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通过实证调查方法考察青年工作者对政府青年事务的认知发现,在政府青年事务发展过程中,青年工作者的素质及工作方式、青年事务相关机构间的协调、青年事务工作开展的经费来源等方面存在现实问题。为此,应加强对青年工作者的工作培训、工作资格审查;转变工作方式;建立专门的青年事务机构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等来促进政府青年事务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青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希望和未来,抓好青年工作是企业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知识大爆炸、经济大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只有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的青年工作,热情关心和积极引导青年的健康成长,才能使党的组织永葆生机与活力,才能使三毛股份公司始终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宋的新生力量和后备队伍。  相似文献   

3.
滕丽娟 《前沿》2008,(1):44-46
青年群众是民众中最有活力的一个部分,他们的政治态度和价值取向直接关乎党的执政基础。党执政的实践证明,没有青年的支持和参与,党的事业就不可能发展,没有青年的认同和追随,党的执政地位就不可能稳固。所以党在扩大群众基础的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青年一代,要加强对青年群众的教育和引导,争取青年人的思想认同;关注并支持青年的全面发展;加强党对青年的组织领导,把青年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不断扩大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颖 《人民论坛》2023,(7):107-109
青年就业力是青年作为就业主体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呈现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它既包括促进职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提升的软实力,也包括岗位胜任、职业潜力发挥等硬实力。青年就业力的提升,关系青年群体就业问题的解决,也关系青年劳动力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坚持“一个观点”,建立“双向认知”,培养“三种情怀”,修炼“四项技能”,是提升青年群体可持续就业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余逸群 《青年探索》2008,(6):13-15,22
长期以来青年研究与青年工作决策相互脱节的问题,未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成为我国青年理论界和青年工作部门都高度关注的热点课题。从青年理论研究的哲学层次之功能和决策或实践层次之功能的视角,阐述了青年研究和青年工作的“服务”与“依靠”的辨证关系。也从现代科学决策的组织结构层面出发,探讨了青年研究机构为青年工作部门服务的参谋、智囊的作用,使青年研究真正成为青年工作决策的一个思想库、参谋部、信息源;提出了青年工作决策者在借鉴青年研究成果时离不开自身理论修养的主张,从而更好地促进青年工作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工智能(AI)迅猛发展,人们在享受AI发展带来的技术红利的同时,不应忽视其所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尤其是在当下就业形势严峻,青年就业压力增大的社会背景下,“AI失业”值得深入研究。“AI失业”本质上是一种技术性失业,是指人类劳动力被AI取代而导致的失业。仅从表面上看,它似乎是AI技术应用带来的直接后果,但其深层次原因是AI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虽然当前“AI失业”尚处于初期阶段,其替代效应并不显著,但从长远来看,“AI失业”现象或将变得愈加突出。对当代青年而言,应注意AI加剧青年就业竞争、扩大青年收入差距以及影响青年身心健康等风险。在促进AI发展的同时,要有效防范上述风险,应当从加强青年职业规划和促进青年劳动力素质提升、适当调整未来青年人才培养方向、在产业升级中抑制AI替代效应以及完善社会保障和分配制度等方面着手,以有效应对“AI失业”的风险及挑战。  相似文献   

7.
培育青年成为未来领袖的工作是社会的重任。青年是社会未来的栋梁,一方面必须培育他们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兴趣,但另一方面也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尊重他人以及议政的能力。青年对公共事务及政府政策表达意见,是青年的权利,这一权利应该是被尊重的。近年来青年表达意见的形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俗称的“出位行为”亦屡见不鲜,引起社会不少讨论,一方面认为它是维护言论自由这一社会的核心价值;另一方面也有认为遵守法规、尊重他人权益同样是大众应当重视和遵从的重要核心。青年人议政行为对社会发展造成的冲击,同时引起了社会对青年议政行为及青年培育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王水雄 《人民论坛》2023,(23):135-138
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离不开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积极参与,需要特别注意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人格塑造。青年阶段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人格发展阶段,往往会让传统和新潮汇聚。由此,人类文明中一些新的萌芽可能会在青年群体中获得培育,并进一步发展壮大,与时俱进地推动人类文明演化进步。新时代新征程,理想的青年人格应坚持“以天下为己任”的时代使命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更要具紧迫感和现实感,有意识地自律、自省、自我节制,稳健地迈向自我导向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当前青年的文化生活状况既有值得鼓励、支持的“五个意识较强”,又有应予转化、引导的“五个有待加强”;影响青年的文化生活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五个不相适应”;青年的文化生活要体现先进性的要求,做好青年文化工作,必须在工作中贯彻“五个结合”。  相似文献   

10.
深入理解青年志愿精神的内涵既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工作,也是社会现实的紧迫需要。自愿、无偿是青年志愿精神最基本的内在品质;服务社会、关爱他人是青年志愿服务精神的根本宗旨;发展、进步是青年志愿事业的生存主题,是青年志愿精神的理想意愿;奉献、共赢是青年志愿精神的核心价值理念;高尚、崇高是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精神的恒久风貌。  相似文献   

11.
关于就业中性别歧视问题的研究,国内已有的文献多从人口总体的角度考察,然而青年本身存在着许多与成年人不同的特性,这些特性使得青年劳动力市场表现出许多与成年劳动力市场不同的特征,如青年失业率普遍高于成人,且具有显著的不稳定性和过渡性等(毕先萍,2004)[1]。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骨干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要实施对象,在对他们的公共参与意识、政治素质、自我状态、价值观等情况的调研结果基础上,提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有以下五大关键:增强党团组织凝聚力和活力以团结青年;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青年;发挥青年自我教育和示范教育作用以激励青年;在体民情、知国情的实践环节中锻炼青年;以爱国主义教育和时代精神为指引来感染青年。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开始有所缓解,但是,危机对青年就业的影响巨大,在很多国家青年失业率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复苏而有所降低。很多政府在危机中制定了一系列促进青年就业的政策,来维系青年失业者同劳动力市场的联系,本文考察了危机中和后危机时代各国青年就业的状况,并希望通过对青年失业原因及各国青年就业政策的研究,来考察各国青年就业政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上海机关动态》2008,(8):21-21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结合中心职能和研究工作实际,为活跃学术交流,创造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不断提高青年研究人员的组织能力、演讲能力和研究水平,推动学习型机关的创建和可持续发展,在中心领导的积极倡导下,2000年起创建了“青年学术论坛”并延续至今。“青年学术论坛”主要面向中心及所属单位40岁以下研究和管理人员;活动形式包括围绕课题研究的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15.
青年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青年农民工市民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要推进青年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在宏观制度上要消除歧视农民工的体制性障碍;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公共政策的落实力度;用工单位要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城市社区要充分发挥接纳功能;青年农民工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6.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确立科学的青年观,认真做好青年工作,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发展.我们党新时期的青年现有着丰富的内容,侧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代表青年、赢得青年、依靠青年,建构新时期党的青年观的内在思想底蕴;二是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凸显新时期党的青年观的明确价值取向;三是锤炼青年、塑造青年、发展青年,提出新时期党的青年观的伟大实践诉求.  相似文献   

17.
五四与中国青年的诞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论述了以五四青年学生为代表的青年,如何在青年崇拜声中作为独立的青年阶层诞生的过程及意义,分析了这个群体鲜明的特色,并通过对五四运动的政治环境与启蒙演变的阐述,说明了青年崇拜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随着政治环境与五四启蒙的演变对青年作出期待是理所当然的。但青年在现实中的作用,也应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有不同的表现,因此要给予恰当的评估。  相似文献   

18.
当代青年的网络社交,在社交环境层面,经历了现实到虚拟、匿名到实名、虚拟到真实的情景变革;在社交身份层面,实现了真实到隐匿、个体到圈层的延展性变化;在表达形式层面,文字、自我多元化和个性化表达多层凸显;在社交关系层面,陌生人和熟人社交形成不同时期的特定选择,并诞生了新陌生人社交的新态势;在心理状态层面,开放性与群体性孤独的共存悖论难以短时间突破。当代青年网络社交仍然处在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正确看待青年是做好青年工作的前提。当前,青年对于世界发展变革和大国竞争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我国青年在全球青年世代竞争中彰显出极为可贵的显著优势,能否充分认识和发挥好这些优势,对于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96年中国农村青年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中国农村青年状况■王大晶据中国官方1996年的统计,中国总人口12.2亿。其中农村人口9.2亿,占75.7%;农村劳动力4.5亿,农业劳动力3.23亿,占乡村劳动力71.8%;非农劳动力1.27亿,占28.2%。中国农村青年以14—28岁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