前,毛泽东已经是他的忠实读者了。艾思奇到达延安后,与毛泽东开始了较密切的交往,两人在哲学的交流和探讨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也碰撞出一束束闪耀古今的思想火花。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一篇篇震古烁今的著作问世。在长期的来往和接触中,艾思奇对毛泽东敬仰有加,认为毛泽东乃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大师。毛泽东则对艾思奇发自内心的评价:“一个真正的好人!”一个“好”字,意义可谓广矣!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是深受我国各族人民爱戴的伟大领袖。他的一生是为国家的独立富强奋斗不息的一生,是为维护祖国统一和实现民族繁荣而辛勤操劳的一生。他深知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因此,他对我国的民族问题十分重视,对少数民族上层爱国人士关怀备至。毛泽东与班禅大师的交往就留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希望先生和全西藏爱国人士一致努力,为西藏的解放和汉藏人民的团结而奋斗”  相似文献   

4.
余玮 《党史纵览》2013,(8):14-18
周世钊既是毛泽东的同学,又是他的朋友,他们之间有着长达63年的交往。这位曾被毛泽东称为"贤者与能者可以兼的人",与毛泽东有着许多共同的观点、思想和经历,但是,他也从不掩饰自己与毛泽东的不同观点与思想。翻阅周世钊的部分遗稿和毛泽东给他的大量书信,细听周氏后人的讲述,笔者真实地感受到毛泽东之伟大,感受到伟人毛泽东在私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对中国文史的精通熟悉,是大家公认的。如果从纯艺术的角度说,毛泽东还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他的书法艺术,另一个便是他对戏剧艺术的喜爱。许多艺术家都在与毛泽东不多的交往或偶尔的接见中得到巨大的鼓舞,并以此为荣。其中,就包括著名河北籍艺术家塞克和张瑞芳。毛泽东与两位河北籍艺术家的交往故事,既体现了革命领袖的丰富情感和人格魅力,又折射出毛泽东与艺术家们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一生爱好广泛,早在延安时,就对京剧比较感兴趣.由于毛泽东在国家和党内的崇高地位,他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接触了许多京剧艺术家.这使他不仅对京剧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还与一些著名京剧艺术家有了一些交往.其中,他与梅兰芳父子的交往就是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7.
隔山 《党课》2014,(17):118-120
徐悲鸿既是一位绘画大师,又是一位杰出的艺术教育家。在几十年的美术教育实践中,他完善了科学的美术教学体系,为我国培育了许多美术人才。另一位国画大师齐白石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他的国画笔墨生动、天趣横生,书法篆刻自成一家,是近现代中国画坛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张大千,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国画大师,他不但以“诗、书、画、印”、无所不精的通才称誉艺坛,而且以他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而成为独具魅力的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9.
正世纪伟人毛泽东,堪称出色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博学多闻,思维敏捷,在很多场合与人广泛交往时,他以诗人的情怀、哲人的深邃、史家的广博、政治家的气度,谈笑风生、妙语连珠,消除了拘谨,活跃了气氛,在延安时期尤其如此。仅从他说名道姓的一个个诙谐故事中,便可读出一代伟人智慧火花的闪耀、深刻哲理的阐释、超人胆识的展现,令人钦佩。  相似文献   

10.
江渭清(1910年-2000年),早年投身革命,中年后主政江苏、江西20年,堪称建国后任职时间最长的省委第一书记。他在一系列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中,无私无畏,敢于直言不讳,多次顶撞毛泽东。毛泽东没有怪罪江渭清,在许多场合还称赞他,并且在文革中保护并重新起用他。这在建国后地方领导人与毛泽东的交往中,是难得一见的。今年是江渭清诞辰100周年,笔者撷取他与毛泽东交往中的几个片段,来纪念这位不唯上、只唯实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相似文献   

11.
正王震,人称"胡子上将"。17岁时结识毛泽东,打那以后,两人在长达半个世纪的交往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毛泽东非常器重王震,认为他第一政治可靠,第二能够完成任务,第三勇敢,第四不怕牺牲,每交给他一项重要任务,都要与他面谈,王震总是由衷地表态:"我听主席的!"王震在谈及与毛泽东的交往时,喜欢用一个词:"追随"。  相似文献   

12.
隔山 《党课》2006,(1):81-82
毛泽东的书法独具一格,他一生对文房四宝、书画、印章情有独钟。毛泽东爱读古书,据有关资料统计,他的藏书约9万册,其中不乏珍本和善本。他与著名收藏家和书画家的交往中也留下了许多趣闻轶事。  相似文献   

13.
梅兰芳、俞振飞两位大师,在各自领域的成就,后人很难企及。俞老生前多次对笔者谈及梅兰芳大师与他的结识和交往。他们之间的真挚友情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14.
正湖南同乡共读省立第一师范享誉海内外的华侨教育家张国基与毛泽东曾有着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交往。1915年,张国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那里他结织了毛泽东。张国基最难忘的是他同毛泽东的交往。他曾在一首词中这样写道:"忆往昔峥蝾岁月,恰是同学少年,城南风雨,麓山红叶,湘水碧连天……"张国基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毛泽东已念完二年  相似文献   

15.
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手不释卷,博览群书,谈起话来幽默诙谐,耐人寻味。在与人的交往中,尤其是与人初次见面时,他有时会突然对面前的人说一句开心的玩笑话,有时会对别人的名字作一番探究,甚至当面给人另起姓名。可以说,这是他使人感觉和蔼可亲的会客艺术,也是他非凡才华的自然流露。这些特点, 从毛泽东与几位党外人士和少数民族人士的交往中, 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6.
近来偶读一篇介绍国画大师徐悲鸿画马的文字,颇有一番感触。 徐悲鸿的马与白石的虾齐名,是为国宝。他画的马奔放处不狂狷,细微处不琐屑,筋强骨壮,形神俱足,且赋予了意气风发、奔腾不息的气慨。据熟悉徐大师的人说,他的马之所以堪称一绝,关键在于他作画时“全马在胸”。  相似文献   

17.
梁漱溟是我国的国学大师,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他与毛泽东在解放前后都有过多次密切交往。梁漱溟一生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1953年9月对毛泽东的公开顶撞。至今还有一些评说的文章见诸报刊网站,可见其影响是跨世纪的。但是大部分评说文章,包括出自名家之手的文章的观点,都没有能够摆脱20世纪80年代的某些旧思维模式。因此,这件事的历史真相还不能说是已经完全还原。现在就补充三件有关的事情,可能有助于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8.
去年10月,是我们南京军区的老司令员许世友上将逝世15周年.我们曾先后在将军身边工作,特别是李永春给许司令员当过很长时间的秘书,曾多次聆听首长讲述他与毛泽东的交往经历,比如毛泽东怎样给他改名字,"文革"中毛泽东如何保护他等等.尤其给我们印象深的是毛泽东为他松绑的一段历史插曲.  相似文献   

19.
人民领袖毛泽东在他一生的革命生涯中,不仅自始至终地同许多党内人士保持着密切接触和交往,而且还广泛地接触和交往党外各界人士。  相似文献   

20.
梁漱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思想家,被外国思想界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大儒”。在思想界,梁漱溟可谓大名鼎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他与毛泽东在政协会上那段唇枪舌剑的争论,却是鲜为人知的,充其量,也只能是在“文化大革命”对他的大批判中,人们能从字里行间发现一些他当年的“错误”和“反动”。 中国最后一个大儒/与毛泽东交往几十年/他两次到延安,向毛泽东请教。与毛泽东结下了深厚情谊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梁漱溟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