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爱国民主运动。“民主”、“科学”是“五四”运动的两面旗帜。“五四”先贤为在我国这样一个封建传统根深蒂固的国家推行民主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探索。在“五四”运动影响下建立的中国共产党为中国民主化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方略正是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找到的实现民主的根本途径。一、民主思想是五四运动的精神内核爆发于八十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一次波及全国、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又是一次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思想启蒙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爆发的直…  相似文献   

2.
本论述了近现代中国输入西方思潮的经验与教训。五四前,维新派和革命派在倡导西方自由主义理论的同时,并不排斥社会主义,甚至还将社会主义视为追求的理念之一;两都企图融合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但没有找到可行的途径。在五四时期,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团结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但“西方”与“传统”的二元对立也达到了颠峰;同期崛起的以梁启超、梁漱溟、张君劢为代表的一派的思路,已隐约浮现出“化主体意识”的立场。五四以降,社会主义在中国成为主流思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过几十年的摸索、试误和经验积累,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识。章认为,我们要的“社会主义”必须能够批判继承“自由主义”良好的合理成分;为此,必须重建中国化主体意识,会通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两大思潮。中还以儒学为例,简要论述了中国化主体意识与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的结合之道。本期发表全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在下期续载。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近现代中国输入西方思潮的经验与教训。五四前,维新派和革命派在倡导西方自由主义理论的同时,并不排斥社会主义,甚至还将社会主义视为追求的理念之一;两者都企图融合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但没有找到可行的途径。在五四时期,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者团结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但“西方”与“传统”的二元对立也达到了颠峰;同期崛起的以梁启超、梁漱溟、张君劢为代表的一派的思路,已隐约浮现出“文化主体意识”的立场。五四以降,社会主义在中国成为主流思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过几十年的摸索、试误和经验积累,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识。文章认为,我们要的“社会主义”必须能够批判继承“自由主义”良好的合理成分;为此,必须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意识,会通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两大思潮。文中还以儒学为例,简要论述了中国文化主体意识与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的结合之道。上期发表了文章的前半部分,本期发表后半部分。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伟大的五四运动80周年。80年前,为了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重重压迫,先进的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发起了震惊中外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五四”爱国运动,从此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新的篇章。“五四”运动是一个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青年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运动。80年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党和人民可以信赖的一支英勇善战的队伍,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人就,“五四”运动以来的历史也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一在纪念伟大的“五四”运动80周…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就要度过自己的70诞辰了。如同一切重大历史事件一样,“五四”运动也按自身发展的根据留下了历史的印记。在迎接开中国新文化运动先河的“五四”运动70周年的时候,学习和研究建设民族新文化的问题,也许不是无益的。“五四”,是一个值得永久纪念的日子。“五四”,是中国近代史上矗立的一座丰碑。如果说,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主要在于推翻统治中国长达数千年之久的封建制  相似文献   

6.
在新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继承光荣传统,弘扬“五四”精神,明确当代青年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八十年来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奋斗足迹和“五四”精神 8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主义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时期,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如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他们经过历史的比较和  相似文献   

7.
宗和 《廉政瞭望》2013,(11):70-71
“五四”运动,是曹汝霖人生的转折点。“五四”之前,曹集交通总长、财政总长、交通银行总理等数职于一身,是北洋政府权重一时的政客。  相似文献   

8.
西尧 《奋斗》2008,(6):63-63
第一个“30年”,从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五四”运动的历史功绩之一是,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组织上的准备。1920年,中国共产主义小组分别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创办,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30年”,从整体上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相似文献   

9.
谢忠岩 《新长征》2009,(5):12-14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教育引导广大青年继承“五四”运动的优良传统,明确肩负的光荣使命,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是共青团组织的光荣职责。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亲切座谈时指出,共青团各级组织“要全面履行职能作用,着眼新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提高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  相似文献   

10.
如何评估“五四”时期毛泽东的思想状况,是毛泽东思想史研究中的重大课题。它直接牵涉到两个重要问题:(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政治运动对毛泽东发生了哪些影响?(二)“五四”时期毛泽东的思想格局如何?在1920年他是否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及完成的程度如何?  相似文献   

11.
江名方(内蒙古医学院学生、邓小平理论学习中心组组长):今年是五四运动80周年,重温往昔的历史,无疑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作为当代青年人,我觉得我们首先应该继承“五四”的光荣传统。“五四”运动是以救亡和爱国为动因,以批判传统和思想解放为前提,以民主和科学为灵魂,以唤醒和结合民众为途径的一场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80年来,它一直激励着亿万中国青年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而奋斗不息。五四精神经过几代人不断诠释和发掘,成了青年精神的支柱;成了奋发向上的象证。有人说“五四”精神是有时代背景的,现在已经过时…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五四”运运80周年。“五四”运动的真正意义不是发现了科学与民主,而是把这两者播种于中国的思想现念、政治制度、价值体系。“五四”精神的灵魂、核心,就是废旧立新、解放思想,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主义和殖民思想,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科学与民主是“五四”运动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跨入新世纪时应进一步倡导的社会进步的主题。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真正的科学与民主。尤其是近20年来,我党和我国各族人民在科学与民…  相似文献   

13.
尚在上个世纪中叶,西方列强以其船坚炮利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这对于中国而言,不仅是一次严重的政治危机,也是一次空前的文化危机。自此以后,有识之士开始探讨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中西、古今文化之争在中国学界拉开了序幕,后来的历次社会政治变革运动无不与文化论争相关联。延至今日,文化问题依旧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五四”新文化运动也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文化更新运动,它曾以激烈的反传统主义而闻名于世。然而,时过境迁,“五四”新文化运动又成为了我们当代人的一个“传统”,成为我们可以诠释的“文本”。应该如何解读它?如何对待它?显然,我们不能再因循“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盛行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而应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的态度,一方面要肯定“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精神,另一方面又要超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境界,而不是简单地回到“五四”当年。本文拟就“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意义、贡献作一探讨,并揭示出它的不足之处,目的在于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提供一些正反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以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写下历史的新篇章.思想解放是五四精神的重要构成.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表现为人民群众对国家政治和民族尊严的自觉担当,这个主体意识的觉醒是思想解放的结果.近代中国,呈现了两次思想解放,一次是摆脱中(旧)学的思想束缚,转向接受西(新)学.另一次是摆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束缚,转而接受社会主义思想.五四运动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变是思想解放的又一体现.历史证明,不解放思想,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根本无从谈起.五四精神内涵的思想解放,在民族遗产构成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如何理解“五四”,如何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五四”近乎精神化的作用,是自从“五四”以来,就不断被持不同政治或文化观点的人所关注的焦点。而由此关注所形成的解释方式和话语体系,虽各具特色,但目的都在于为“五四”作意义界定,以满足意识形态或文化建构的需要。就中国共产党而言,较早对“五四”作出系统的价值评论与意义界定,且日后影响深远巨大的,则是毛泽东。毛泽东“五四”观的提出,不仅意味了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对“五四”解释话语权力的把握,也预示了其革命话语式的基本原则支配“五四”评论与研究主流方向的开始。研究毛泽东…  相似文献   

16.
曾崇碧 《世纪桥》2012,(21):39-40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马克思主义对于世界和中国的影响力是无容置疑的。文章主要从历史和文化角度阐释在“五四”运动前后,在众多西方思潮、学说中,中国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对于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春节前夕,我陪同省党史学会的张大庸、巩书民两位同志,在岫岩城北一栋普通的平房里走访了80年前曾参加过岫岩县“五四”运动的于士洲老人。这位年届90年老人虽然腿脚不好,但记忆力依然过人,他用苍凉的语言,述说了他曾经历过的岫岩县“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那年我9岁,上小学三年级。 1919年在北京发生的“五四”爱国学生运动,震动了全国。地处辽东偏远山区的岫岩古城也接到了全国通电。由县立师中学生会倡议并串联县内各校,统一罢课,举行集会和游行示威、抵制日货、声援北京学生运动。 大约在5月10日左右的一天,早8点到岫岩县城文昌阁外广场集合。  相似文献   

19.
“五四”运动爆发后,迅速波及全国,塞外古城呼和浩特(旧称归绥或绥远城)的蒙汉各族学生也纷纷响应,掀起了一场颇有声势的爱国运动。当时,在北京蒙藏学校上学的部分蒙古族热血青年,为了把“五四”运动的热潮带回内蒙古,他们不仅参加了“五四”运动,而且昼夜兼程地回到家乡,在呼和浩特各校学生中讲述“五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一)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五四”启蒙运动评价之正误林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社)第1期论五四启蒙运动嬗变之内因朱洪军陈敏青海社会科学第1期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公民道德的启蒙意义张博颖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5期“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礼教思想的现代性解读李勇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第6期略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男女社交邵自玲哈尔滨学院学报第11期“五四”运动前的政治民主化述评袁咏红许昌学院学报第1期“五四”前后民主观念的呈现与想象刘忠天府新论第1期“五四”运动前后社会主义者的妇女解放思想关威湖州师范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