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印度考古局曾作为英属印度时期主管考古发掘、保护、修复以及碑铭学研究的一个行政机构,是今天印度考古局、巴基斯坦博物馆及考古部的前身。它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第一时期始于1784年孟加拉亚细亚学会成立,终于1861年北印度考古部的成立;第二时期从1861年亚历山大·坎宁汉担任北印度考古部考古总监开始,至1900年结束;第三时期始于1902年约翰·马歇尔接任考古局局长,至1944年结束——这一时期是印度考古局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其制度之完善,发掘之规范,影响了以后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考古局的发展趋向;第四时期开始于1944年莫蒂默·惠勒担任考古局局长,至1947年巴基斯坦、印度相继宣布独立而结束。  相似文献   

2.
一张张瓦当、一张张青铜器、一张张汉画像石、一张张佛造像、一张张碑帖颖拓摆在你面前,如若不告诉是颖拓,你还真分不出那个是真正的拓片——这是个早已有之的颖拓,但现在专此名者甚少,目睹之就更少了,这是因为它太耗费精力和时间。颖拓者,乃用毛笔尖在宣纸上剟出拓片的效果,我亲眼见宋致中先生用毛笔尖醮着墨和朱砂,在宣纸上精心颖拓,真可谓"传神本之神,写拓本之照,有如  相似文献   

3.
据越南《人民报》1985年4月28日报道:最近,越南考古学院在河山平省的三个县发掘了三个不同时代的古代遗址,其中,历史最古老的是梅州县申夸社的蒯洞遗址。首次开掘面积是25.5m~2,然而已搜集到了700余件石器。这些石器零散地分布在0.7m  相似文献   

4.
六世纪以前在今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主要生活着丁零 (高车 )民族。丁零民族起源于中国商周时期的赤狄———鬼方。关于丁零民族的起源、发展及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及近现代的考古发现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随着考古遗址的不断发掘,在越南发现越来越多的云南古代瓷器。与此同时,经过对越南瓷器和云南瓷器的比对,发现越南瓷器深受云南瓷器的影响。本文从考古学入手,介绍和分析了云南瓷器在越南北部地区的传播过程及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6.
一、先秦时期稻作农业技术的初步传入东南亚水系纵横的地理环境以及暖热多湿的气候特征 ,决定在中国古代农作物文化体系中对东南亚农业发展影响最大、亦最为深远的当属稻作文化。以前由于学术界在亚洲栽培稻起源问题上多持印度说 ①,故此 ,在探讨东南亚稻作农业源起时 ,也往往把目光更多地投注在艰难地探寻其与印度文化之间的联系交流中。近几十年来 ,随着相关考古资料的相继发现和研究的不断深入 ,许多学者对此论产生了诸种怀疑 ,他们从中国境内野生稻分布范围的广阔、品质资源丰富之程度、野生稻酶谱变化、以及栽培稻考古遗址的密集和时代…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学者L.P.布里格斯的《古代高棉帝国》是一部叙述柬埔寨古代历史的大型的权威著作,1951年由美国哲学协会出版于费城。它的叙述起于公元一世纪扶南王朝的建立,止于1432年吴哥王朝的灭亡,共分三章,第一章是《扶南时期》(公元一世纪至550年),第二章是《真腊时期》(550——802年),第三章是《柬埔寨或吴哥时期》(802——1432年)。作者着重写吴哥时期,这一章约占全书篇幅的三分之二。D.G.E.霍尔名著《东南亚史》有关古代柬埔寨的部分,以本书为基本参考著作,援引了其中的很多观点和材料。这篇序的作者R·赫涅一凯尔顿是研究东南亚的著名学者,有《苏门答腊的考古与艺术》(1935)、《荷属印度史前时期研究》(1945)、《东南亚王国与国家的概念》(1956)等著作。作者在这篇短序中除了略介本书及其作者以外,还提出了一些关于古代高棉史的饶有趣味和富于启发性的观点,谨译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车位身居土房的农民矢志考古20年,发现并挖掘出世界上最早会飞的鸟化石,办起了国内第一个家庭博物馆,他的考古发现引起国内外考古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的青铜时代文化与古代铜鼓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铜时代是继石器时代之后,人类历史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东南亚地区考古发掘资料的丰富,出土的青铜器物日渐增多,许多学者认识到,东南亚地区确实存在一个时间持续相当长、年代也较早的青铜文化时代。古代铜鼓代表着东南亚青铜时代繁荣的顶峰,至今在东南亚社会仍可见其踪迹。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是制造青铜器最早的地区吗? 六十年代以后,由于在泰国东北部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古器物,有的考古学家提出了青铜器的制造可能始于东南亚的看法,向青铜器最早始于中东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有人则对这一看法提出了质疑和反驳。本文拟对泰国东北部的考古发现和人们提出的问题作一简单的介绍。 一、侬诺他的考古发现 1967年4月,在美国夏威夷大学第四十二届年会上,该校考古学家索尔海姆宣布了一个使得全世  相似文献   

11.
《考古的故事——世界100次考古大发现》2002年3月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是一本考古学专家为普通读者撰写的通俗性考古读物。正如书中所说,“只有考古学才能够揭示奇妙无比的过去”,但实际上,一直被人们视为学者专属之领地……  相似文献   

12.
婆罗门教(8—9世纪改革以后称为印度教)产生于古印度,至今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及碑铭材料,史家们断定,婆罗门教曾超越印度国界,于古代传入东南亚地区,成为爪哇、扶南、真腊、占婆、暹罗等古王国的主要宗教,对这里人们的政治、思想意识、建筑艺术、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产生过重大影响。这些地区的人民后来虽然以小乘佛教或伊斯兰教为主要信仰,但婆罗门教的影响在人民生活中至今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3.
从我记事起,我家院子里的三棵枣树就很粗壮了,高高的树干皱裂粗糙,硬橛橛的枝杈相互攀缘缠绕,一层层的树枝像伞骨似的向四面八方伸开。我曾经问过父亲这三棵枣树的年  相似文献   

14.
谈到考古。首先让人想到的是在荒郊野外的探测和发掘,如墓葬和遗址等等,而往往忽略了另一块考古的重要阵地——水下。  相似文献   

15.
三、移民地调查 要实施新形态的移民事业,就要进行事先调查。1930年3月2日,拓务大臣松田源治将马来半岛的“移民调查”任务交给了南洋协会。该任务的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6.
扶南     
关于柬埔寨国家起源的神话是中国官方使节首先记录下来的(指来自外围的婆罗门混填与龙女哪基结婚的传说——译者)。确实,公元头几个世纪,关于柬埔寨历史的文字记载几乎全部来自中国人。这些文字记载幸亏得到考古发现的补充,特别是得到一个古代贸易城市遗址的印证。这个遗址位于湄公河三角洲越南俄厄村附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路易斯·马勒列领导的考古队发掘。  相似文献   

17.
红河起源于中国云南巍山,向南流经越南老街,往下冲积而成北部平原。几千年来,红河成为越南北部和中国云南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本文对从古代到今的红河流域中越经济文化交流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研究越中两国经济文化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作出贡献。古中代的红河流域的经济文化交流由于古代红河流域越南和云南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史料稀少,所以,我们主要使用考古资料和中国史家所公布的一部份资料。老街、安沛早就成为红河流域的重要经济、政治中心。在老街省内迄今为止发现的东山文化遗产共有38处。所发现的东山遗物比较丰富,包括很多独特的类型…  相似文献   

18.
陈皓 《新青年》2021,(2):34-35
少年立志,缘定最棒的工作 赵震出生于1976年,是陕西西安人,父亲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工作.小时候,父亲经常给他讲兵马俑的故事. 赵震1997年参加工作,紧跟父辈的脚步,成为一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考古队队员, 终于有机会来到日思夜想的兵马俑坑, 用摄影的方式记录秦兵马俑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的精彩瞬间.  相似文献   

19.
《东南亚》1991,(3)
应中国云南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邀请,泰国东南亚考古与艺术中心主任、泰国历史整理委员会主席素帕德立·迪斯功亲王教授及其夫人,于6月27日至7月10日来云南省参观访问。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参加了各项接待工作。 迪斯功亲王是泰国拉玛四世蒙固王的孙子,其父丹隆亲王是泰国历史学与考古学的奠基者,被誉为泰国“史学之父”。亲王现年68岁,曾在伦敦大学考古学院留学,历任泰国艺术厅档案处、图书馆处、考古处的处长,后来在艺术大学担任教授、考古学院院长、研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1986,(3)
自从光绪三年(1877年)开始向外国派驻使臣时起,清政府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就明文规定:使臣必须写日记定期寄回。按照这规定,日记既要记交涉事件,又要记风土人情。还要使“数年以后”的中国人看了能够“洞悉各国事机”。这实际上是冶个人记事和工作汇报于一炉,使这种日记得以成为后世十分珍贵的外交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